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2日
第A06版:商业圈·市场 PDF版

李二梅:不辞年年压金线 四十春秋裁罗裳

李二梅给顾客改衣服

□记者 田亚楠 实习生 李雪净 文/图

“嗒嗒嗒、嗒嗒嗒”

屋子里缝纫机响个不停,桌角放着的剪刀和零碎布头,随着缝纫机工作的节奏不停地晃动。李二梅头戴老花镜,脖子上挂着皮尺,正忙碌地给顾客改衣服。

缝补衣服、修改样式、剪裤腿,李二梅游刃有余。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些都是李二梅的日常。

李二梅今年54岁,家住西华县李大庄乡,身材微胖的她脸上总是带着笑容,性格乐观,对人热情,是十里八村有名的裁缝。

“干裁缝这一行40年了,对这一行的感情越来越深。”全心全意服务顾客、精益求精用心裁剪,李二梅把裁剪制衣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

卖一头猪换学费

每一块布料都需要经过量、画、裁、剪、缝等一系列工序才能成衣,这些步骤重复了40年,已经都深深烙印在李二梅的脑海里。

“那时候家里一贫如洗,最值钱的就是父亲养的那头母猪。”回忆起学艺之初,李二梅记忆犹新。14岁那年,父母为了支持李二梅学手艺,把家里养了多年的母猪卖了,拿出全部积蓄170元让李二梅去技校学习裁剪。“因生活费难以为继,我在技校学了两个月就离开了。”

从技校学习回来,李二梅开始自己裁剪衣服练手,把家人的衣服拆了再缝好。在不断摸索练习中,李二梅的手艺越来越好,看着一块块布料经过自己的双手变成精美的成衣,自信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15岁那年,李二梅开始摆摊,17岁那年,李二梅通过努力,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家裁缝店。

“刚学艺时大家做衣服用的基本都是灰土布,现在生活好了,各种颜色的丝绸针织都有。”随着社会发展,服装面料也不断更新。面对众多款式以及越来越多新开发的面料,李二梅反复钻研,不断改进裁剪方法,以应对服装市场的变化。

“小修小补”服务四邻

时光流转,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昔日风光的裁缝店生意如今变得冷清起来。

“买衣服容易,修衣服就难了。”谈起修拉锁的经历,徐奶奶感叹道。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提供修补服务的摊位越来越难找到。李二梅坚守裁缝店40年,凭借精湛手艺,不仅留住了顾客,生意还逆势上扬。

“这件衣服是两年前买的,现在我瘦了不少,穿上有点胖,衣服扔掉太可惜了,就拿过来让二梅帮我改一下尺寸。”张阿姨是店里的常客,跟李二梅认识了20多年,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是在李二梅店里做的。

李二梅的裁缝店,能够满足大家修补裁剪的需要,由于手脚麻利,裁剪手艺好,她有一批老客户。“二梅,这个外套拉链坏掉了,能帮我换一条吗?”在记者采访中,一名顾客正好走进店里,请李二梅为她修理拉锁。李二梅接过衣服细细端详,从工具箱里挑出合适的替换链条,拆除旧链条、穿针引线、启动缝纫机,李二梅的手指熟练地“游走”在针线之间,很快就换好了拉链。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会做针线活,遇上衣服纽扣掉了、拉链坏了、改裤脚等问题,基本需要到店里处理。”李二梅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市民对“小修小补”的需求依然旺盛。

一张一合的裁剪,一针一线的缝补,凭着过人的裁剪手艺和坚守,李二梅买了房和车,日子越过越旺。

从春夏到秋冬,经她手缝制的衣服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李二梅守着自己的裁缝店,细缝着时光的针脚,织补着岁月的痕迹,在时代的变迁中诉说内心深处的情怀。

2023-03-22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196760.html 1 李二梅:不辞年年压金线 四十春秋裁罗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