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每次出发都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 ——记商水县疾控中心检验科长邵海峰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

2020-02-22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付永奇

完成一天的工作,摘下护目镜,眼睛充满红血丝,脸上勒出的印痕清晰可见;脱下厚厚防护服,四肢累得酸痛,胳膊几乎抬不起来;摘下手套,双手已被汗水泡得发白、发皱。

“作为一名女同志,天天和‘新冠肺炎病毒’打交道,怕肯定是会的,累也是肯定会的,但是疾控检验就是战场,疫情防控就是责任,我必须牢记使命,坚守一线!”

2月22日,见到商水县疾控中心检验科长邵海峰时,她一脸疲惫地说。

邵海峰40多岁,中等身村,眉目清秀,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郑大毕业生,也是疾控中心的“老实人”。    

1月24日大年三十晚上,当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她结束一天的加班,驱车从商水赶往扶沟的家中。爱人在扶沟工作,虽然不是太远,但是已经几个月没见面了。

“紧急通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春节不放假,全体人员在岗在位,24小时待命。”接到单位紧急通知,她没有一丝犹豫,立即调转车头赶回单位。

检验科的主要工作是采集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医学标本、整理疑似人员的医学标本和信息及时送到市疾控中心进行进行核酸检测,为确诊提供依据。

由于天天和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及其医学标本打交道,被传染的几率很大,邵海峰和同事们每天都要穿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防护服为一次性用品,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四处蔓延的时候是紧缺医护用品。为节省有限的医疗资源,她基本上是上班穿好防护服,一天不去厕所、不休息、不脱掉。工作起来不喝水,不吃太饱的饭,因此有几次加班饿得心慌头晕,差点倒在楼梯上。

2月16日,邵海峰接到上级指令:有30多位密切接触者要全部采集标本,立即送往市疾控中心进行核酸检测。她带领科室人员立即全幅武装,走进那间不到6平米的密闭小房间里开始工作。消毒-采样-消毒,一个个有秩序进行,当采完第24个密接人员的时候,连续工作11个小时的她实在支撑不住了,就蹲在墙角给自己鼓劲:坚持、坚持、再坚持,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不能浪费防护物资,更不能给别人增加感染的机会。

当采集完第32个标本从隔离房间出来时,已经是繁星闪烁的深夜。来不及喘口气,她立即回到办公室,紧张整理材料、制表、发邮件、准备报送材料,午夜时分又踏上去周口送标本的征程,待回到商水时已经是凌晨1点。但是,第二天早晨7点,她又赶到单位,迎接新一天的挑战。

1月27日大年初三晚上,县疫情防控工作会议10点结束。邵海峰送同事回家时,在一个红绿灯路口被追尾,在黑点瞎火的深夜,她当时头就懵了。第二天坚持上班的她,胳膊和脖子一直隐隐作痛,这才发现受了轻伤。她吃了些止痛药依旧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依旧穿梭在县医院、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之间,采样、送样、制表、统计、发邮件等,这一坚持就是20多天。

自从疫情发生以来,邵海峰几乎每天都要接到年近八旬母亲暖心的电话:“吃饭了吗?”“啥时候回来?”去年母亲在郑州做了一个手术,半年需要复查一次,由于疫情原因春节后没去成。但是母亲怕影响女儿的工作,从不说自己的病情。2月7日,正月十四晚上,她去父母家,进屋第一眼就见母亲手里拿着一个搓澡巾,当时她就忍不住哭了。年迈的母亲有皮肤瘙痒症,一直念叨着,等女儿回来给她搓搓背,害怕忘记了,就一直把澡巾放在桌子上。扶着老态龙钟的母亲,邵海峰一边在心立默默说对不起,一边泪流满面地帮母亲搓背。

“虽然每一次出发,都有‘壮士一去不复回’的悲壮,但是我们是疾控人,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都会毫不犹豫,不惧生死,以身为盾,冲锋在前!”邵海峰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刘伟]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