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9日
第03版:综合新闻 PDF版

在千年古风中相遇“书香周口”

——访知名女作家安意如

安意如与周口书友面对面交流 李鹏毅供图

记者 乔小纳

3月6日下午,知名女作家安意如参加完首届河南周口伏羲书展开幕式后来到沽读书廊,与周口书友面对面交流,从如何学诗聊到如何读书,金句频现。3月7日下午,她作了主题为《听千年古风,在诗经中相遇天地时节》的文化讲座,恰逢“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安意如用温柔的话语送上了节日祝福,并动员现场的朋友们都去伏羲书展看一看。

从2006年初出茅庐时用独特风格解读诗词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到15年后用美食注解二十四节气的《二十四日》,安意如始终走在用感悟式的女性视角关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前沿。此次作为伏羲书展嘉宾来到淮阳,面对伏羲文化广场对面的“千年古庙会”,她又会产生哪些体悟呢?带着问题,记者对安意如进行了专访。

记者:您是第几次来淮阳?对“太昊陵古庙会”印象怎么样呢?

安意如:我是第一次来淮阳。我本来就对河南印象很好,结识了很多河南的朋友,而且河南本身底蕴厚重、文化基因令人跪服。另外我也非常喜欢民众自发性的、很有当地气氛的庙会,又是在淮阳,在人文始祖伏羲安葬的地方,所以很早就听说了。刚好书展邀请到我,想到能借此机会看到中原文化生活范本,于是就很开心地蹦跶过来了!

到地方发现好多人呀!但没有说多到让我觉得很诧异,我希望看到的就是人多,因为三年疫情大家已经憋太久了,很多地方去不了,很多活动办不了,现在能看到重新回到烟火人间的景象,看到大爷大妈在太昊陵前的广场上跳起民间的各种舞蹈、唱着很有地方特色的曲调,看着他们席地而坐去谈天说地吃东西,看到所有的摊位都正常开了,看到大家都很热心地去工作,看到那么多的摊位去卖泥泥狗这种很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就会觉得很开心。

记者:安老师,在读者见面会上您说,在太昊陵前想到“命运”。很多人一般去太昊陵都是祈福,您为什么会思考“命运”呢?

安意如:之所以会在太昊陵前思考“命运”,是因为一直以来中国人的一个观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太昊伏羲氏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点。如果他作为部落首领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他就不会去对抗自然灾害,不会想着要迁移让部族更强大、生活更安康,不会冒着风沙从甘肃天水出发去寻找一个宜居之地,也不会去建立自己的国都,不会创造文字,更不会去教人们稼穑、养牲畜,以及制定婚姻制度。所以在太昊陵前,真的发现“命运”是个宏大的主题,我就在思考到底是一个人完成了自己的一生叫作命运,还是说负担起人类发展的使命、完成一个部族的迁徙、取得族群的兴盛为命运?我沿着太昊陵的中轴线,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推着往前走,恍惚间像是看到了无数代的人从伏羲所在的洪荒时期走到了现在,慢慢地也看到了答案:一代代人春风吹又生,大多数是默默无闻的,是被淹没在漫漫红尘里的,但就是因为这漫漫红尘才造就了生命的可贵,繁衍兴盛是人祖伏羲愿意看到的,是他当初努力实现的愿景。

所以你看,伏羲氏本是个人,可老百姓们为什么自发地敬重他为神呢?就是因为他是牺牲自我来为大家去奉献去开创,为子孙后代的安康打下基础。所谓的“安康”一定是有无私的人在当中牺牲,为了部族、为了传承、为了对抗命运、为了成就命运,这种牺牲是有价值、必要的。在这里也想借助咱们的平台对大家说:大家去太昊陵祈福时不要只为自己求,还要去求我能为别人带来什么福气,人祖伏羲为部族命运的转折去付出和牺牲,这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启发我们去发挥自己的潜力,尽我所能地去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

记者:您的讲座主题是《听千年古风,在诗经中相遇天地时节》,我们知道《诗经·陈风》收集的就是淮阳地界的歌谣,您讲《诗经》是不是基于这层考虑呢?

