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3日
第06版:专题 PDF版

悠悠万事 阅读为大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专访

记者 黄佳 文/图

三月周口,春意盎然,万物欣荣,首届河南周口伏羲书展在淮阳举办。3月9日至11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所长、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老师受邀来到周口讲授阅读写作。

69岁的曹文轩有着作家和学者的双重身份,从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40多年来,他的笔下诞生了《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蜻蜓眼》《火印》和大王书系列、丁丁当当系列等一大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他的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输出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诗意的笔调、忧郁的生命瞬间、苦难的经历、坚韧的力量,每一部作品都能让我们获取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汲取纯净和澄澈的人性力量。

10日上午,曹文轩老师作题为《推开写作之门》的讲座,他独特的写作经验“去别人不去的角度看别人看不到的风景”“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好文章离不开‘折腾’”,为孩子们的写作打开了别样洞天。

当天下午,曹文轩老师赶赴首届河南周口伏羲书展现场,途中间隙,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问:曹老师,您好,欢迎您来到周口,上午聆听讲座之后,获益巨大。您经常受邀参加儿童和青少年阅读活动,您会跟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吗?

答:我每年都会有很多场讲座和演讲,而这些讲座和演讲,大多是讲阅读的。我会告诉孩子们,书是一种具有魔力的物质,它既具有创造力,又具有摧毁力。它的能量也许超过核能,甚至远超核能。一个人读书,十个人读书,成千上万的人读书,这些能量汇集在一起所产生的是一股很难预估的巨大能量。它也许能颠覆世界或创造新世纪。正因为它具有魔力,所以才有秦始皇和希特勒焚书的历史事件发生。

有些书,只一本就能改变天下。一本《论语》铸就了儒家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塑造了中华民族;一本《塔木德》,成就了一个犹太民族;一本《奥义书》影响了整个印度文化;一本《共产党宣言》,给世界带来的是什么?是天翻地覆。

而天下的书太多了,一个人穷其一生也难以读尽所有的书。我先说说一些阅读方法吧。读书要分成细读和速读,更快一点还可能跳读,不必要每本书都从头到尾仔细看。还有一种方法,叫信读,对于一些经典,要带着信仰的心情去看,要带着崇敬的心情去看,你才有可能理解这些经典的要义。相对于以上读书方法而言,还有一种叫疑读,就是带着疑问去读书,甚至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读书,你会发现书里头的一些问题。还有一种就是泛读,什么书都看,尤其对搞创作的人,你不能只看一方面的书。我是搞文学的,其实文学在我的读书比例中并不是最大的。我读大学时,《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和这些书相关的哲学书籍《杜林论》、列宁的《哲学笔记》,我大概有15年的哲学阅读史,15年以后依然会经常看哲学类书籍,后来我的许多作品像《羽毛》,其实是一个哲学存在主义话题:我属于谁?我从哪儿来?哲学在潜意识里发挥作用。

中信出版集团最近出版我的一套原创哲理绘本《今天在等待着明天·曹文轩国际大师哲理绘本》(一套4本),我写的时候并不是刻意的。比如说,《灵魂像鸟一样飞往南方》讲人的肉体和精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内容讲的是我和我的灵魂约好了往南方去,这个南方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吉祥之地,就是你最后人生的落脚之地,是一个符号。这一路上肉体总是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夏天舍不得一片树荫,冬天舍不得一盆热火,然后那个灵魂就像鸟一样,总在树前面的树上等它。最后这个人因为救了一个人,那个人为了感谢他非得送他一大片草原、一大群羊,这个时候你想他很富足啊,最后进一步堕落、赌博,然后把所有的羊群输光了,他又想起来往南方去,那个时候灵魂已经很衰老了。这部绘本揭示了生命的辩证法,反映了人类的恒久难题。《今天在等待明天》这部绘本,我想说其实我们一辈子就是由一个一个的等待组成的,“等待”这个词几乎是我们一生唯一的词,那么现在就是怎么来看待等待。还有这套绘本中的《变变变》,写了一个刺猬穿过马路去瓜田,他发现一群小孩骑着自行车很快就过去了,可是他爬呀爬呀,很慢很慢,他就想,如果我变成自行车多好,可是之前在想,如果我变成了一个小男孩多好,变呀变呀, 经历了种种角色,刺猬最后来到了瓜田里的瓜身上,而瓜却只羡慕吃饱了在瓜叶下打盹儿的刺猬。这依旧是哲学问题,就是我到底是什么?我怎么做自我?人作为一个物种,其实它是不能改变的,不可能变成另外一个物种,但是人是可以进化的啊,就是自己做好人的角色,让自己更像人。要做到“更像”,就要“变”,通过努力学习,通过辛勤劳动,通过修炼,变变变,一变再变,最终变成一个“大写的人”。这些绘本之所以在我的大脑里产生了,现在回想起来,一定和我十几年的哲学学习有关,哲学的力量,哲学的光芒,突然会在一个时间里闪耀,只是你没有感觉到罢了。所以读书范围要开阔,不是说你一个搞文学的,你只看文学的书就行了,当然文学的书我看得也很多,历史、心理学、伦理学都看,这是我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体会,读书要杂。

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全民阅读”第二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充分体现了全民阅读已成为党中央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一项基础工程。全民阅读对国家、民族、个人阅读有着怎样的意义?

