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28日
第05版:周口文化 PDF版

诗心的归潜与逸出

——王猛仁《平原帖》序

崔国发

为什么要有诗心?有道是:“诗者,天地之心也。”诗人在其作品中凝聚着天地之魂与万物之灵,上推天地之理,下通物事之情,乃可俯仰天地,虚实相生,物我密契,情景交融,聚于精而会其神,会于心而寄其意,令人在美的流连与感悟、诗的归潜与逸出中,成就诗人的审美人格与艺术境界。当我读了王猛仁先生即将出版的散文诗集《平原帖》,便情不自禁地赞叹:他是一个散文诗的有“心”人,一个有诗心的诗人,一位豫东平原热情洋溢的歌手和专注于抒写生命、情思与心灵而产生广泛影响的诗人。

王猛仁的散文诗,在心为志,发言成诗,旷远绵邈,气韵畅达,他的作品既浸润着中原博大精深的文化养分,又体现着作者真挚动人的人生情思,常常起兴于自然,徜徉于山水,寄情于爱心,游赏于性情,见物兴感,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灵心独标。他的诗心飞扬,主要体现在抒写天地道心、草木本心、玉壶冰心和仁厚宅心上。他的散文诗文本,有效地激活了广阔的诗歌势能,打造了本真的温情之作,在豫东坦荡如砥的平原上寄慨写意,充分彰显出诗人以心会心、形神兼备、切入灵魂的艺术魅力。

一是参透天地道心。好的散文诗,不可忽视阴阳变化的天地自然之道,而恰恰需要于“天人合一”中反映诗人内在精神与心灵的波动,于“自然的人化”与“人化的自然”中,与天地参,或赞天地之化育,融入作者对于生命、物性与天地道心的深入思考。王猛仁散文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他对于天地、自然、万物的独特感受与体察投射于心,落诸笔端,表现天地自然的博大与精微,凝结为一首首参化灵性慧心、关切天地道心的锦绣华章。“天空,蓝得发紫。当七色阳光飘飘洒洒,一只银鸟正准备载她,单飞,时而怅然若失,时而步声如雷。/雨,抒情地落下来。黑压压的树林茫无边际,把重重叠叠的排比句,凝成并非浪漫的旅行。就像那流水,忽然间精神抖擞(《远游》)。”诗人把心灵沉浸到大自然的律动里,领略大自然的机趣,天上的“七色阳光”和“银鸟”,地上的“树林”和潺潺“流水”,可谓有声有色、活色生香,产生出多彩的灵光、精神的美色与浓郁诗的意,由此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智慧和天地大道,获得对天地自然及自然中的事物审美观照时精神上的抖擞与愉悦,抑或是“怅然若失”的多重意味。举凡天上的雪花、繁星、霞光、月色、浮云、夕照、奔雷、大雁、海鸟,地上的菊痕、轻舟、河岸、密林、空谷、樱篱、古城、书院、寒亭、古道,自然中的一捧泥土、一道山泉、一泓溪水、一碧莲池、一座草原、一尊礁石、一叶春茶、一窗幽梦、一剪烛光、一片翎羽,万物中翩飞的蝴蝶、亭亭白桦、湿漉漉的蝼蚁、茂密的垂藤等,都能做到有静有动、有虚有实、有远有近,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诗人由此展开心灵与自然的对话,彼此互补互证互摄互映,从而让自己的心灵承载天地大道之运行,感悟自然万物之幻化,体认生命哲学之意蕴。

