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白龙王村的“幸福密码”

来源:周道客户端

作者:

2020-11-27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 记者 宋馨 通讯员 许志敏

白龙王村位于周口市太康县独塘乡,原名叫“白理王”,因为一个美丽的传说而改名“白龙王”。这里民风朴实,却因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为零,全村人口1216人,贫困人口达203人。

自太康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与白龙王村结对帮扶以来,全力为白龙王村谋划发展思路,通过党建引领产业扶贫,精准打开了该村脱贫致富的“密码”,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如今走进白龙王村,道路干净整洁,院落错落有致,房前屋后树木摇曳,村民说说笑笑,一副幸福模样。“白龙王村以前可不是这样,以前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独塘乡乡长刘卫亚介绍说,“能变成如今模样,和县烟草专卖局的帮扶是分不开的。”

2018年,太康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派丁建锋到白龙王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对当时村里的情景仍记忆犹新:村委会三间破房子,开个会都没地方;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最小的47岁;村里道路坑坑洼洼,没有下水道,不通自来水和天然气。脱贫致富,基础先行。2019年,由太康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出资十多万元为白龙王村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配套了办公室设备、农村书屋、党建文化宣传栏等,打造氛围浓厚的党群活动场所;着力提升村里基础建设,积极协调项目资金投入,实现了村里主干道路硬化,下水道铺设3000米,自来水、天然气全覆盖。同时,经丁建锋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动员自身能力强、拥有大专学历的高伟山担任白龙王村党支部书记,配强配齐了村两委班子。

基础工作夯实了,关键还要靠产业带动。白龙王村有1560亩肥沃的土地,怎么才能让“金土地”种出“金疙瘩”,经实地调研,丁建峰和村两委班子决定把种植业转型作为发展方向,由村两委牵头成立合作社,以每亩每年75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800多亩,种植丹参、益母、辣椒、毛豆等,以此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在合作社打工时间比较自由,既能接孩子上学放学,又能挣钱。”正在合作社里摘辣椒的王小花高兴地说。王小花在家照顾两个孩子,曾因不能外出打工,家里少了一份收入。现在她每天挣80多元工资,基本够维持一家人的日常开销。“合作社一年四季都需要村民帮忙,特别是秋收时用工达100多人。”高伟山介绍说。

2018年9月,白龙王村占地100亩的现代化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成。为真正建为民所用,丁建锋一户一户动员贫困户承包大棚,从启动资金到技术支持,再到后期订单销售给予帮助,彻底解决贫困户“前后”之忧。

“刚开始有顾虑,怕种不好不挣钱。多亏丁书记特地请的专家给俺指导,连二茬葡萄都供不应求。”贫困户宗爱国自豪地说。宗爱国承包了3亩大棚,种植“阳光玫瑰”葡萄,亩纯收入达8000余元。秋冬季,在葡萄园里套种蔬菜,又能收入1万多元。同时,他不仅自己脱贫,也间接带动了村里的贫困户增收。今年,他的葡萄园请了3名打工者,一个多月的时间支付了6000多元工资。

在发展农业的同时,白龙王村规划建成了1000平米的扶贫车间,目前扶贫车间年工业产值达到700余万元,在厂务工工人工资每月可达3000元左右;光伏发电项目收益80%用于贫困人口公益岗位工资,真正实现了人人有工作、有收入、有奔头。

物质生活条件好了,精神文明要跟上。太康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助力白龙王村脱贫的同时,大力抓乡村文明建设,先后协助村委开展“最美家庭”“勤劳致富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树立新风尚,传递正能量。

产业兴旺,设施完善,环境宜居。如今的白龙王村旧貌换新颜,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广,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每天都有好盼头。②18

[责任编辑:王松涛]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