全部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7)人民日报现场评论:走在红军挑粮小道上

来源:周道客户端

作者:

2020-11-17

巍巍罗霄,直冲云天。在山势峻拔的黄洋界脚下,江西省井冈山市源头村掩映在万顷竹林绿波中。90多年前,红军突破重重封锁,将30多万斤粮食挑上井冈山,源头村是必经隘口。如今,这里建起了红军挑粮小道景区,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拾级而上,擦肩而过的游客们头戴八角帽、肩挑竹扁担,体验那段红军挑粮上山的峥嵘岁月。挑粮归来,还能在村民家中品尝红军餐。“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2019年,仅300多人口的源头村接待游客10万人次,售出红军餐1.6万份。但是,这里过去并不是这番繁荣景象。绵延不绝的大山,是革命年代的天然屏障,也成了制约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展瓶颈。穿岭而过的羊肠小道陡峭崎岖,人难走、车难行、货难出,源头村成为省定贫困村。

“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革命老区考察调研,明确指出“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不忘来路,方能走好前路,必须把党的初心使命刻印在老区群众的脱贫路上。在省市的支持和扶贫干部的帮扶下,源头村民拿出了当年红军挑粮上山的劲头,凿石掘壁,填沟架桥,硬是在层峦叠嶂间开出了一条路。如今,村里的路面铺上了沥青,源头村民实现了“出门有路、抬脚上车”的心愿,高标准建设的电路、网络也架进了大山深处,出山“通道”更加通畅了。

修通道路,还需打通“思路”,精准扶贫关键要找对路子。过去,村民们伐竹开荒,山头秃了也没能实现致富。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源头村明确了红色研学游与绿色生态游相融合的发展方向,全村退耕还林132亩,挑粮广场、红军驿站、游客中心相继建成,村民们端起“旅游碗”,吃上“生态饭”,12户4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摘帽。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源头村民踏着红军挑粮小道,迈向了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

修好一条路,开发一片景,富裕一方人。在推动产业扶贫过程中,井冈山市将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提出“红色培训到哪里,教学实践点建在哪里,公路就配套到哪里”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高标准实施了16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的配套道路建设,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750公里,实现所有农村公路串联全市所有旅游景点,铺就了一条条“脱贫路”“致富路”“幸福路”。

在蜿蜒的挑粮小道间徒步攀行,对脚下的路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是一条初心小道,红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创建了全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胜利之路。在开阔的柏油马路上驱车疾驰,对前行的路有了更多的憧憬:这是一条小康之路,老区干部群众铆足干劲再出发,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闯出了一条发展新路。新起点,新生活,新奋斗。老区干部群众将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红军小道,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砥砺前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戴林峰 作者为本报江西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17日 05 版)

[责任编辑:牛勇威]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