安意如:对,确实,来到周口,来到淮阳,来到宛丘之上讲《诗经》,一定是有这样的因素在。除了空间上的重合,还要感谢时间上的巧合,刚好是在春天,刚好是在“惊蛰”这样一个节气。我们所知道的《诗经》,其实就是中国古代先民寄托自己生活的歌谣,在特定的时节就歌咏特定的心境。不论是“陈风”这种淮阳地界民间的咏叹,还是周王朝宫廷上的祝祷,他们都是来表达人民生活当中所有细节的事情,“风雅颂、赋比兴”是我们中国诗歌的源头。

既然讲到了源流,那我们的淮阳、我们的宛丘,也是中国历史上人类文明的重要源头。在最古老的地方就应该配上最古老的诗歌,这就是我讲座上要表达的主题。我希望带着大家通过《诗经》里的文化或者生活方式去发现,在4500多年前,居住在黄河流域的人们是怎么通过自己的智慧去生活,以及他们对当时的生活有一个什么样的认知?我们现在的人对生活的认知,除了书本之外,就是抖音、是短视频、是元宇宙、是 ChatGPT(人工智能对话系统),是一系列高科技的东西。而在《诗经》时代,人们的认知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些是如此的不同、如此的美好,虽然没有科技含量,但不妨碍快乐。这就是解读《诗经》的意义,它体现出这一观点——每个时代的每个人都在用心生活。

记者:您对首届河南周口伏羲书展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地方?

安意如:小孩子们表演。因为太可爱了,我是完全有被萌到。另外我看到伏羲文化广场上人流量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办书展是很不容易的,首届河南周口伏羲书展能让人眼前一亮真的很棒,这是周口市所有文化部门齐心协力的结果。这次尝试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第一个地级市主动去承办这么高规格的书展、去开展全民阅读主动行为,体现出一个文化大市、文化大省应有的担当。

首届河南周口伏羲书展能够在太昊陵之前去开展,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缘起。一方面周口人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多好书,另外一方面在人文始祖的庇护之下,在这么可观的人气下,我们的文脉应该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另外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件事,开幕式刚刚结束,做布老虎的民间手工艺人雷智超老师来邀请我去看他做的东西。我是打心眼里尊重手艺人,因为手艺人实实在在的,会做就是会做,不会做就是不会做,我很喜欢手艺人踏实去做事的感觉,那只小老虎我捧在手上就觉得很喜欢,也油然而生出一股使命感:我们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好好传承下去!

记者:您对“书香周口”建设有哪些建议?

安意如:我觉得首先要有一定的阅读空间,把线上线下的交流打通,我希望伏羲书展会发展成良性的互动联盟,成为联系周口、河南乃至全国书友的一个纽带,做到对内联络感情、对外扩大宣传的效果,不断成为符号和品牌。

其次就是要多加民间的、本土的元素进去。你看我的新书《二十四日》,写的就是我们天然有的24节气,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气去做不同的阅读活动,比如说我们今天做一个“惊蛰”主题的诗词连句,从上到下、从老到幼我们都能参与进来。况且你看“伏羲”这两个字包含的意义这么大,庙会上又有泥泥狗这些特色物产,可以考虑把“伏羲书展”的文创发展到让老百姓自己去设计,全民参与进来。周口作为“中原粮仓”,可她的饮食文化确是被低估的,我了解到夏天我们淮阳要办荷花节,书、食、花、饮,这些都能作为很好的文化结合元素,为后续“伏羲书展”越办越好提供无限潜能。①6

人物简介:安意如,1984年6月20日出生于安徽省宣城市,本名张莉,中国当代作家。2006年8月至10月,出版文学随笔《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2007年6月,出版言情小说《惜春纪》。2009年1月,出版赏析元代戏曲的作品《观音》;8月,出版随笔集《美人何处》。2010年,出版古典诗词赏析作品《世有桃花》。 2012年1月,出版长篇小说《日月》; 12月,与李少白共同出版图文集《再见故宫》。2014年2月,出版人物传记《聊将锦瑟记流年:黄仲则诗传》。2015年6月,出版随笔《安得盛世真风流:品味唐诗的极致之美》。2018年8月,出版文化随笔《千山之外》。2021年出版解读二十四节气的《二十四日》。

2023-03-09 ——访知名女作家安意如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95800.html 1 在千年古风中相遇“书香周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