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8日
第06版:周口文化 PDF版

慨叹生命的成长

董冰心

孙全鹏的小说《方便面》是短篇小说集《幸福的日子》中重要的一篇留守儿童短篇小说,讲亲情、讲生死、讲孤独,慨叹生命的成长。

5岁的小豆子在奶奶的呵护下,有着清贫但幸福的童年。虽然父母常年背井离乡,但是奶奶胸怀坚实,柔软而温暖。可现实总是摧残毫无回手之力的人,小豆子的童年随着奶奶的轰然离世而变得黑暗。爸爸把小豆子带到了城郊的出租屋,小豆子得到了曾经梦寐以求的方便面,却再也打不开房间的门。面对不得不接受的提前长大,小豆子吃着向往中的方便面却味同嚼蜡,仿佛一个成年人咬牙咽下所有的痛苦。

小说结构严谨,情节循序渐进、跌宕起伏。小说从一个充满希望的秋收时节写起,主人翁小豆子拥有全心爱他的奶奶,对未来充满希望,希望爸爸妈妈归来,如果能得到一袋村长儿子手中香喷喷的方便面解馋,那就更好了。可是厄运降临,这厄运也许早在文章伊始就暗暗酝酿。秋收了,可爸爸妈妈并没有回来,奶奶叹息独自收割豆田。转折出现,奶奶一夜之间“不会动了”,爸爸归乡奔丧,可是妈妈却“不见了”。小小童年的幸福和期待瞬间被现实碾碎。小豆子就这样被命运推着走,来不及抓住,便已经遗失最重要的人,来不及辨认方向,就已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方便面》文字间清淡中伴着厚重,希望中带着绝望,落字轻盈又沉重,仿若无意,实则有心。正是这种矛盾感的交织错落,构成了主人翁悲厄的命运篇章。文风质感浑厚,人物细节生动鲜活,场景描写独具画面感。作者文笔层次丰富,朴实中总带着一丝不言而喻的隐秘和挥之不去的忧伤,字里行间弥漫着绵密的晚秋,温暾的山岚雨气,灌注于文章沉重与憨实的乡土悲情。贯穿全文的雨天场景绵延不绝,冰凉窸窣,奠定了文章伤感的基调。爸爸是小豆子由童年走向成年的援引,小豆子对爸爸的情感十分复杂,有爱有恨,有期待有失望,退怯却又偏偏不得不抓住。“……小豆子睁开眼,这副场景仿佛是梦,又仿佛不是梦,小豆子不说话,揉揉眼,又眨了眨,定定神,很快有了精神,确定眼前的一切是真的。他终于面带喜色,大声地喊:‘爸爸,妈妈,您可回来了。’他把音拉得老长,‘可’说得重重的……”

村长儿子手中的方便面是全文的题眼。方便面时移世易,于奶奶还在的时候,是小豆子生活越来越好的希望;在奶奶去世的时候,方便面成了一种绝望,是童年骤停的罪魁祸首。文章之初,面渣的喷香,几乎能溢出纸面。文章之尾,方便面成了罪恶的始作俑者。环境描写的画面感,极好的映衬孩子的心理变化。在这个安静的出租屋里,拟声词“刺啦一声”,既刺耳又惊厥,像一把利剑,白刃刃地划开了小豆子的心,连筋带肉,毫不留情。又是一个拟声词,“撒了一地”更不美好,仿佛是小豆子的童年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碎了一地。小豆子赶忙把他支离破碎的童年捡起来,放进嘴里,可小豆子的嘴巴干嚼着,却再也嚼不到任何美好的味道。小豆子的情感浓度不断增加,从起初的安静、干涩,到最后掀起高潮,呐喊、泪涌、痛彻骨髓。在此高潮处戛然而止,环境描绘和人物细节递次交叠,留给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

文章情绪层层递进,落点发人深省,充满了悲剧色彩。作者行文的情绪通过人物描写、对话和环境刻画等手法,逐层浓郁强烈起来,结尾是情绪的爆发点,也在此封笔,犹如空谷传声,余音不绝,充满了悲剧色彩,让人不得不思考人生成长的意义,升华了作品主题的现实意义。孩子的成长是锥心蚀骨的,确又是理所应当的。诚如刘亮程所说:“风一停就只剩下空气。只有你的命运被改变了,莫名其妙地落在另一个地方。你只好等另一场相反的风把自己刮回去。在等待飞翔的时间里不情愿地长大,变得沉重无比。”人一出生就开始了这艰难的成长,就像婴儿总是无端哭闹,那是细胞在分裂时的疼痛。已经成长为大人的我们总是不忍心看到孩子长大,可是孩子们又不得不长大,他们想长大,甚至期盼变成一个大人,因为他们不知道变成大人的痛楚与无奈,而真正成为大人后却再也回不去了。

孙全鹏在《方便面》中讲述了小豆子在5岁时经历的成长过程,他“看见”了死亡,尚且懵懂“不动了”的意义,哭喊但再也无济于事。也许成长就是从第一次对一件事无力抵抗开始的,是第一次体会口腹之欲和全部生命的价值对比开始的,是第一次无法拥有纯粹无私的爱而由廉价速食代替爱的时候开始的。当他能够衡量二者时,他就要被迫长大。我们无力怪罪于“风”,只是当长大后的小豆子回望那些回不去的地方,想起离开的挚爱亲人时,会苦恨于“风”的若无其事,会无奈于“风”的肆意撩拨。这也是孙全鹏通过《方便面》想传达给我们的——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成长。

2022-02-28 董冰心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60696.html 1 慨叹生命的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