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14日
第06版:沙颍文艺 PDF版

汤食记

王保清

“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国民的食物主要是五谷杂粮。南方人习惯吃大米,通常把米饭说成“饭”。北方人以吃面食为主,馒头和面条是一日三餐的“标配”。逢饭时人们见面,往往关切地询问对方“吃馍了吗?”“喝汤了吗?”当然,人们所说的“馍”或“汤”,并非是单纯的馍或汤,泛指馍、菜、汤等饭食。而本文所说的“汤食”,是指单纯的汤饭。

有生以来,我与汤食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这样说,是各种各样的汤食,养育了我,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一路陪伴我走到了今天。同时,也见证了我国60多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感谢青菜汤,我喝着它学会了走路和说话。1958年10月,刚满一周岁的我,跟随家人与社员们一起“合大伙”,吃上了“人民公社大食堂”。后来听大人们说,我们生产队的食堂同当时其他的“大食堂”一样,刚开始的时候,饭菜的质量和数量都还不错,社员们都夸赞“大食堂好,人民公社好,共产主义好”。但几个月后,“大食堂”就逐渐“变味”了:面食越来越少,缺盐少油的青菜汤成了主食。这样一来,不满情绪很快就“挂”在了社员们的嘴上,营养不良的“标签”陆续“贴”在了大人小孩的脸上。好在我这个“小社员”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喝了一年多的青菜汤,不但没有喝趴下,反而喝高了个头儿,还慢慢学会了蹒跚走路和说话。

感谢红薯汤,我是喝着它长大成人的。与所有生产队一样,我们生产队的“大伙”在“火”了两年多后,便不得已自动“熄火”了,各家各户的小灶随之复燃。之后,伴随着“自留地”“暂借地”等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社员们的口粮和经济来源有所增加,生活逐渐好转,基本上能吃饱饭了。当时,相对高产的红薯是生产队种植的主要作物。当然,红薯也成了社员们的主要口粮。

自古民间蕴智慧,底层社会有高人。红薯成为主食后,被社员们吃得花样翻新、津津有味,有蒸红薯、烧红薯、红薯面蒸馍、红薯面锅巴、红薯面条、红薯蒸糕、红薯蝌蚪面(凉面的一种,形状似蝌蚪)、红薯粉条、红薯干稀饭等。而最为普遍的吃法是做红薯汤,红薯汤几乎成了社员们冬、春两季早饭和晚餐的代名词。因为这种吃法最简单方便、经济实惠:只需几块红薯,几碗清水,几把柴禾,再加上不需要掏钱购买的一点时间就行了。人们通常是两大碗红薯汤下肚,饭和汤全都有了,一顿饭宣告结束,饥饿感随之逃之夭夭,“饱嗝”炫耀着“吃饱喝足”。那时候,社员们就餐,常常是有饭无菜,但喝红薯汤时往往要破例——吃点白萝卜凉拌菜。因为红薯含糖量较高,下肚后很容易造成胃酸,而白萝卜含有中和糖分,能消除因吃红薯过多而产生的“烧心”问题。

感谢大米汤,它曾让我为之骄傲和自豪。1972年,在几个回乡知青的高调倡议下,我们生产队试种了5亩水稻。由于管理比较到位,当年一举成功,获得了丰收。社员们破天荒地分到了金灿灿的水稻,家家户户喝上了当时只有城里人和公职人员才能喝到的大米汤(因为大米数量有限,舍不得做米饭,大多是熬大米红薯汤)。这件事令附近生产队的社员羡慕不已,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次年,不少生产队也效仿我们种植水稻。时值青春年少的我,不禁为之骄傲和自豪了一大阵子。

感谢胡辣汤,它陪伴我度过了大半生。记得将胡辣汤作为早餐来享用,始于1980年。当时,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西华县城一所中学任教,经常踏着晨光去学校辅导学生上早自习,途径县城女娲广场东南角的老张家胡辣汤店时,往往花两毛钱盛一碗胡辣汤,一毛钱买个大烧饼,几分钟就解决了早餐问题,吃得既营养又实惠。

后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西华县城里的胡辣汤店越开越多,并且大多挂“逍遥镇”的“金字”招牌。因为早餐大多是在胡辣汤店解决的,所以我品尝过西华县城许多家胡辣汤店的汤,去的最多的是“老杨家”“老张家”和“高群生” 胡辣汤店。

随着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和胡辣汤质量的不断提高,胡辣汤的价格也水涨船高,1元、2元、3元、5元,不停往上蹿。现在,市场上有10元,甚至几十元一碗的胡辣汤。我个人认为,“逍遥”胡辣汤慢慢涨价也在情理之中,无可厚非。这种汤好喝才是事实。因其好喝,所以它才有市场。

喝了几十年胡辣汤,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件事。一件是“话说逍遥胡辣汤”,说的是外地几位领导只顾喝汤,竟然忘了吃饭菜。一年秋季的一天,分管县教体局办公室的我,奉命从西华往周口某饭店送一桶“逍遥”胡辣汤,招待某市教育考察团,并被破例安排当陪客——以便现场介绍这种美食。那天,我将“逍遥”胡辣汤的传奇故事及制作秘诀,添油加醋娓娓道来。几位外地领导一边品尝“逍遥”胡辣汤,一边津津有味地听传奇故事,不知不觉每人都喝了好几碗,基本上没吃饭菜。其中有个年长者竟然喝了4小碗。饭后,他心满意足地说:“喝这正宗的‘逍遥’胡辣汤,比吃啥都好!”另一次,是招待我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中的主人翁的后代——几位湖北客人,餐后又送给他们两茶瓶胡辣汤。他们欣喜无比,说:“真不好意思啊,喝过了还带走。也好,让家人们也尝尝正宗‘逍遥’胡辣汤。”

感谢”养生汤”,它使我精神焕发、老当益壮。近年来,我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赋闲在家,用读书和写作打发时光,有的是时间,自然而然重视起自身健康问题,常常喝点儿“养生汤”。每天晨练后,我都坚持煮一小锅小米、豇豆、山药汤,喝得津津有味、精神焕发。晚上经常熬一碗黑木耳、红枣、枸杞、莲子汤,喝得兴高采烈、老当益壮。就这样,我渐渐“喝”出了养生的好习惯,“喝”出了养老的好心情,也“喝”出了满满的自信和幸福。

“世人个个学长年,只将食粥致神仙。”幸哉幸哉,一生有汤食相伴。

2022-01-14 王保清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57715.html 1 汤食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