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9日
第03版:社科理论 PDF版

张伯驹与中国文化自信

关 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张伯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与伦比的自信是当代中国需要的文化品格。

一、张伯驹其人

张伯驹(1898—1982),名家骐,号丛碧,别号“好好先生”“春游主人”“重瞳乡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正月二十二日出生于项城县秣陵镇闫楼村。他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名家,在诗词、书画、戏曲、文物鉴藏等领域都有较高的造诣。《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纪念张伯驹诞辰120周年的文章称他是“百代高标,千秋丛碧”。

二、张伯驹与中国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深沉、博大、纯朴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构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民族气质。

张伯驹对诗词、书画、戏曲的坚守和传承,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保护,体现了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个人身上具象化的表现。张伯驹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文化符号,研究张伯驹的文化品格,既是对他的崇高致敬和深切缅怀,也是赓续其精神的必由之路。

(一)张伯驹对古典诗词的坚守

张伯驹是一位一生与古典诗词为伴的传统文人,他对古典诗词的挚爱,不因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减少。张伯驹自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奇异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让他在古典诗词方面具有极深的造诣。诗、词、联语的创作贯穿其一生,均为人称道,尤以词名世。他的词多写人生感悟和自然之景,感情细腻、自然超逸,长调哀感顽艳、婉丽凄清,小令则格高韵远、极尽缠绵秀隽之致。张伯驹用自然之眼观物,用自然之舌言情,实为现代词家之楷模。

(二)张伯驹对书法和绘画的执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书法和绘画。张伯驹是一位很擅长书法和绘画的雅士。他的书法早年学书蔡襄,晚年自成一体,时人称为“鸟羽体”。他的画常以梅兰竹菊为题材,表现出一种君子之风。张伯驹不遗余力地练习书法、精进画艺,在书法和绘画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说明他始终保持强烈的文化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尊重与肯定,并努力予以传承、弘扬。

(三)张伯驹对传统戏曲文化的痴迷

中国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唐宋以来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张伯驹不仅是著名的京剧票友,还以其出色的京剧艺术研究著称于世。他八岁时开始接触京剧,在天津下天仙茶园观看杨小楼先生主演的《金钱豹》时,便为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三十一岁正式拜京剧表演大师余叔岩为师,虚心求教的同时,张伯驹不仅热衷于京剧艺术的发展、推广和传承,而且还与余叔岩研究京剧音韵学,合写了《乱弹音韵》一书。可以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京剧音韵的论著。

(四)张伯驹对文物鉴赏和收藏的挚爱

在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中,有一类是以实物的形式历代传承下来的,那就是文物。

作为近代最为著名的收藏家之一,张伯驹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字画名迹。初时为个人爱好,后以保护重要文物不外流为己任,期间,虽变卖家产或借贷亦不改其志。他先后购得我国存世最古法书晋代陆机《平复帖》,存世最古绘画隋代展子虔《游春图》等。对于斥巨资购藏并用心血保护的法书名画,张伯驹和夫人潘素从不视为己有,而是看作全民族的文化遗产。自20世纪50年代起,他陆续将收藏的部分法书名画无偿捐献给国家,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三、张伯驹文化品格的当代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张伯驹为一代名士,同时又是杰出的诗词大家。国画大师刘海粟评价说:“丛碧兄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从他那广袤的心胸涌出了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藏、诗词、戏曲和书法。四种姊妹艺术互相沟通,又各具性格。堪称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张伯驹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坚守,是他对文化的自信与自觉。他的一生虽历经磨难,但从未被苦难打倒。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真正的智慧和力量,为奋斗终生的事业找到精神坐标。这正是以张伯驹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人身上最突出的精神品质。

学习张伯驹就是要学习他的文化品格,其中最为重要就是要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2024-01-19 关 阳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24622.html 1 张伯驹与中国文化自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