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9日
第07版:社科理论 PDF版

弘扬黄河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刘璐璐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共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有着超越地域和流域文化的独特优势。

一、黄河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脉基础——思想共同体

黄河是母亲河,也是一条忧患河。黄河水患的治理与中华大地上的文化统一有重要关联,中华民族大一统的主流意识正是在黄河泛滥大禹治水的逆境之中萌发。夏商西周时期“复合王朝”的大一统观,秦汉中央集权形态的大一统观相继形成。历朝各代因黄河的孕育和维系,疆域版图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民族文化以黄河文化为内核,将中华文明“大一统”的格局和价值理念不断向华夏大地扩散,促使融合成为华夏炎黄子孙共同的追求与信仰,黄河文化是中华“大一统”思想的源头。

黄河文化蕴含的“同根同源”的民族文化认同和“大一统”的主流意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使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思想意识形态的共同体。

二、黄河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行动力——治理共同体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心腹之患”。中华民族的治黄史是一部生动的治国史,也是一部凝心聚力、团结协作的奋斗史。

因治水闻名的夏禹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不仅得益于正确的治水方式,还得益于“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队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治理黄河行动也充分展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以后,小浪底工程、跨黄河流域而过的南水北调工程等大河重器的建设,彰显人民力量,挟山超海。新时代,黄河的治理和保护,有党政军民、黄河建设者的整体联动,人民解放军的勇挑重担,沿黄群众的热情参与等等。黄河安澜70余载,这是历史检验的真理,也是中华民族治理黄河艰辛事业的生动写照。

黄河治理塑造了中华民族同风共雨、守望相助的“共同体”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共同体”行动力。中华民族“治理共同体”中彰显的全河一家、团结一致的精神是黄河文化宝贵的文化元素。

三、黄河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标识——多元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无论是作为个人的共同体还是作为文化共同体,在结构上都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费孝通教授曾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是在相当早的时期,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它像滚雪球一般地越滚越大,把周围的异族吸收进了这个核心。可以说,作为重要的自然因素,黄河流域促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因黄河而生发的黄河文化促进了该格局的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黄河文化以其开放性与包容性吸收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精髓,在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中形成了多元统一、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体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和铸牢是以“多元共创成一体、一体凝聚于多元”的多元一体格局为客观基础,以黄河为中心,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凝聚和发展,兼蓄并融的黄河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独特精神标识。

黄河文明以其根源性、包容性等文化特质,成为了中华民族最具标识性的文化符号。在新的征程路上,弘扬和传承黄河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中华民族大团结,促使中华儿女手足相亲、人心相聚,让中华民族在复兴路上走得更坚定、更自信。③13

(作者单位:中共周口市委党校)

2022-12-09 刘璐璐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87953.html 1 弘扬黄河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