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沙颍文艺
 
 
 
2012年10月2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粗布时代
张国营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就农村人的衣着来说,是粗布时代。

  所谓粗布时代,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农村人穿的衣服从里到外几乎全是粗布。最里的裤头是粗布。成年人的裤头是月白布或紫花布做的,大腰(束腰带);小孩儿的裤头是花道布做的,裤腰里穿绳子,到60年代末有了松紧带儿就方便多了。衬衣叫小布衫,是白布或花道布做的,绾扣篾。单裤是黑蓝子布或月白布做的,大腰,大裆(不开口)。上身的夹衣叫小夹袄,有里儿有表。里儿是月白布(只是变变色)做的,表是黑蓝子布做的,绾扣篾。下身的夹衣叫双裤子,大腰、大裆。也有里儿有表,用布和小夹袄相同。棉衣、棉裤也如夹衣的用布,不过中间套有棉絮用以御寒。棉裤仍然是大腰,大裆。鞋也是用粗布做的,鞋底要一针一针地纳。只有帽子是买来的,用平布(当时叫洋布)或呢子做的。床单、被面也全是粗布。

  既然粗布用处这么广泛,那就要织粗布。织粗布可麻烦了,它是当时农村妇女干农活儿以外主要的家务活,也是对农村妇女灵巧程度的主要检验。

  首先要把分来的棉花轧成皮棉(去籽),再弹一弹使其蓬松。然后搓成圆柱体的长条(叫花布绩子),大约一尺来长,有现在的膨化焦果那样粗细。这样就可以拿到纺车上纺线。在微弱的柴油灯下,纺到半夜也只能纺两三个线穗子。一天一天地纺,一天一天地抽,终于有一天纺完了,就要把纺好的线打成线拐子,再用糊状的浆水浆一浆,增强线的粘度,提高线的韧度,使其挺括。然后络线子,就是把线拐子上的线络到络子上,便于松放。接下来是经线子。两端揳上橛子,蹲上两个人守候。中间一个人来回无休止地跑,把放开的线子交给两端的人挂在橛子上。因此,现在有一个俗语,若看见某一个人来回跑,就说他跟经线子一样。

  将经好的线子缠绕成一个大线团,就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穿扣了。从线团中心将交叉线头掏出,用两根竹棍也叫交棍穿过交叉头,将交棍两边用绳子连接固定牢,让线子始终保持交叉的状态。然后把经线搭在支架上,去掉绑着的绳子,把线抖开铺平。

  穿扣以后是穿缯。缯是由一根根缯丝组成的,每根缯丝中都有一个圆孔,穿缯就是让经线一根根从缯丝中的圆孔穿过。每一根线要对应好每一根缯,直到穿完所有的经线。

  最后就是织布了,手脚的配合最重要。双手轮流操作,右手投梭,穿过经线交给左手,右手拉动吊着的绳框,拍打一次纬线,这时脚踩踏板一次。然后左手把梭子穿过经线交回右手,左手再拉动绳框,拍打一次纬线,循环往复。

  最普通的是织白布,织成后根据需要再染成黑色、蓝黑色、或浅蓝色。难度大的是织花布或蹦交布、提花布。花布的经线有不同的染好的颜色,比如红色、蓝色、黑色,错杂有致。纬线也要变换不同的颜色。至于蹦交布和提花布就不是我这个外行所能说清楚的,那是织布技术的尖端。

  可以说,从弹花、织布到做成衣服,浸透了当时农村妇女无尽的心血和汗水。

  现在倒有些返璞归真,穿惯了尼龙布、化纤布、毛料布又崇尚原始的粗布。殊不知,现在所说的粗布是机器织的,粗细均匀,含棉量很有限;原始的粗布是人工织的,粗细不均匀,还有棉疙瘩、接线头等。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粗布时代虽然一去不复返了,但它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 闻
   第04版:教育视界
   第05版:社会民生
   第06版:淮阳新闻
   第07版:沙颍文艺
   第08版:项城新闻
——莲溪生长篇小说《上天堂》的价值
粗布时代
沁园春·颂歌献给党的十八大(外一首)
村女荠荠
木兰围场
梨园绝唱 “活诸葛”
采桑子·重 阳
醉花荫·重阳
我市书法家创三项世界纪录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