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4日
第06版:沙颍文艺 PDF版

戏台

张嵩

村里文化广场上的露天舞台已经投入使用啦!

舞台坐落在广场西边,面迎偌大的广场。舞台后面高高的幕墙上清晰写着“许家村文化大舞台”。这舞台着实不小,高1米,长15米,宽10米。文化广场的四周“镶嵌”着各种锻炼身体的器材,是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晚饭后,广场上空的灯一亮,舞台连同半个村子湮没在白昼里。放下碗筷的村民三三两两在器材上锻炼,享受养生之道。再看那大舞台,男女老幼个个扭得欢快!村里的文艺爱好者伴随着歌曲《今天是个好日子》排练舞蹈节目。虽然硬邦邦的腰身和那“灌满铅水”的脚步与优美的韵律不相协调,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及发自内心的自信实在令人钦佩和赞赏。

我和几位村干部也在人群中享受快乐。村党支部委员许新干突然问我:“老张,这戏台得劲吧?”

“还行!”我说:“你把舞台说成戏台啦!”

他说:“舞台不就是戏台吗?这些年在这台子上跳舞比唱戏‘火’,戏台是‘新名词’。”

想想也是,快节奏的生活已经湮没了戏台上那复杂的唱腔和原板、慢板、导板、回龙、散板、摇板等板式,还有那二胡、板胡等乐器。湮没了那龙袍短卦和粉黛分明的生旦净末丑。舞台相比戏台简单了许多,一只“灌满”全世界各种乐曲的“手提箱”,在舞台边一放,不用去在乎那一板一眼或一板三眼。“手提箱”抢走了乐队的饭碗,三五成群的舞者登上原本的戏台,不用粉黛颜面,不用穿龙袍短卦。

的确,跳舞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能缓解压力、沟通友谊,最要紧的是能强身健体。戏台到舞台的演变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我的心里,那舞台就是戏台。翻开我童年的记忆,每年春节过后,生产队要放上几天假,雇来戏班子在村东头的土台子上唱上几天大戏,叫“年戏”。在每年小麦稍黄的季节也要唱上几天大戏,叫“麦活戏”。

我和胖墩、砖头、尾巴等小玩伴才不管他唱戏的缘由和季节的更替,尽兴玩乐,在如麻的人群里钻来钻去,在那卖油条、菜角的摊位前眼巴巴地张大口鼻,享受那香喷喷的味道。享受完后,再把半个身子压在土台子上看那戏子唱戏,还熟背了《红灯记》里“临刑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沙家浜》里“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 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等戏词。

据史料记载,戏台始于南宋,日臻完善于元朝,是人们嬉游逸乐的去处。多少年来,这“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戏台包容了整个世界,真可谓“真君子不敢出头露面,假人儿偏能借口传言。”淋漓尽致地演绎了帝王将相争霸,庶民悲欢离合的人生。

近些年,戏台的用途拓宽,“戏”字演变成了“舞”字。“舞台”也在继续演变,在举办集会、大型活动及会议时,“舞台”又演变成了“主席台”。

深秋的太阳像被罩上橘红色的灯罩,懒洋洋地挂在天上,放射出柔和的光线,照在身上、脸上暖烘烘的。我第一次和村干部坐在这“主席台”上,台下是全村几百号村民。村党支部书记主持会议,他说:“全村的老少爷儿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开个全村群众大会,有几个事儿给大家通报一下……”

轮到我讲话了,我坐在主席台上,面对台下群众十分紧张。尽管我做了充分准备,但拿起讲话稿时双手还是不自觉颤抖,即便是照本宣科,嘴皮子也变得不那么利索了。讲话结束后,我满头的汗珠子滚落一片。这时,台下传来热烈的掌声,让我欣喜万分。

会后,村干部竖起大拇指:“老张,你讲得真好!幽默风趣,扶贫政策说得到位,很接地气。你看台下群众都听得很认真。”

我说:“这是赶鸭子上架,好坏也在这‘戏台’上演了一出。”

“咦,这戏演得不赖,有水平!”村干部说。

现在想来,人生何不是一场戏!从懂事时起,就必须在社会这个大戏台上各自演绎着生旦净末丑的角色。

2022-03-04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61283.html 1 戏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