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31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5月20日在周口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5月20日上午,市长吉建军在周口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记者 王映 摄

周口市人民政府市长 吉建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超出预期的风险挑战,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战汛情、抗灾情、控疫情,抓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增固、稳中向好。全市生产总值3496.2亿元,增长6.3%,与全省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2亿元,增长8.6%,高于全省4.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13.8亿元,增长7.9%,税占比71.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3%,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这一年,我们果断决策、众志成城,防汛救灾夺取重大胜利。面对“雨量历史极限、上游库容泄洪、多条河道境内汇流”三重叠加的汛情考验,科学研判,果断出击,紧急避险35万人次、转移安置19万人次,新开挖、疏浚导渠50千米,实现了汛期人员零伤亡的防汛“金标准”,完成了保群众生命安全、保主河道堤防安全、保城镇村庄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三保一少”防汛目标,受到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防总充分肯定。

这一年,我们科学统筹、精准调度,疫情防控有力有效。从严从紧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健全扁平化指挥、精细化分工、网格化管理、常态化督查“四个体系”,紧盯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做好人、物、环境同防,加快推进疫苗接种,构建全民免疫屏障。面对突发疫情,平战急转、提级指挥、果断处置,以最快速度、最小代价将疫情“圈住、封死、捞干、扑灭”,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这一年,我们聚焦项目、攻坚突破,高质量发展支撑更加坚实。74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2亿元,36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65亿元,有力支撑经济稳定增长。周口钢铁项目一期顺利投产,富士康科技工业园两个月实现从签约到投产,益海嘉里现代食品产业园开工建设。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326个,总投资1991亿元。两期“三个一批”活动签约项目36个、开工55个、投产43个,在全省第二期“三个一批”活动上作典型发言。

这一年,我们锐意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动能加速释放。周口港被确定为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开通至美国洛杉矶长滩港集装箱航线,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915万吨,集装箱2.69万标箱。实施技改项目28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分别增长12.7%、8.1%、6.6%。郸城、商水、沈丘和周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县一区”纳入科技部“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质量标杆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1家,省级制造业头雁企业1家、创新龙头企业2家、瞪羚企业4家。金丹乳酸、乐普药业科研项目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66万户。凯旺科技成功上市。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70%以上。减税降费48.42亿元。“万人助万企”活动成效明显。

这一年,我们铆足干劲、统筹推进,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房2.45万套,建成交付3.69万套;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12个,完成改造387个。龙源路提升改造工程、中原路跨沙颍河大桥、孙咀颍河大桥竣工通车。沙颍河北岸生态改造二期工程建成开园。中心城区建成海绵城市项目18.35平方公里。5G网络实现城区和重点乡镇全覆盖。粮食总产184.74亿斤。周口国家农高区获国务院批复建设。周豆33、周豆35两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新建高标准农田100.9万亩。建成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这一年,我们用心用情、办好实事,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改善。省重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中心城区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城镇新增就业6.9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万人,1.87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周口文理职业学院正式挂牌,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1所、中小学38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2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质性运行,互联网医疗加速发展,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地方”。新改建养老服务机构128所。PM2.5、PM10分别下降5.3%、12%,优良天数275天,较上年增加15天。37条县级城市黑臭水体完成整治任务。森林野生动物园成功创建4A级景区。市域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保持先进,打击新型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在全省率先实现发案数、损失数双下降“拐点”目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国防后备力量得到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不断强化。民族宗教工作成效显著。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统计、海关、公积金、史志、档案、气象、地震、人民防空、外事侨务、社科研究、应急救援、援疆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我们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审计监督,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在大战大考中得到提升。

各位代表!回望过去一年,面对开局“十四五”的艰巨任务和疫情、汛情叠加冲击,我们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经历了风雨,也见证了彩虹。这一年,最让我们自信的是,在复杂严峻的形势面前,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坚强领导,这是我们最坚强的主心骨;最让我们振奋的是,在建设现代化周口的重要关口,楼阳生书记、王凯省长亲临周口,为我们把脉定向、精准指导;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在防汛抗疫的关键时刻,广大干部群众识大体、顾大局,给予政府工作最大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最让我们钦佩的是,在发展环境遭遇多重压力面前,广大市场主体知难而进、顶压前行、坚守创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最让我们尊敬的是,在各自平凡岗位上,各行各业生产者、建设者只争朝夕、忘我工作,尽一己之力为周口增光添彩。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中央、省驻周单位的同志们和驻周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周口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产业发展不够充分,中心城区带动力不强,创新能力仍然不足,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一些干部的作风、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一定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竭尽全力改进工作,坚定不移加快发展,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待!

