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20日
第08版:文化周口

张恩岭: 更有情味在笔端

周口晚报副总编辑董雪丹在新书分享会现场

□记者 董雪丹/文 通讯员 张永久/图

3月17日下午,郑州,有幸参加了由河南人民出版社、郑州纸的时代书店共同举办的“张伯驹三书”新书分享会,三书作者都是项城的张恩岭老师。

作为一名报纸编辑,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我见证了张恩岭老师这些年在“张伯驹生平和词作研究”方面付出的心血。与张老师也算认识十几年了,没见过几面,却又感觉很熟识。多年做编辑,与张老师的交往,当然也就离不开文字,印象最深的就是张老师一次一次赠书。去郑州之前,我特地翻出了张老师过去的赠书,有他写的,有他编的,大都与张伯驹有关,加上这次河南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的《张伯驹传》《张伯驹词传》《张伯驹词说》,竟有七本之多。这新出版的古朴、典雅、整齐、大气的三本书,将之前的版本映衬成了小册子,我都有些替它们感到局促不安。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恰恰是漫长时光的见证,见证着张恩岭老师不愧是一个“资深张伯驹研究专家”,再加上他与张伯驹同乡和亲戚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他的视角是独一无二的,他笔下的张伯驹,也是更有一番情味的。

在这厚厚的一摞书面前,我想: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力量促使张恩岭老师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沉迷于对张伯驹的研究?是那种让他“既躲闪、又亲近”的割不断的亲情?是作为同乡的使命和责任感?写作者和被写者之间的惺惺相惜?是源于张老师的执着和勤奋?有,应该都有,我想,更多的应该是张伯驹自身所具有的人格和文化魅力,让张恩岭老师一直“用心追求真实”,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和真实的张伯驹”,而且还要一直研究下去、写下去。

张伯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是周口项城人,是河南的荣光,更是周口的荣光。

作为周口市政协委员,我曾有一个提案,就是建议在项城建立张伯驹纪念馆,让故乡给予他承认和尊重。之所以有这样的建议,和张恩岭老师赠书带给我的认识有关,也和一次参观有关。第一次看到跻身在项城秣陵镇东关小学里的被指认的张伯驹旧居,看到那座电线乱扯的房子,感觉很难与“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张伯驹母校原莲溪书院,踏着萋萋荒草一路走过去,满眼的荒凉,不由想起一个朋友说过,他曾捐献的一件文物,能盖多少所深宅大院?

当然,这种认识还是在偏颇地强调张伯驹文物收藏的业绩,弱化了他的艺术才华与成就。能让周汝昌老先生说他“中国词史当以李后主为首,而以先生为殿”,又被冯其庸先生称作“天荒地老一真人”“才气无双”,应该说,张伯驹不愧刘海粟的评价,说他“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

由此来看,河南人民出版社很有远见、很有眼光,在张伯驹诞辰120周年之前就提前策划、编辑丛书,为这位文化杰出人士做了这么多。我相信,这对传播中原人文精神,会有很大的帮助,是在打造一张非常有影响力的周口名片、河南名片。

作为张恩岭老师多年研究的见证人,由衷地为他同时出三本书,取得这么丰硕的研究成果感到高兴,也期待着他已经开始投入的新作早日出版发行!

2018-03-20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12437.html 1 张恩岭: 更有情味在笔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