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5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河南郸城推进医共体改革破解看病难——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工人日报记者 余嘉熙 工人日报通讯员 董君亚

如今,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张完乡村民王田伟再也不用在县村两地奔波看病了。

“现在乡卫生院和县里一样了,不用跑远,还便宜。”多年来,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王田伟,要定期乘大巴车去县里的医院做康复检查。从去年起,他去离家仅几公里的乡卫生院就可以完成检查。

郸城县建立医共体之后,当地很多群众看病时都有和王田伟类似的感受——可以“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了。

作为河南省综合医改工作试点县,郸城县自2019年初开始着手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将全县19个乡镇卫生院、29家民营医院和523个村卫生所,分别并入到4个紧密型医共体实行统一管理,建立了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4家紧密型医疗健康服务集团。

在每家医疗集团内部,实行人、财、物统管,县乡村3级医疗机构上下贯通,成为责、权、利统一的“一家人”。

扶持医疗资源较为薄弱的乡镇卫生院,是建设医共体的重要环节。过去,郸城县很多乡镇卫生院处于半瘫痪状态,医生流失,医院亏损,甚至到了发不出工资的地步。纳入医共体后,由4个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医院派人员下乡镇担任院长,并派县医院专家定期下乡坐诊帮扶。

时明就是被郸城县人民医院派出任下属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其中一员。时明原本在县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当主任,在县人民医院牵头成立第一医共体后,被派出到下属的乡镇卫生院——汲水乡卫生院任院长。现在,每周五早8时,时明都要准时赶到县人民医院参加例会。

“有县医院作后盾,我们定期邀请专家到乡卫生院进行指导培训,短时间内使乡卫生院实现了与县医院的资源共享。”时明说,乡卫生院如同县医院的一个科室,感觉像是一家人。

但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并不容易,除了好医生,还要有好设备。为此,郸城县多方筹集资金购置了流动诊疗车,可以为群众进行透视、彩超、心电图、生化检验等诊疗服务,有效破解了村级诊所医疗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的难题。

“融入第一医共体后,总医院为乡卫生院注入资金56万元,购置了手术床、胃肠机、吸引机等新设备,开设了消化内科、肿瘤内科、疼痛科等门诊,定期派出各科专家到卫生院长期坐诊、以师带徒,乡医生到医共体总医院进行轮训、跟班学习,县乡医生联合到农村开展义诊、巡诊活动,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县级医疗服务,基层就诊率迅速提升到75%。”谈到医共体改革,李楼乡卫生院院长戴俊峰感受颇深。

戴俊峰说,在医改前,李楼乡卫生院十分破旧,骨干医生流失,近10年没有添置过一台新医疗设备,基层就诊率不足25%。

实际上,郸城县各乡镇卫生院都焕发了活力。

张完乡卫生院隶属于第一医疗集团,加入医共体前,已经好几个月发不出职工工资了。建立医共体后,医院运转正常了,此前流失的3位医生也回来了。同属第一医共体的虎岗乡卫生院,还招聘了一位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填补了该院区在中医方面的空白。

在进行基础建设的同时,郸城县在医保政策上也进行了改革。“医保基金原来是块‘唐僧肉’,都比着花;现在变成了医院成本,必须算着花。”郸城县卫健委主任付登霄说,郸城县医保改革后,实行按临床路径管理,按病种付费,保障医疗质量的同时,让医保跟着患者走。患者可以选择到自己认可的医疗机构就诊,对于各个医共体来说,如果本辖区居民到了其他医共体辖区看病,产生的医保费用仍然由患者所在辖区结算。因此,各个医共体都想尽办法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留住患者不外流。

据统计,2019年郸城县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同比下降1.05%,民营医院补偿费用同比下降24.29%,全县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同比下降7.4%,通过医改,该县当年共结余医保资金1.0043亿元。

如今,郸城县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以前转诊的,现在医院会把专家请进来,把患者留住。患者的医疗负担明显减轻了,也提升了基层医疗能力。

(原载2020年7月14日《工人日报》一版)

2020-07-15 河南郸城推进医共体改革破解看病难——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05118.html 1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