二、2022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第五次党代会、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在实现“两个确保”中奋勇争先,在实施“十大战略”中积极作为,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谱写周口新的绚丽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8%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外贸进出口总体趋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保持在180亿斤以上。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立足新发展阶段,结合周口实际,扭住发展不动摇,牵住创新驱动“牛鼻子”,激活产业升级“新动能”,跑出绿色转型“加速度”,进一步夯实经济增长“基本盘”,推动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二是坚持人民至上。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质感”。三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突出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见微知著、先立后破、抓早抓小,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四是树立系统观念。统筹好稳与进、远与近、点与面的关系,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战略方向和重大任务,就是锚定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周口、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周口,实施“十大战略”三年行动计划,立足“临港新城、开放前沿”发展定位,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着力打造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以科教新城建设为引领,做强创新平台,壮大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优化创新生态,着力建设区域科教创新中心。加快实施优势再造战略。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物流通道优势向物流经济优势转变、产业基础优势向现代产业体系优势转变、内需规模优势向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优势转变,再造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胜势。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积极推进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工程,加快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贯通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带动数字社会建设,提升数治能力,着力打造数字周口。加快实施换道领跑战略。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深化“五链”耦合,强化龙头带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引领,擦亮“羲皇故都、老子故里”文化品牌,打造“道德名城、魅力周口”城市名片。加快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前瞻30年、编细15年、编实“十四五”,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构建“一中心两组团五卫星城百镇千村”的全域空间格局。加快推进港城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做强市本级,提升中心城区的辐射力、带动力、承载力。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增强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就近城镇化。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国家农高区建设,打造农业创新高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打造“中原菜都”,建设“中原粮谷”。树立大食物观,坚持“三链同构”,推动农产品全产业链示范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率先建成农业强市。加快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坚持把绿色作为发展形态,坚持先立后破、有序安全降碳,坚持绿色生产、绿色技术、绿色生活、绿色制度一体推进,实施生态水系和生态绿廊建设工程,推动经济社会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加快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河南面向东南沿海开放桥头堡、海上丝绸之路新起点,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开放强市。加快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全面深化一体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开发区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拆壁垒、破坚冰、解痛点,实现改革举措有机衔接、有效贯通、有序联动,为高质量发展激活力、添动力。

三、2022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大战略”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担当作为、务实重干、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具体做到“十个坚持”:

(一)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增强发展第一动力。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高水平编制科教新城规划,按照“一城多园”模式,建设科技、职教、综合服务三个片区,适度超前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创新人才集聚地、科技成果转化集散地、创新服务保障基地。实施高校科技能力提质增效计划,鼓励各高校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加强与创新型龙头企业、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打造创新联合体。新建省级研发平台10家、省级产业研究院1家、市级产业研究院6家以上。组织实施科技攻关计划项目50项、市级重大科技专项5项以上、市县重大科技专项20项。

提升创新主体竞争力。深化规上企业技术研发,建立企业研发需求与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机制,加大科技成果引进和转移力度,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65%以上。设立市县两级技改引导资金,加大企业技改支持力度。支持金丹科技等企业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支持重点企业和科技园区在生物技术和新品种选育领域申创省级中试基地。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培育“小巨人”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

激发人才队伍创造力。实施“周口英才计划”“候鸟招引工程”“归雁工程”,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突出贡献专家(人才)认定工作,吸引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定期来周指导研发工作、解决技术难题,鼓励周口籍专家学者、高校毕业生等高层次人才报效家乡、创新创业。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兼职创新。推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3万人次,新增持证18.5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7万人。加大柔性用才、项目引才力度,营造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创新环境,打造全省技能人才中心。

各位代表!创新推动发展,创新引领未来。我们要敞开招贤引才之门,燃起科技创新之火,让创新“第一动力”在周口大地澎湃激荡,迸发巨大能量!

