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1日
第07版:文化周口·书香 PDF版

智慧的彼岸

——老子《道德经》解读 ◇张君民

(接上期)

第五十章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译文】

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夭折的人有十分之三;本来可以长寿,却自己走向死亡的人有十分之三。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们欲望太盛,享受过度了。听说那些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猛虎,在战争中不会受到武器的伤害。犀牛不对他伸头角,猛虎不对他伸爪牙,武器不对他露锋芒。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解读】

本章老子根据社会现状对人生进行分析:长寿的人“十有三”,短命的人“十有三”,这是正常的生死状况。长寿与短命,各得其所,了无遗憾。而另一种情况却是:本来可以长寿,却因为欲望过剩而自取灭亡。因此,老子告诫我们:要少私寡欲,杜绝声色犬马,过恬淡清静的生活。这些告诫,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方哲人赛内加说:“人生就是通往死亡的一次旅行。”我们要正确地看待死亡。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来是偶然和幸运,死去也应淡然和从容。

春秋战国时,齐景公一次率群臣登高游览,忽然感叹韶华易逝,富贵难以长久。用今天的话来说:不能再活五百年。他不禁泪流满面,说:美丽的国都啊,多么令人留恋!假如能长生不老,我就能够永远享受荣华富贵了。旁边陪侍的大臣也跟着忧伤流泪。宰相晏子却站在一边笑了。齐景公不悦,问晏子因何而笑。晏子说:假如尧舜禹等贤明的君主长久地统治国家而不死去,你就只能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站在田间视察庄稼的长势,根本没有机会当上国君,更没有时间和心思为死而忧伤了。景公听后十分惭愧。

《吕氏春秋》中说:富贵了但是不知道养生的道理,这样足以成为祸患,还比不上贫贱的人。出去就坐车,回来就坐辇,致力于谋求让自身逸乐的方法,我们把这辇车称为招致脚病的机具;面对肥肉烈酒使劲吃喝,企图强壮自己的身体,我们把这样的酒肉叫作使肠胃溃烂的食品;贪图美色和淫靡之音,追求享乐,我们把这些东西叫作砍伐本性的斧头。这三种祸患,都是随着富贵而来的。所以,古人有的不肯变得富贵,这是因为他们更看重自己的性命。

虽然是古人写的文章,但也照出了今日众生之相,仔细品味,不是十分有现实意义吗?老子告诉我们,养生之道最重要的是顺其自然。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它的有关养生的一段论述,可以说最能阐述老子的养生思想。其中“上古天真论篇”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称为‘真人’的人,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能够吸收精纯的清气,超然独处,令精神守持于内;锻炼身体,使筋骨肌肉与整个身体达到高度的协调,所以他的寿命同于天地而没有终了的时候。中古的时候,有称为‘至人’的人,具有淳厚的道德,能全面地掌握养生之道,离开世俗社会生活的干扰,精神远驰于广阔的天地自然之中,这种人也可以归属真人的行列。其次有称为‘圣人’的人,能够安处于天地自然的正常环境之中,使自己的嗜欲同世俗社会相应,没有恼怒怨恨之情;行为不离开世俗的一般准则,穿着装饰普通纹彩的衣服。在外,他不使形体过度劳累,在内,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以安静、愉快为目的,以悠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的形体不易衰惫,精神不易耗散,寿命也可达到百岁。其次有称为‘贤人’的人,能够依据天地的变化、日月的升降、星辰的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和适应四时的变化,使生活符合养生之道,这样的人也能增益寿命,但仍有终结的时候。”

上古、中古的真人、至人都是传说罢了,如果效仿他们的作为,达到圣人和贤人的百岁寿命则是有可能的!

(未完待续)

2024-03-21 ——老子《道德经》解读 ◇张君民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30615.html 1 智慧的彼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