二是厚植草木本心。所谓“本心”,就是本来的心愿。好的散文诗,当是一种出于自然而启发人“生其本心”的生命哲学,是诗人以一颗自洽自足的心灵与草木万物的契合所焕发出来的美。“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王维)。”散文诗人应从古人的诗文中获得创作的启示,在这方面,王猛仁的作品即是一个较好的例证。他的散文诗回归本心,化入草木,于自然的本真中,悠然自得地体味人生的景象,求取生命的清净一如。“大地没有障碍。/似乎一切生长的与静默不变的大山,都一一露出亲切的本意,不卑不亢。/此刻,我的心只装下山川、草木与大地(《站在山顶往下看》)。”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的本心即如诗人所言的“亲切的本意”,他丰富的内心容纳得下美丽的江山与旺盛的草木,有人说:“人是有草木本性的,兀自生长,把自己活成了一道景观。”读了王猛仁清新透彻的诗句“大地没有障碍”,我也更进一步加深了对这句话的理解。“望着这里的一草一木,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一首情诗了(《密林深处》)。”春日葳蕤的草木萌发勃勃生机,诗人如坐春风,欣欣向荣,坐看两相悦,以其茂盛纷披的景致自比心愿,从而感遇而生情,情不自禁产生了写情诗的冲动,这是草木的“本心”使然。“缠绵的乐曲和漫山的草木被拽在手里,你挣扎,却无力追随(《秋荷》)。”诗人写“秋荷”而未见荷,而是从对漫山的草木和缠绵的乐曲的视听中表达真性情,草木的本心隐藏着一种爱的品质,也衬托出秋荷的纯洁而本真之美。“我陷入了一棵古榕树的内心,不知所措。/一种默念,在嫩绿的色彩下诞生,又在泛黄的纸笺中倾诉(《默念》)。”诗人写古榕也不忘其初心,古榕仿佛通了灵性,诗人的倾诉与默念,情真意切,也是一种美好的祝愿。“我辗转于山野苍翠。/甘愿守候于一粒草种从掌心间惊醒(《七月风》)。”“愿意躲在草叶下面,嚼着白云,绷紧诗人的心(《望远》)。”“仿佛睡在草地上,微笑着,紧盯着彼此的呼吸(《绘制》)。”草木有生命,万物皆有灵,最抚诗人心,无论是生长在苍翠的山野,还是风中的草叶与草地,都悉数落满生机的质感,氤氲清新的香气,发出怡悦的呼吸,而让人油然而生出一种行芳志洁之情。“脚下草叶上生长的记忆,俨若阳光下即将掀开的一页页故事(《太阳花》)。”“一方茵茵的碧草,已把你的影子叠进塬上的字里行间(《正隆起夕阳的内心》)。”诗人与草木的性情相近,即使在记忆中也想与那些生动而茵茵的草叶相亲,彼此真心相待,心即草木,草木即心,二者相映互鉴,内心便更加清澈澄明。“我惊叹于平凡的花序,悬挂在起伏跌宕的叶蔓之间,它瘦长弯曲的枝条,让两只鸟雍容自若(《紫气》)。”人有草木心,万物皆温润,诗人于平凡的花序中惊叹,于繁杂的叶蔓间寻觅,一缕缕春天的紫气袅袅升腾,与草木的生长同心同向,由此实现了花品、人品与诗品相统一。为此,诗人所言的草木本心,即是借草木说事,可使诗性与灵性互显、自然之美与人的心性相通,或许这就是王猛仁散文诗之所以赢得称许的奥秘所在。

三是观照玉壶冰心。好的散文诗,还要善于抒写爱的情态与美的情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有了美也便有了灵心与诗情及丰富的心灵世界。王猛仁是运用散文诗写情的高手,之所以用“玉壶冰心”来论述,是因为他的散文诗有情有义、有滋有味,常常在平易而动人的文字中尽抒乡情、亲情、友情、爱情之美,尤以爱情诗写作见长。玉壶冰心,取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以此可比喻人的纯洁清白的情操,也可比喻爱情的忠贞不贰。诗人写爱情的纯洁,借助的比喻贴切、自然、浪漫而富有诗意。如:“如同脚下的积雪,在阳光下组成碧绿的春水,滋润着娇弱的爱情(《站在夜的原野》)。”“此刻,我瞥见了洁白无瑕的荣光(《瞻望》)。”“天地澄明。/心灵的城池,已陷入冉冉欲来的曙色,唯有远方的祝福,把一缕思念送入苍穹。/大地温柔的眼眸,将我手里的文字,代入春天的呼吸(《春信》)。”“当礼花万里,在春光乍泄的颂辞里,我的爱,宛如绽放的梅花,在爱人的眼睫上翻飞(《春爱》)。”——诗人在这几章散文诗中,用“积雪”“春水”“眼眸”“梅花”等意象和“洁白无瑕”“天地澄明”等词语来表达内心纯洁神圣的爱情,秀逸清新,真挚感人。“那些芬芳,曾经是心灵的距离,浸渍在青山绿水里(《比如》)。”“我多想,用我的淡泊与纯真在你我的心房之间,筑一座彩桥,只容得我们两个在上面行走,我临摹着你的脚步,如影随行(《回声》)。”“心似燃烧的火,只有我,期待着另一颗心的会合(《碎片》)。”“走进清绝脱俗的世界,满眼的花香,正扑打着浮尘,在生命的五色天地里,演绎着琴瑟和鸣(《花香》)。”无论是芬芳的浸润、彩桥的搭建,还是心灵的遇合、琴瑟的和鸣,都可见抒情主人翁的深挚情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心心相印、两情相悦,就是诗人所理解的爱情的真谛,两心映鉴,真情斯见,诗人从纯洁无瑕、清澈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莹剔透的冰心,使情感的吟咏别有韵致,生动传神。他的诗心即是一种浸润了审美情感的性灵之心。

