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1日
第06版:人物·文化 PDF版

大中原文学的历史记忆

高有鹏

2022年的春天令人激动。家乡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我走进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中华传统文化,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民族艺术节庆委员会委员,请我写一部家乡项城的文学史,而且直接提出先写一部《应玚诗文论》。我激动的同时,非常感谢家乡,也有许多尴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因素,自己无能为力,希望更多的人一起努力。我希望不仅仅写周口家乡,更应该立足家乡,写大中原、写大文化、写大文明。

是啊,周口是中华文明的典型:远处是神话风景,有淮阳太昊陵、西华女娲陵,人称人祖爷人祖奶奶;项城颛顼高丘寺,传说中的老天爷家乡;更不用说鹿邑的太清宫老君台。周口是大中原的典型,涵盖当年商丘文化、汴梁文化、许昌文化、汝南文化等多种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大汇聚。当年,周口相当贫穷,是黄泛区腹地,曾经没有一所高校,后来兴建周口师范学院、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群,打造张伯驹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形成有影响的学者群,令人耳目一新。

周口是中华文明的典型,当年曾经是楚国郢都,许多历史文献与此相关,《诗经》的《陈风》不用说,应劭的《风俗通义》是人类文化史第一部风俗学著作,太康谢家山水诗歌与此相关,《千字文》与此相关,中国哲学史的二程与此相关,等等,数不胜数。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属于大中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典型。

历史文献非常特殊,关键是当代文学在周口这片土地同样非凡。诸如黄河文学史,扶沟一位不识多少字的农民作家冯金堂创作了《黄水传》,著名作家李准的《黄河东流去》在这里写成,农民出身的扶沟作家陈梦贤写的《重返柳河湾》也是写黄河,包括孙方友的小说,也是黄河文明的典型。这些材料非常特殊,值得深入挖掘。

我的家乡项城,也是一个典型,我曾经做了一个文艺发展史的提纲,名为《项城与中国》:

高阳之都(从考古看文明,论说颛顼神话和老天爷原型的民间文艺问题);霸王的家乡(讲述项氏家族与家乡文化发展问题);光武帝的家(讲述刘秀传说的原型、南顿风景,以及文化项城);诗人家族(讲述应玚的文化发展问题);世界上最早的民俗学(应劭的《风俗通义》是民俗学的开创者,也是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的文化典型);华佗问道(中国民间文学的中医文学典型);一千个汉字(讲述《千字文》在项城和沈丘的历史,及其流传中华的特殊意义);苏轼兄弟驻足(讲述宋代苏轼兄弟在项城的文化遗产);朱元璋的皇后(项城的汾河与朱元璋皇后,形成项城文化的典型);东街大槐树(讲述明代移民与项城文化);解救京城油荒(讲述项城文化与中国防饥荒文化);抗倭大将军(讲述项城将军抗倭);满堂进士(讲述项城进士文化);女诗人(讲述清代项城女诗人);李鸿章的朋友(讲述袁甲三与中国漕运文化);大总统(讲述袁世凯的诗歌与项城文化);二姐的传说(讲述袁世凯的二姐与中国文化);项城人的毛笔(讲述中国著名毛笔汝阳刘和文房四宝的意义);半个故宫(讲述张伯驹与项城文化);袁家骝的老家(讲述袁家骝与项城文化);驸马沟的早晨(讲述项城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学)。

这些内容的挖掘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开端重要,发展更重要,需要文化多方面建构。祝福家乡的文化发展蒸蒸日上。

2022-02-21 高有鹏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60004.html 1 大中原文学的历史记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