(二)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常态化开展“三个一批”活动,落实工业项目“5个5”推进机制,抓项目、促投资、增动能。

加快项目进度。积极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专项债券项目、省补短板“982”工程项目,实施336个省市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益海嘉里现代食品产业园、富士康科技工业园、精泰智能终端产业园、金田纸业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兰沈高速兰考至太康段、沈卢高速沈丘至遂平段等工程,做好平漯周高铁开工准备,加快推进周口机场前期工作,完善西华通用机场功能和设施,支持鹿邑通用机场建设。推进开封至周口、周口至柘城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周口段)等能源项目。推进引江济淮配套工程、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赵口引黄灌区二期配套工程和贾鲁河综合治理、运粮河治理等现代水系项目。加快推进灾后重建项目,主汛期前完成179项水毁水利工程修复。

加大项目招引。以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引领,建立招商项目库、客商资源库、目标企业库、投资政策库“四库”,绘制产业链、企业链、产品链、研发机构“四张图谱”,定位、定向、定人,开展市场化、专业化、资源化、精准化招商。精心筹办好第二届周商大会。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建链强链,实施链式招商,瞄准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招引一批行业相关、主业相同的企业。紧盯头部企业招大引强,实施点式招商,实现引来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强化与科创研发企业跨区域合作,实施飞地招商,采取“总部+基地”、异地科技孵化转化等方式,探索科研孵化平台在一线城市、制造转化基地在周口的招商模式。

加强项目保障。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用好用足用活宏观利好政策,提升项目谋划运作能力,提高储备总量和质量,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支持。积极推进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储备、申报和发行使用工作,加快支出进度,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整合政府性资源、资产,增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市场化融资能力,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多渠道破解资金难题。统筹规划、用地、用能、用工、用数等要素,落实周例会、月调度、季观摩等机制,全力保障项目实施。

(三)坚持以深化“万人助万企”为载体,着力培育产业生态。把“万人助万企”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减负纾困、扶小做优、培大育强,激活存量、释放潜能。

落实惠企政策。开展“送政策、优服务、解难题”助企惠企专项行动,确保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引导担保机构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成本。落实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严控涉企收费,整治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行为。分领域、分行业开展对接交流活动,打通市域内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堵点,畅通产销循环。实施“一企一策”,盘活一批停产、半停产企业。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

壮大市场主体。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建设一批孵化园,吸引成长性高的小微企业拎包入驻。采取“政府重资产+企业轻资产”模式,新建标准化厂房45万平方米,盘活改造10万平方米。鼓励有基础、有实力的企业扩建厂房、回购设备,扩大再生产。精准辅导企业上市,每个县(市、区)培育5家以上后备企业。支持本土企业与国内外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合作、高端嫁接,推动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作联动、融通发展。

推动数字化转型。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和“5G+工业互联网”行动,实现5G信号规上企业全覆盖。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上云企业1000家、智能工厂(车间)8家,争取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2项,各县(市、区)至少建设2个5G技术应用标杆企业(车间)。依托三川云汇公司,开展数据资源开发、管理和应用。加快推进智慧岛建设,深化与360公司合作,推进数字经济双创孵化园、大数据产业园、颐科中心数字化经济孵化平台、5G智慧购物体验中心等建设,年内5G产业规模突破20亿元。

提质传统产业。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实施200个以上技改项目,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技改全覆盖。巩固提升主导产业优势,重点实施食品加工产业提升工程,做大做强中国食品制造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周口钢铁二期、综合物流园等项目,完善提升钢铁产业链,打造千万吨绿色钢铁基地。积极推进酒业、奶业振兴工程,支持酒业企业盘活资产资源,重振品牌;支持本土奶业企业与龙头乳企开展战略合作,扩大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覆盖范围,拓展奶业市场,打造区域品牌。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十大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培育新兴产业。重视在新赛道上起跑领跑、在新领域里发力抢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重点围绕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医药制药、智能零部件三大新兴战略产业,加大培育引进力度,壮大产业集群。支持金丹科技等企业,打造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基地。支持重点医药企业开展专精特新产品研发,引进战略合作者,助推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智能零部件生产企业建立开放实验室,促进零部件生产向模组和终端产品发展。

(四)坚持以打造“临港新城”为目标,推动中心城区“起高峰”。立足“临港新城、开放前沿”发展定位,建港口、兴物流、聚产业、强服务、优生态、造港城,着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集聚力、带动力,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加快建设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

