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3日
第03版:社科理论 PDF版

汲古开新“伏羲文化” 激发“以文化人、以文铸魂”的周口力量

雷铁梁 倪 莉

开栏的话

市委书记张建慧在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周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伏羲画八卦认识自然规律,追求天人合一,昭示人类文明大道之源,到老子辨明道德关系,引领遵道而行、德满天下,“道”的思想理念源于周口、系统化于周口、集大成于周口,道德的内涵根植于周口大地。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周口的新征程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从优秀历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为深入贯彻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日前,市社科联、周口日报社邀请我市知名专家学者进一步梳理周口历史文化脉络和文化资源,撰写一批高质量文章,阐释周口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文化特质。

今天起,我们将陆续刊发这些文章,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周口儿女、引领社会风尚,凝聚起建设现代化周口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在知周口中增强文化自信,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张建慧同志的讲话要求,围绕打造“道德名城、魅力周口”文化标识,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探索文化带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全面提升周口人文魅力、城市活力和文化软实力。

风从东方来,潮涌新时代。中华文明如万古长河,奔流不息。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连接着周口城市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几千年来,史书一直记录着澎湃三川的锦绣景象,传承着周口人之祖、史之初、文之源的精神血脉。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经过历史检验和洗练的、承载文化传统之积极精神且具有典范意义的“三皇五帝”,方可奉为“人文始祖”。从《左传·昭公十七年》:“陈,太昊之墟也。”《诗经·陈风》郑玄注:“陈者,太皞虑戏氏之墟。”到周口现存最早的地方志顺治本《陈州志第一卷·风俗》这样记载:“在古三皇迭驭,以道化民,无为而治。其风邈乎不可及已。五帝之世以及夏商,道德一,风俗同……”漫漫历史长河里“伏羲文化”的传承从未中断。

一画开天话羲皇

“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观天地之文章,作六书为篆隶之祖;昭阴阳之秘奥,画八卦开爻象之先。即一画开天,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四象分明,有统天御世之功;五行顺布,有开物成务之美。”“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哲学的滥觞。而“易”的发明创造者伏羲是一位睿智勇敢、坚韧开拓,功德无量、无私奉献的部落首领,带领先民,一路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初成大业,奠定了中国历史社会发展的基础。伏羲作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结束了千家部落的各自为政,统一了部落万邦。

伏羲时代所代表的文化现象分为以下七大类:

一是哲学文化。随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先民们对大自然运行变化规律的认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努力解决生存问题的同时,开始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创制的太极八节图就是对这一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并且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转化,和谐发展的太极思维,既:事物由阴、阳两个基本元素构成,并循环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二是物质文化。为了提高生产力,让先民更好更有效率地获得生产资料,伏羲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奠定了“伏羲文化”的物质基础。“结网罟”,提高渔猎的能力和效率;应对自然变化,采取“造屋庐、”“开道泉源”等措施;“养牺牲”,开始饲养猪、狗、鸡等动物,形成了原始畜牧业,增强了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

三是精神文化。我国最早的音乐、舞蹈、乐器,如埙、瑟、《驾辩》曲等,皆出于伏羲时代。这丰富了当时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使人们情感上得到了愉悦,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和谐。以乐寄情,让人们得到精神层面的享受。

四是社会文化。制定婚嫁制度,牢固家庭关系,并且以“同姓勿婚”来解决伦理关系和近亲婚姻危害的问题,促进了原始社会的稳定。为有效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在部落联盟内“立九部,设六佐,以龙纪官,号曰龙师”,建立相应的行政管理体系。制作历法,顺应春夏秋冬四时节气的变化,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有序进行。

五是符号文化。符号是一种信息系统,他用物质的形式表达特定的含义及内容。出土的陶器图案符号、岩画符号等,是先民们最早的原始文字,是中华文字的雏形。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表明,伏羲时代就有龙图腾崇拜,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的龙虎蚌塑图,应是后来中华民族特有的龙图腾崇拜的源头。

