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锐评观点
 
 
 
2014年9月1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身在远方
心系村庄

  言者有意

  ■魏薇

  

  前几天,一位同事深夜在微信朋友圈慨叹:“终于可以说一声‘幸运’!过完中秋,父亲也办好手续出院了。”

  原来,他远在江西的父亲被一位精神异常的乡邻砸伤额头,缝了四针。由于前些年曾做过头部手术,如果被砸伤的位置稍有偏差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起初,父亲不想让远在北京的他担心,并要求隐瞒,但是他的哥哥却“走漏”了消息。

  这位同事工作极为勤勉,由于假期短、家乡远,已经多年未在中秋回家与父母团圆。此次意外,让他决定以后的日子里要尽可能多回家。“小村庄和大都市的月亮,同样浑圆光明。但家人在哪,哪儿才有团圆。感谢所有察觉或者未察觉的‘幸运’,让我们在生命中必将遭遇的离别前,有机会多见父母一面,再多一面。”

  “若不把东西拿走,我们就不会意识到,曾经拥有过什么。”他是幸运的,被有惊无险的意外所提醒,对父母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但不少人却直到追悔莫及才有所醒悟,“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情故事仍在不断上演。

  儿女在长大,父母在变老,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常识。当父母年迈,对于他们来说,见到儿女是最大的福利,见不到则是最大的折磨。但不少儿女却“吝啬”得每年只给他们一两次见面机会。子曰:“父母在,不远游”。但年轻人为读书、为生计、为爱情、为自由,或北上,或南下,“远游”已成为常态。不少人都是这样,兴冲冲离家后,志在四方,心比天高,眼里满满都是大都市与锦绣前程,一年到头给父母打不了几个电话,总觉得那个身强力壮的父亲、那个忙个不停的母亲一直就在那里。

  对于年轻人的拼搏怎忍苛责?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也正是一代代青年离开故土、走向远方的家庭迁移和繁衍史。即使是孔子所说“不远游”的要求,也还有“游必有方”的例外。他们正值青春年华,去偏远山区支教、去祖国边陲值守,散落在全国各地挥洒汗水,这既是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的追求,也是国家兴旺、社会发展的必需。“游必有方”的远行,父母虽不舍却支持,个人虽艰辛但无悔。

  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曾写过:“你的童年是小村庄,可是,你走不出它的边际,无论你远行到何方。”在“远方”和“村庄”间,到底如何衡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答案。但在不少人心中,看罢了“远方”,最挂念的还是父母所在的“村庄”。前一阵,有一道网络流行的数学题,“假设每年回家两次,父母有幸长命百岁,你还能见他们多少次?”不少人都不敢去算。

  在家庭和事业、生存和感情的天平上,往哪方倾斜,都意味着极大的代价。“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其实,对父母的感情,不应由提供的物质条件来简单评价,也不宜用陪伴身边的时间长短来衡量。无论在身边还是在远方,有时候,只要有及时的电话、贴心的问候,也比得上一场奔波、一堆礼物。

  村庄是父母所在、乡愁所寄、人生源头,须臾不可忘。但年轻人去远方,既是个人选择,也是发展所需,更是时代潮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要秉承“游必有方”的准则,用心牵挂,即使聚少离多,也能少些愧疚、少些悔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热线便民
   第06版:亲历·抗战老兵忆峥嵘
   第07版:公益
   第08版:万里寻踪伏羲路
   第10版:国内综览
   第11版:国内深读
   第12版:国际深读
   第13版:金融·保险
   第14版:文娱/体育
   第15版:铁水牛
   第16版:大众拍客
   第17版:汽车·旅游
   第18版:汽车/资讯
   第19版:汽车/服务
   第20版:旅游/资讯
   第21版:荣威MG/BYD专版
   第22版:汽车/广告
   第23版:汽车/广告
   第24版:周口锐达/永达专版
“退票费”信息公开与否法律说了算
身在远方
心系村庄
错字落聘
不要认为底线可有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