着力优化城市布局。树立“精明增长”“职住平衡”的理念,按照“东拓、西控、南连、北优”的思路,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六线”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和空间形态。以川汇、淮阳、商水为中心,以项城、西华为组团,加快推进周口高铁片区至淮阳、武盛大道南延至商水、中州路北延至西华等项目,启动实施周项路后赵寨至郑埠口城市道路提升工程,完善中心城区与组团县市的道路组网。注重“留白增绿”,在中心城区和组团县市之间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打造城中有田、田中有城的生态田园型城市。推动组团式发展,重点推进新城区行政中心组团、调蓄湖北组团、高铁片区组团、科教新城组团建设,规划建设城市展览馆、市民中心等公共建筑,统筹布局金融集聚区、会展经济区、总部经济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统筹推进老城区历史街区组团、宁庄旧城改造组团、淮阳古城保护与传承组团建设,加快形成功能完善的生活性组团、产业组团。

加快推动产城融合。按照“一区两园”模式,整合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周口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为周口临港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集聚发展临港产业。依托川汇产业集聚区,建设周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中布局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产业。依托淮阳产业集聚区,建设周口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集聚聚乙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依托商务中心区,建设周口现代服务业开发区,有序布局中介服务、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育一批技能人才,建设一批保障性住房,带动教育、医疗、养老、建筑等城市产业,实现以教育人、以人促产、以产兴城、以城聚人,构建产教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大力发展城市经济。重点提升港区集货能力、岸线使用能力、航道通行能力、便捷通关能力。优化港口总体规划,加快完善以周口中心港为龙头的“1+9”港口体系,推进“一县一特”专业码头建设,明确定位,错位发展。加快实施沙颍河周口至省界航道“四升三”工程,统筹推进贾鲁河通航和沿岸港口建设,推进涡河航运发展。实施中心港扩容提升工程,启动粮食专用码头作业区建设,加快推进集疏运铁路专用线项目,加快申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二类水运口岸、粮食口岸等开放平台。加快布局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临港偏好型产业,谋划建设豫东天然气储备基地、豫东煤炭储备基地、粮食储备中转基地,加快推进临港仓储物流园建设。积极与上港集团、江苏港口集团和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合作,提高港口运营管理水平。开通周口中心港至凤阳港、南京港、宁波港等集装箱航线,力争货物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集装箱3万标箱。以港口为牵引,推动水铁联运、水公联运,规划建设宁洛高速港区出入口、黄寨铁路枢纽站,构建水铁公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和多式联运场站体系,夯实枢纽经济发展基础。大力发展大件物流、集装箱物流、快递物流、冷链物流,完善“市区县园乡站村点”城乡物流网络,积极引进优质物流企业、货代公司,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统筹布局物流节点,加快推进华耀家美仓储物流园、电商物流园、荷花商城等项目建设,推动华耀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区域商贸物流消费中心。积极发展检验检测、中介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楼宇经济、平台经济、体验经济等新业态,促进城市经济繁荣发展。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持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着力打造宜居、韧性、创新、智慧、人文的高品质生活空间。深化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棚户区改造,中心城区再交付1.43万套安置房。持续推进老旧小区、老旧街区、老旧厂区改造,完成212个小区、1.54万户改造任务,建设北花园、国槐园城市公共服务空间项目。完善路网基础设施,推进中原路、大庆路、八一路北延和七一路东延等工程。推动老城区大型批发市场外迁。积极推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创建。加快推进中心城区生活垃圾、餐厨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置。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升自来水供给率、燃气覆盖率、污水处理率、热力供给率。开展城市体检和防汛除涝系统化治理,有序实施泵站新建改造、雨污分流改造、混接错接改造、缺失管段补建、老旧病害治理,强化海绵城市建设,切实增强城市韧性。以市域社会治理一体化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建设“一云一网一平台”,推进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建设,推动数字城管系统智慧化升级,完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治理水平。

各位代表!推动中心城区“起高峰”是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昂起中心城区“龙头”是千万市民群众的期盼,我们要瞄准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的奋斗目标,以“工匠精神”抓建设,以“绣花功夫”抓管理,着力打造临港新城、兴业之城、宜居之城、生态之城、道德名城,让周口这座城市颜值更靓、气质更美!

