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6日
第03版:周口文化 PDF版

珊瑚百尺珠千斛 难换罗敷未嫁身

周保堂

“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是清代诗人黄景仁(1749年~1783年)《感旧四首》里的诗句,字面意思是,纵使有名贵的百尺珊瑚,千斛(器具名,十斗为斛)明珠也难换取罗敷未嫁之身。上高中时,语文课本汉乐府《陌上桑》诗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珊瑚百尺珠千斛”显示出罗敷身份的无比高贵,“行者”不走,“少年”整帽,“耕者”“锄者”忘记干活,旁观者的种种神态动作说明罗敷貌若天仙。在扶沟县有罗敷村,村里现存有罗敷庙,绝色女子罗敷和扶沟县的关系是怎样的?笔者作为扶沟县人,对罗敷、罗敷传说和罗敷庙村的渊源进行了一些探索。

罗敷的名字首次出现是在南北朝时期《玉台新咏》(南朝·徐陵)卷一《日出东南隅行》“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唐朝时许多诗中都有“罗敷”的记载,“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陌上桑》唐·李白),宋朝时“使君何处去,桑下觅罗敷。”(徐铉《离歌辞五首》),元朝时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石君宝)情节相同,只不过采桑女“罗敷”名字变为“罗梅英”。清康熙年间中书舍人,通许知县王应配在拜谒罗敷庙后题诗两首,其一“传说秋胡薄幸郎,却金贞妇有幽光。到今孤影临河水,更遣清风上陌桑。”其二“荒原遗冢漫争杨,此地相传是故乡。总是人心怀孝烈,芳踪到处说罗娘。”两千多年来,史料上对罗敷的记载连绵不绝。

罗敷的传说。汉朝的时候,扶沟县城东南12里蔡河(汉朝时鸿沟)畔王家村秦家生了一女儿,取名秦罗敷,罗敷长大后容貌美丽,“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勤劳善良,“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不到20岁时,罗敷嫁给了蔡河下游岸边的人家,丈夫叫秋胡,结婚五天后丈夫远离家乡到山东做事,勤劳的罗敷在家采桑养蚕,缫丝织绸,奉养二老,侍候公婆。农闲时,年轻的罗敷十分思念千里之外的丈夫,时常登上村外的一处高台,遥望山东(汉时为鲁地)方向,希望丈夫早早结束宦途,回乡夫妻团聚。后来人们就把这个高台称为“望鲁台”(位于淮阳县城东南31公里的鲁台镇,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把这个村庄叫作“鲁台村”,今天的鲁台镇也因此得名。一天,罗敷在村外桑园采桑叶,“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乘坐有五匹高头大马拉车的使君(汉朝对太守、刺史的尊称)看见了她,就派手下人去问这是谁家美女,得知是种桑养蚕的民女,就调戏说“宁可共载不?”意即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回家吗,罗敷断然拒绝,说“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意即使君你怎么这么愚蠢!你已经有妻子,我也已经有丈夫!并把自己的丈夫从地位、出行阵势到相貌夸奖一遍“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使君只好灰溜溜地走了。等到罗敷采桑回家后,发现这位对自己不怀好意的使君竟然是她日思夜想在外做官的丈夫,羞愤之下罗敷出门纵身投入村外的蔡河,刚烈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罗敷庙村,因罗敷庙而得名。罗敷庙村属扶沟县吕潭镇,在扶沟县城东6公里。现在村中有8个村民组,517户、2047人,有王、何、孟、罗等姓氏,王姓人口居多。据本村《王氏族谱》记载,明代洪武年间王氏兄弟二人从山西洪洞移民到此,一居城南五里墩,一居五所楼。罗敷庙村王姓是从五里墩村迁至万庄村又迁移到这里。据村里老辈人口口相传,元末明初村里居住的秦姓人居多,由于元末战乱,中原沦为战场,本地人四处逃散。王氏祖先搬迁到此后,取村名“王村”,后来在村北发现了罗敷庙残垣断壁及众多石碑,复修罗敷庙,庙宇建成后信众多香火旺,王村改为罗敷庙村至今。清朝乾隆二十七年,在扶沟辖52地方943村中,罗敷庙村已有明确记载(《扶沟县志》2013版116页)。罗敷庙规模宏大,清代康熙十四年,扶沟县令屠又良(《扶沟县志》2013版1660页)在游历罗敷庙后,挥笔写下《秦罗敷庙》,诗曰:“古庙千年尚至今,残碑未许藓痕侵。红颜不受桑间赠,羞杀衣冠暮夜今。”印证了罗敷庙当时的存在。历史上有记载较大规模的一次修建是在清代咸丰元年,建有房屋廊殿68间,气势恢宏。最近一次修建是2010年,因县道拓宽,罗敷庙由村北迁至现址,庙堂修葺一新,庙内现存两方石碑,分别为清咸丰年间石碑和2010年重修秦罗敷庙石碑。正中大殿供奉罗敷塑像一尊,容貌俊秀,面目和善。庙宇内香火很旺,四面八方香客络绎不绝。

罗敷在淮阳区鲁台村边投蔡河,那罗敷庙应该建在鲁台村才合理,为何罗敷庙在娘家扶沟县罗敷庙村?这还得从千百年来流传在秦罗敷家乡扶沟县的凄美传说讲起,秦罗敷投蔡河后,按常识遗体应该顺水向下漂流,因她的芳魂满怀一腔贞烈,遗体却沿着蔡河溯流而上,一直漂到娘家王家村边的河湾里,在水流漩涡里打转,再也不肯前行了。村里的乡亲们发现了罗敷的遗体后,就打捞出来埋葬在蔡河畔,并在墓旁边建起了罗敷庙,以此纪念这位勤劳、美丽、忠贞、善良的女子。为了更清晰捋出这段传说的来龙去脉,有必要介绍下和传说紧密关联的蔡河。蔡河,据《淮阳县志》记载(1991版第170页),秦时名鸿沟,汉朝时名浪荡渠,魏晋后改称蔡水,五代后周时称蔡河。河流自西北的通许县、扶沟县,向东南经西华县、淮阳区注入沙颍河。宋、金、元时期长期战乱,黄河决口改道,致使蔡河多次淤塞。罗敷庙村东的清水河在蔡河故道的基础上于1956年清淤疏通,经西华县聂堆乡、清河驿乡,再经示范区搬口办事处毛寨村西入新运河,后汇入沙颍河。淮阳区的蔡河至今有东蔡河、西蔡河之分,西蔡河流经鲁台村西边经蔡河口村入沙颍河。

罗敷的传说,有两个版本,也有两个地方,周口市扶沟县、邯郸市丛台区皆存有罗敷的人文史迹。因年代久远,难以考证二者真伪,但我更相信传颂千年的“罗敷”故事就发生在流经扶沟县和淮阳区的蔡河畔。扶沟县现存有罗敷庙,罗敷庙村东边清水河(古蔡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向淮阳区方向。淮阳区有“望鲁台”遗址,鲁台村西蔡河向东南注入沙颍河,这些足以佐证。2010年11月,周口市人民政府正式公布“罗敷传说”为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罗敷美丽动人的形象一直被传颂,她的名字成为我国古代美丽忠贞、勤劳善良女子的代称。当地人因她的美丽善良、乐于助人,把她当作能够庇佑一方妇女儿童的保护神;因她的勤劳采桑、缫丝织绸,把她当作统管纺织的织女神,足见当地百姓对她的崇拜和尊敬。在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罗敷传说的美德也正逢其时。

2023-01-16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91406.html 1 珊瑚百尺珠千斛 难换罗敷未嫁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