答:首先我们现在一般来讲读书的意义的时候,都是讲个人的修身养性。我们很少有人讲这是一个公民社会,公民社会的质量是由一个一个的公民素养决定的,而公民的素养就是由读书决定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书不是你乐意不乐意的事情,是你作为一个公民必须要有的责任。我们原来都是讲个人的修身养性,但是我现在讲修身这个前提之下,同时会特别强调读书是必须的,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你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就应该知道读书是你非常重要的选择。就是说既要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还要站在人类的立场上,因为读书,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推进是至关重要的。

问:当下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各种碎片化信息对孩子诱惑太大,孩子们静下心来阅读变得非常困难,对此曹老师有哪些好建议让孩子回归阅读?

答:今天的图书种类太丰富了,丰富到泛滥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的阅读,还是应该有所讲究的。我曾经对家长讲,不要看到你小孩看书就高兴,还是应该把书拿过来看一下,看看这本书是不是非常值得你孩子看,这很重要。用我的话讲,那个小孩的阅读姿态一旦搞坏了,是需要他用一生的时间加以纠正的。所以,孩子小时候的阅读姿态是非常重要的。

我经常把书分成两种,一种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书,还有一种是打完精神底子之后再读的书,所以有朋友就把我的观点总结为底子论。据我所知,我们一些中小学的阅读生态可能不是很好,就是很多小孩没有看那些打精神底色的书,一上来就看一些销量很好的书,那些书单词量很小,想象力很贫乏,那些书看上去想象力很厉害,其实那个很厉害样子的背后隐藏着的恰恰是他想象力的贫乏。

我曾经下过一个定义,就是什么叫儿童阅读。儿童阅读就是在老师、校长、专家和有鉴定的机构指导乃至监督之下的阅读。如果说什么都可以看,我们还讲什么经典?也就是说小孩读的书是需要加以选择和推荐的,因为孩子的分辨能力其实是不可靠的。

另外,我跟孩子们说书是分“血统”的,一种是“血统”比较高贵的书,还有一种是“血统”不怎么高贵的书,我不是说“血统”不高贵你就不要看,我的意思是说“血统”高贵的书要多看。鲁迅先生的书、托尔斯泰的书,都是“血统”很高贵的书。那么你要不要看?

还有,我讲有些书是有“文脉”的,有一些书是没有“文脉”的。人有人脉,地有地脉,文有“文脉”。我小时候没有什么书看,好在我的父亲是一所小学校的校长,他有两柜子书,书里头有几部中国古典名著,还有一套鲁迅先生作品的单行本。因为没什么书看,我只好去看鲁迅先生的书,鲁迅先生的书对我影响特别大。那么也许有人问,你的《草房子》、你的《青铜葵花》怎么和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关呢?我常常打个比方,我说一棵树是在阳光的照耀下成长起来的,可是你能在那个树上看到阳光的痕迹吗?鲁迅先生和我的关系就相当于阳光和大树的关系,其实那个血液里头、灵魂里头一定有影响在。到了初中高中的时候,我对鲁迅先生的作品很痴迷,然后我写作文也非常好,当时就觉得鲁迅先生的语气、鲁迅先生的气质,就顺着我的笔流淌到我的作文本上,当时不知道那个东西叫什么,几十年以后我才知道那个叫“文脉”。

我现在跟孩子们经常讲,没有“文脉”哪里来流淌,其实现在孩子看的有“文脉”的书并不多,所以孩子看书还是应该有所讲究的,我走到哪儿都会讲这个。

问:笔者曾经走访过许多孩子,问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儿童文学,孩子们的回答中,搞笑、好玩、有趣是高频词,我经常看到孩子们阅读那些图书时乐得前俯后仰,但鲜少看到他们低头沉思,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绝对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哈哈一笑”,您觉得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评定标准是什么?请您给孩子们推荐一些书单。

答: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三大维度:一要有正当的正确的道义观,其次具有高度的审美功能,再次就是字里行间隐藏着非常宽厚的悲悯精神。

朱永新先生创办的公益研究机构“新阅读研究所”推荐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这个书单里的书比较可靠。因为制作这个书单的时候,超越了功利主义、人际关系,只认作品质量,这样形成了的一个书单可能会有遗珠之憾,但没有鱼目混珠之嫌。

问:您曾经说鲁迅先生的作品对您影响很大,很多孩子觉得读了很多书,依旧没有办法写好作文,曹老师谈谈您的看法。

答:我今天讲的两个情况,一个读和写之间,不是立竿见影的关系,它有一个滞后的过程。有了量的积累,可能突然在某一个早晨,阅读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第二个就是我刚才讲的,你读了书,但是你读的是不可能帮助自己的小孩提高的那种书,就是那种没有“文脉”的书,没有“文脉”就不可能发生流淌,有“文脉”的书可以流淌,它会顺着你的笔流淌到你的作文本上。

问:想象力是作家的重要禀赋,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想象力就没有文学,您觉得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答:我们现在到处在谈想象力、创造力,想象力就是财富。可是离开读书的话,这些话题一文不值。

想象、创造需要动力,动力来自知识,知识来自阅读。你书读好了,才可能有想象力、创造力。对于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的写作手法,孩子们还是需要懂的,但是你首先得有语言表达能力,你想把风景写好,你得有语言表达能力,你想把人物写好,你也得有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语言是在阅读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潜移默化形成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总结出来的朴素的道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①6

人物简介:曹文轩,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所长,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出版长篇小说有《草房子》《蜻蜓眼》《青铜葵花》《火印》等;出版系列作品有“我的儿子皮卡”“丁丁当当”“曹文轩新小说”等;出版有《远方》《羽毛》《烟》等60余种绘本;出版学术著作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其170多种作品被译为英、法、德、俄、希、日、韩、瑞、丹、西、葡、意等40种文字,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政府奖、全国儿童文学奖、宋庆龄文学奖金奖等重要奖项50余种。2016年4月获国际安徒生奖。

2023-03-13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专访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95992.html 1 悠悠万事 阅读为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