(五)坚持以践行“三起来”为遵循,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项城、商水、西华与中心城区共建共享,支持项城、鹿邑、太康加快建设中等城市,支持沈丘、郸城省际交界县打造区域经济增长中心,支持扶沟打造对接郑州都市圈先行区。引导各县(市)依托各自优势资源,找准定位、各扬所长,加快形成特色突出、错位发展、竞相提升、共出重彩的县域经济新格局。

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抓产业、带就业。坚持以制造业为主攻方向,聚焦“一县一主业”,每个县(市)重点打造1—2个主导产业,壮大1个特色产业,培育1个新兴产业,梳理国内外领军企业、代表产品、核心技术、重点团队等,找标杆、学标杆、成标杆,打造一批细分领域的产业集群。依托农产品主产区优势,集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更多吸纳县域内农业转移人口。大力发展返乡经济,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技术、资金、信息、市场等共享服务,进一步突出特色、集聚规模、提升层次、打造品牌,鼓励吸引返乡创业、留乡就业,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让更多农民变工人、村民变市民,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提效能、激活力。聚焦“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有序推进开发区整合、扩区、调规、改制,强化开发区管委会企业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发展主责主业,有序推进“三化三制”改革,逐步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6月底前完成改制工作。强化“亩均论英雄”导向,确保开发区产业用地占比超过60%,主导产业投资占工业比重超过70%,工业投资占本地区工业投资比重超过80%。全面放权赋能,支持指导县(市)承接好下放的各项管理权限,落实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各项措施,进一步扩大县(市)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

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强联动、促融合。加快县城提质扩容。统筹县城发展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控制建设密度和强度,限制民用建筑高度,推行“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倡导基础设施布局小型化、分散化、生态化,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生态绿道和绿色游憩空间建设,强化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县城公共服务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县(市)规划建设县域副中心。聚焦“一镇一特色”,积极引导特色小城镇发展,每个县(市)重点培育2—3个产业强镇,打造以县城开发区为主体,乡镇产业园、农村加工点为补充的县乡村产业平台体系。加快构建县域城乡交通运输体系、教育体系、医疗卫生健康体系、县乡村三级特色农产品配送体系、商贸服务体系,促进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六)坚持以建设周口国家农高区为带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集聚农业科创力量,巩固扩大“三农”优势,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市。

全面提速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立足“农、高、科”,健全农高区管理体制机制,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积极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打造农业科创高地。深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院校以及领军人才团队的合作,加快省农科院郸城分院、河南现代农业研究院、周口师范学院农业科技学院、优质小麦育种院士工作站、科研试验基地等建设,打造从种子繁育、过程管理到粮食精深加工的全链条科研平台和产业创新发展平台。持续提升农高区内高标准农田智慧化水平,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小麦综合试验中心、万亩智慧农业生产基地、小麦品种选育基地、小麦新品种示范基地、智能装备耕作基地,打造数字小麦产业带,着力建设小麦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黄淮平原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典范区,全力打造“中原粮谷”。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积极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新建高标准农田116.7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064万亩以上。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大种质资源创新研发,做强做优周麦、周豆等系列新品种,积极发展花生、玉米、芝麻等后备新品系,推动形成主要农作物种子“周口方阵”。支持市农科院建设豫东南超高产多抗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加强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小麦良种年繁育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年繁育良种5亿斤以上。引进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和种业创新联合体,培育1—2家具有竞争力的种业领军企业,推动现代种业“保、育、繁、推、管”全产业链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三链同构”,重点打造肉制品、面制品、乳制品、冷链食品、休闲食品和特色功能食品6大产业链,建立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圈。发展“中央厨房”新业态,丰厨中央厨房项目年内竣工投产。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围绕小麦、玉米精深加工,加快推进金丹科技高纯度L-乳酸和生物可降解聚酯等项目,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每个县建成一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一批特色化、差异化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让数据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电商村。

有效保障优质农产品供应。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积极发展有机特色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设30万亩以上外向型优质蔬菜生产基地,设施瓜菜发展到40万亩左右,办好“中原蔬菜博览会”。大力发展淮阳黄花菜、扶沟辣椒、鹿邑芹菜、郸城红薯、项城白芝麻、太康食用菌、西华大桃、商水生猪、沈丘槐山羊等名特优新农产品,持续做强生猪产业、做大牛羊产业、做优家禽产业,打造“中原菜都”。