六是姓氏文化。伏羲为婚姻而定姓氏,联结中国人千百年来血脉相连的情感纽带。随着伏羲氏族部落原始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向周围地区扩展,特别是向适宜于农耕的东部平原地区大规模迁移。人们从渭河、黄河上游地区,向黄河中下游、华北平原等地区迁徙,并在宛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建立部落联盟的中心,成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源头。

七是民族文化。从古代典籍的记载和民间民俗文化的遗存来看,伏羲与中华民族形成时期的三大族团(华夏、东夷、苗蛮)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今天的民俗生活中,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仍流传着伏羲创世的神话、保留着祭祀人祖伏羲的习俗。所以,从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聚合、熔铸的过程来看,伏羲作为始祖,在血缘和文化上具有代表性,能够得到广泛认同,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教化万民颂羲皇

由于“伏羲文化”千百年来一直以传承信仰的形式存在,如何在历史的记忆中寻求民族之根,需要我们广开思路。

碑刻的主要功能是述德、铭功、纪事、纂言。碑刻中的文字既有朝代更迭的历史记载,又有时事格局的风云变幻,更有对人性的洞察。它可供人们回溯历史、观照现实、参悟人生。所以大量碑刻题记是太昊伏羲陵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伏羲文化”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内容涉及宗教学、民族学、考古学、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经过风雨沧桑和天灾人祸,太昊陵内仍保存有二百多通古碑刻。它们既默默地见证着历史,又承接着数千年“伏羲文化”所铸造的人文精神。这些碑刻主要分三类:一类是御祭碑,即皇帝派遣大臣带着御祭文过来祭祀伏羲,表达敬意,祈求护佑,并刻碑留存。二类是历代官府整修太昊陵时所留下的重修碑,在这些重修碑中,也都对伏羲功德进行了总结和颂扬。三类是民众来太昊陵祭拜伏羲所带过来的进香碑、乐捐功德碑。这些碑刻的内容无不表达了对伏羲的敬意。

在历代的《重修碑记》中,因撰文者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学识水平,所以能够更加系统化地总结伏羲的功绩。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的那通重修碑就对伏羲在历史上的贡献描述得比较到位。“太皞伏羲氏以木德王,都于宛丘。当洪荒之时,诸法皆其创始,如作甲历,制嫁娶,正姓氏,教佃渔,养牲畜,为琴瑟,后世利赖无穷焉!至于肇一画而成易卦, 造六书以代结绳,使天下之人得以知其吉凶,明其政事,而造化颛蒙之气于此辟,开物成务之学于此兴,尤为万古文字之祖。故《易传》云:‘包牺氏仰观于天,俯观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礼》保氏之职,养国子以道,犹必教之六书,是帝经世之大法,诚与乾坤同运,日月齐明矣。”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数千年来,由周口本土文化滋养出的“伏羲文化”,所形成的一系列民风民俗、民情民意,在中原人民淳朴善良的品质中可以得到体现,进而有利于形成传承有序、崇德向善的文化氛围。这是规范人们行为、语言和心理的—种潜在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伏羲文化韵味深厚且浓郁,虽历经数千年风雨洗礼,仍滋养着一方百姓并保留完好,就算是在当下的商业文明中,伏羲文化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汲古开新尊羲皇

述往事,思来者。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每一次历史的回眸,都是一次思想的点名、精神的整队。伏羲及伏羲时代,是中华民族童年历史和族群文化的最初记忆,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源头和依据。挖掘、开发、研究、宣传伏羲文化,弘扬伏羲的创造精神,为提升文化自信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伏羲文化要有月印万川、静水深流般的文化追求,要有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惠民济世的普世情怀。浩浩历史长河,熊熊文明薪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的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数千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的古老文明,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即使过去千年,不仅不会褪色,反而如醇酒,历久弥芬。在我们面向未来、走向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中,由伏羲所开创和奠基的中华古老文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无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开创美好未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和精神源泉,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继承发掘和弘扬光大。③13

2023-02-03 雷铁梁 倪 莉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92636.html 1 汲古开新“伏羲文化” 激发“以文化人、以文铸魂”的周口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