四是涵养仁厚宅心。好的散文诗,必以诗心深解诗理,进而体现诗人仁厚的宅心、灵动的心曲和大爱、大美、大善的襟怀。宅心,就是居仁由义,就是养心、存心和修心。宅心仁厚就是修道践德而行善仁爱,指诗人忠心厚德、居心仁爱、乐善不倦而待人宽容。这种仁爱之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洵无私心杂念的纯洁的爱心或善举,只有宅心之纯,方有仁德之厚。王猛仁的散文诗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和对世道人心的质询,他的诗心与“道德心”“智慧心”紧密相连,通过饱含哲理的文字,找到了精神性、仁爱性之于散文诗的意义。“在阳春,在云间,在月的山道上,伸着虔诚的光德,将一曲洁净、清爽的歌驮向久远(《晨游智藏寺》)。”在这首诗中,仁厚宅心表现为“虔诚的光德”,诗心即仁心,仁心就是虔诚、庄严、神圣的“道德心”。诗人寄慨深远,意味深长地写道:“走近亦属偶然。/怀揣着它深切的良善,企图编织一则诗意的故事,以此慰藉我早已干涸的心(《偶然》)。”“也许,我始终抵达不了诚实与凝重的彼岸,但我会将这把燃烧的蔚蓝传递给平原,让她变得无比壮丽(《聆听》)。”且不说“偶然“是哲学的词汇,此处所说的“深切的良善”“诚实”,即善良心性、诚信品质,关乎道德,关乎仁厚宅心,诗心萦系着“道德之心”,宅心仁厚,是实现人格理想,诚善诚美,读来无疑是一次道德的升华,也是一次诗心的震颤。诗人试图让哲学照亮诗心,他的仁厚宅心还体现哲学层面的修为,哲学就是智慧之学,因此,他所展示的诗心,还是耐人寻味的“智慧心”——“在幻想与理性的追求中,远方,有没有一个金色的原野(《有雪花飞过》)?”“尽管那些地方没有仙风道骨,但它以坚硬的翅膀,飞翔(《夜的深处》)。”“碧水和祥云一定会寻找一条爱的路径(《假如我预先醒来》)。”“被草原沐浴一次,能拂去身上的尘埃(《甘南一梦》)。”“茶有灵运……她与心灵之水相融,便会成为人间的一瓮灵魂之水,让你尽品芸芸藉藉中生命之真谛(《品茶》)。”“我们是同一朵荷花上绽开的两瓣红蕖,低垂着曾经高傲的头颅,温柔地漾起生命的本源(《旋律》)。”幻想与理性、仙风道骨、祥云、拂去身上的尘埃、灵魂之水、本源等,莫不与哲学与智慧息息相关,如何在散文诗中安放一颗有智慧的心灵,充分体验生命的真义、深邃的思考?王猛仁为我们蹚出了一条直击灵魂的新路,且看:“财富和权贵,从来都不是从内心发出的呓语;爱情与友谊,在我兴致勃勃的眺望里却时时带着温暖、葱绿和花的鲜艳(《密林深处》)。”“快乐与自由,以及圣洁的甜蜜,孩童般雀跃着,像青春一样俊美(《伫立》)。”诗人敢于将财富爱情、友谊、快乐、自由等形而上的词汇引入诗中,却不是凌空蹈虚,而是虚实结合,以实证虚,选取了葱绿、花、雀跃等感性可见的形象加以表达,给人以真实而缥缈、切近而悠远的智性启迪与艺术享受。他的诗心,同时融通了中国儒、道、禅的“道德心”与“智慧心”,散文诗因此而充满着至真之性、至善之思、至深之志、至悯之情、至旷之怀、至灵之心也。

总的来说,王猛仁散文诗中的“诗心”,无论是天地道心,草木本心,还是玉壶冰心,仁厚宅心,都在“我”与“他者”之间建立了一种情感交融和心物相契关系。一方面,他的诗心有所“归潜”,亦即心灵的旨归与依托,返璞归真,物我与一,明心见性。另一方面,他的诗心,又是从内心中自由地逸出,“逸出即为魂魄”,从而获得较大的思想与艺术双重逸出值,并带给我们以美与智的启示。他的散文诗,既立足豫东平原吟哦,又跳出中原大地求索;既有生命内部的细致体味,又有超拔的灵性之美;既有人道主义仁爱情怀,又有天地道心博大境界;既对自然万物深入统摄,又对生命哲学诗性探询。散文诗能够如此的共情、共意、共智、共理,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殊为不易。

是为序。

2022-03-28 ——王猛仁《平原帖》序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63472.html 1 诗心的归潜与逸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