持续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一体推进乡村设施改造、服务提升、乡风塑造和治理创新,加快完善“路、水、电、气、链、数、废”等基础设施,开展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全面推进农村供水“四化”工作,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推进5G网络向乡村覆盖。加快推进102个小城镇建设,打造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节点、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和服务“三农”的区域中心。因地制宜推进中心村建设。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行动,高质量打造“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加强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创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深化文明村镇创建,不断提升乡风文明。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易返贫致贫人口动态监测和帮扶,抓好扶贫产业、扶贫车间发展,支持带动脱贫人口就业较多的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生产经营性收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促进脱贫人口增收,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七)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实现“边缘”变“前沿”。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聚合深化改革正能量,放大通江达海新优势,打造优质发展软环境,让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开放活力竞相迸发。

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攻坚。全面推进一体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强化“五医联动”,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质量,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基金使用效能,将“三明经验”转化为“周口实践”。加快推进市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深化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成市属国有企业划转整合和市投资集团、城投集团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初步形成“2+N”市属国有企业发展新格局。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市县两级国有投融资公司转型发展。鼓励国有投融资公司,通过建设孵化园、标准化厂房、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手段,支持企业发展,培育主导产业。持续深化土地、金融、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合作。加快沙颍河生态经济带、高铁经济带建设,进一步畅通水路和陆路两条东南开放的大动脉。积极参与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建设,加快推进豫沪合作产业示范园建设,努力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产业链,变“边缘”为“前沿”,让周口加快成为航运货物出口的聚集地、进口货物的集散地,打造河南面向东南沿海开放桥头堡、海上丝绸之路新起点。全面落实外贸政策资金、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和出口信用保险资金等惠企政策,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提升通关便利化。积极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经贸新规则,拓展与东盟、日韩交流合作,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

建设更加高效营商环境。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大幅压缩行政审批时限,将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事中事后监管上来,提升行政服务效率。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以标准代替审批,落实“容缺办理”“联审联批”等改革措施,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实现净地等项目、拿地即开工。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提高接诉响应率、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率。探索推行交房即办证,压缩建设项目从竣工验收到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时限,逐步实现新建商品房“住权与产权同步”。共同打造政府用心、企业舒心、群众省心的营商环境。

(八)坚持以绿色低碳为方向,推动生态环境大改善。大力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扩大高质量生态供给。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牵引,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新造林10万亩,建设森林乡村90个,持续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推进交通绿廊建设,完成周口大道、周淮路、新北环等道路绿化工程。加快“一河三川七水十湖百园”生态体系建设,开工建设公园游园100个。坚持“四水四定”,深化“四水同治”,推进“五水综改”,加快建设现代化水网。重点推进沙颍河两岸滨河道路和沿河绿化景观提升工程,统筹流域内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把沙颍河打造成经济河、生态河、幸福河。坚持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积极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细颗粒物、臭氧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治理,开展工业污染、燃煤污染、移动污染源等专项治理行动,推动PM2.5、PM10浓度逐步下降,优良天数比率持续提升。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推进河湖沟渠治理和饮用水源地建设规范化、长效化,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积极开展示范试点,基本消除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化肥减量增效,防范土壤污染风险。

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编制《2030年前碳达峰实施方案》,统筹抓好节能降碳提效、绿色低碳循环、绿色生活创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调整,重点推动大宗货物“公转水”“铁转水”。持续推进静脉产业园建设,大力实施冬季清洁取暖项目,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完善建筑垃圾、厨余垃圾、废旧家电家具等回收循环利用体系,积极推进“限塑”行动,推动各县(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快建设、高效运营。

(九)坚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围绕“一老一小一青壮”,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继续办好省重点民生实事和中心城区十件民生实事,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开展教育三年提升行动,着力解决中心城区“大班额”“大校额”问题,新建、改扩建汉阳路学校、银珠路中学、六一路小学、港区第一初级中学等14所中小学和13所幼儿园,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7790个、学前教育学位3510个。支持周口师范学院建设综合型、研究型大学。支持河南科技职业大学高水平、内涵式发展。支持周口文理职业学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推动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创建本科职业院校。推动周口技师学院、周口交通技师学院转设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院校。推动河南省水利水电学院、周口智慧能源职业学院、河南省应急管理职业学院、周口农高区职业学院、周口财贸职业学院创建工作。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支持各县(市、区)高质量办好1所中等职业学校。

