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30日
第A07版:文化周口·书香 PDF版

智慧的彼岸

——老子《道德经》解读

◇张君民

第四章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体是虚空的,然而作用却无穷尽。其博大精深啊,好像万物的宗主。它不露锋芒,以简驭繁,在光明的地方,它就和其光,在尘垢的地方,它就同其尘。在幽隐之中,它实有而存在。我不知道它从何而来,好像是在天帝之前。

【解读】

道是虚空无形的,但它的作用却是不可限量的,是无穷无尽的,永远不会枯竭。它是万物的宗主,支配着宇宙天地中的一切。即便是有天帝的存在,也是由道派生而出的。这是一种朴素的无神论思想。

透过全文,我们可以隐隐感觉到道的形象:它磨掉了自己的锐气,解脱了纷乱的烦扰,隐蔽了自身的光芒,把自己混同于尘俗之中,虚无缥缈,无形无相,若有若无,是那么深沉。

真正有智慧的人,就应该顺应大道,永远怀着敬畏之心,不露锋芒,远离纷扰,上和其光,下同其尘,圆润谦卑,与周围和谐一体,共生共存,最终获得自由自在的人生。

据记载,与老子同时代的思想家杨朱,曾接受过老子和光同尘的教诲,受益匪浅。

杨朱的思想和学说,深受人们的推崇,再加上他本人气宇轩昂,言行举止透出不凡的气质,备受关注,是名副其实的高大上,是当时的风云人物。但他自己也很苦恼,总感觉被人高高地供在上面,不能和别人打成一片。比如,他每到一处,人们看见他,都会恭敬地站起,表示欢迎,一会儿就会把他围得水泄不通,都想一睹思想家的风采。

杨朱感到非常苦恼,心想,我并没有刻意表现和炫耀自己,怎么这么引人关注呢?于是,他决定去拜访老子,希望得到他的教诲。

当时,老子正在外地讲学,杨朱就在他的必经之地大梁等候。老子一到大梁,远远就看见了杨朱。还没等他开口说话,老子就仰天叹息:以前我还认为你前途无量,必有一番作为,可现在看来,我错了。说完老子就走了,没有接见杨朱。

杨朱每天苦思冥想,仍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又去拜访老子,希望老子能为其指点迷津。

老子回答说:君子的德才并不表露在外,相反,真正的君子看上去还有些愚蠢。而你呢,你仰头张目傲慢跋扈,你还能够跟谁相处?过于洁白的好像总会觉得有什么污垢,德行最为高尚的好像总会觉得有什么不足之处。你面带骄傲之色,只是你不自觉而已。一个人有了派头,就会冥顽不灵,欲念横生。快舍弃这些吧,让自己再笨一些,再平凡一些,结果定会不同。

经过老子的点拨,杨朱提高了自觉与自知,懂得收敛傲气、不露锋芒了。相反,他心平气和,谦虚低调,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和其光,同其尘。甚至在许多场合,他还故意降低自己的身份,表现得和普通人别无二样,切实地与周围的人打成一片,真正地隐于闹市。这样,既融洽了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也不再有受人关注的盛名之累。后来,杨朱潜心研究老子,对老子的思想加以发展,旨在通过对个体的自我完善,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他的“贵生”“全生”的观点,对庄周很有启发,受到后人敬仰!

这才是真正的修养,也是处世的最高智慧。①8

(未完待续)

2023-03-30 ——老子《道德经》解读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197379.html 1 智慧的彼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