加快健康周口建设。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中医药改革试验区,启用市中心医院新区医院,推进市中医院新区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市老年医院、朝阳肿瘤医院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县级“三所医院”达标建设全覆盖,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全面达标。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实现每个街道1处综合养老服务设施、每个社区1处养老服务场所。

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坚持就业优先政策,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抓好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新增城镇就业6.1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5万人以上。实施“一县一人力资源品牌”工程,打造豫东技工“周口品牌”。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基本医疗、生育、失业保险省级统筹。适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和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保障标准与补助水平,持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提速文旅融合发展。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引领,主动参与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塑造,打造“道德名城、魅力周口”城市名片。推动中华太昊伏羲始祖圣地旅游区、老子故里旅游区创建5A级景区,擦亮“羲皇故都、老子故里”品牌。加快推进沙颍河生态经济带全域文旅项目,提档升级周口源·关帝庙文化旅游区,扩建森林野生动物园,鼓励每个县(市、区)创建一个具有“国际范、中国风、中原韵、三川情”的高品质景区。推进平粮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前期工作。依托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杜岗会师纪念馆等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支持西华逍遥、商水邓城、黄泛区农场等打造特色文旅小镇。提升周口荷花节知名度,塑造“周口荷花”文旅品牌。创建中国“文学之乡”。积极承办中国杂技春晚,申办中国杂技金菊奖,让“周口杂技”叫响全国。

强化住房保障。坚持“房住不炒”,积极推进租购并举,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针对返乡创业就业青年人才,探索采取发放“购房券”等方式进行补贴,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积极谋划建设人才公寓,年内新筹建608套。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办好一件实事,温暖一片民心。我们要始终恪守为民情怀,更好节用裕民,严控一般性支出,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真正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让我们周口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十)坚持以守住安全为底线,努力实现本质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加强源头防控、过程把控、应急管控,推动实现本质安全。

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刻、完整、全面认识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坚持常态常备、科学精准,防线前移、关口内置,划小单元、联防联控,立足于“防、早、快、准、小”,压实“四方”责任,着力提升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管控等基础能力建设,实行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开展无疫社区(村)创建活动,牢牢守住长周期不发生规模性疫情反弹的底线。

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压实压细安全生产责任,持续抓好交通、消防、危化品、燃气、建筑施工、烟花爆竹、特种设备、自建房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底线。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加强平安周口建设,着力构建矛盾联调、风险联控、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工作格局。积极开展“三零”创建活动和“六防六促”专项行动,深化“一村一警”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有效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周口、平安周口。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抓实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工作,有效化解存量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坚决杜绝违规举债。持续深入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压实金融监管、行业主管责任,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健全重点企业风险台账,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一企一策”制定风险处置方案。做好极端天气应急应对,提升灾害预报和预警监测水平,加强抢险救援能力建设,健全覆盖全行业、全过程的应急预案体系,制定超标准洪水应对方案,建立紧急避险专项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和物资储备,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等工作,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支持外事、侨务、对台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统计、史志、文史、档案、气象、邮政、社科、援疆等工作。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政府工作赋予了新的使命、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凡事讲政治”,牢记“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省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始终保持“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状态,大兴“严、高、新,快、实、效”的作风。树立严的基调。纪律严、作风严、管理严,严格遵守“六大纪律”,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监管,严肃整治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打造高的质量。站位高、标准高、要求高,始终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立足高质量目标,激发争先意识、拼抢意识,树标杆、争前列、创一流。全面提高干部能力素养和业务水平,主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树牢新的理念。思维新、思路新、方法新,树立开放思维、数字思维、融合思维、平台思维等新理念,打破路径依赖,以全球的视野、资本的逻辑、市场的手段、法治的观念来谋划推进工作。提高快的节奏。见势快、行动快、落实快,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执行“13710”工作制度,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胜人一筹,抢先机、抓早字、争主动。强化实的担当。谋得实、干得实、抓得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健全明责、履责、督责、追责闭环落实机制,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进工作,以目标倒逼责任,以时间倒逼进度,以督查倒逼落实。坚持效的导向。重效益、抓效率、出效果,凡事见结果、问效果。推行“一线工作法”,跟踪到底、销号清零,从结果中检验落实的程度、发展的质量,确保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我们要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公正用权、慎重用权、依法用权。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察监督和群众、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统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征程万里,实干者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加快推进周口高质量跨越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05-31 ——2022年5月20日在周口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68398.html 1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