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13日
第15版:小憩驿站 PDF版

云中谁寄锦书来

——聊聊古诗词里提到的书信

■常全欣

暑假来了,我和女儿一起学习古诗词。偶然间,我对诗词里记录书信的语句产生了兴趣。也好,那就随着这些古诗词,穿越到古人的世界里吧!

书信,作为一种应用文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书信对于古人,就如手机对于今天的我们。没有先进的通讯工具,只有书信让关山相隔、天各一方的古人有了交流的载体。于是,古人对于每一封信,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仔细推敲,甚是重视。唐朝张籍的《秋思》写道:“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天凉了,思念家乡的心更浓了,写一封信,一肚子的话儿说也说不完,害怕有些话没有说到,送信的人就要出发了,又拆开信封,还想再添上几句。与此相同意境的,是白居易写给好朋友元稹的《禁中夜作书与元九》中的两句:“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元稹被贬在外,白居易给他写信,写完放到信封里,又怕遗漏什么,抽出来再看看。

这样的举动,今人看来,似乎患了“强迫症”,但之所以这样,或许是一封书信的等待实在是太漫长、太煎熬了。南宋陆游《渔家傲·寄仲高》:“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因此,一封书信,对于征夫远足、游子浪迹、同胞分离的古人,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就显得特别珍贵了。在战争年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在和平年代,“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唐·李绅《端州江亭得家书》)。将书信与黄金作比,虽然有文学作品的修辞作用,但足可见书信的重要性。

古人的书信里,大多写着什么呢?“书中意如何?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汉·《饮马长城窟行》),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一位女子一封写在素帛上的信,急忙打开,信里写的是什么?前一句,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后一句,是说我很想念你。有丈夫写给妻子的,也有妻子写给丈夫的。唐代有位叫陈玉兰的女子,写了一首《寄夫》:“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女子想念丈夫,写了一封简短的信,连同寒衣寄给了守卫边关的丈夫,而信中的每一行字上,都浸透了牵挂的眼泪。明代的袁凯写了一首《京师得家书》,写满了对他乡亲人的牵挂:“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十五行的家书,写的没有其他话语,只是告诉他要早早回家。诗人秦观在《又别牛司理》中这样送别好友:“解手莫令书信断,故园桑梓幸相邻。”希望分别之后,好朋友一定书信常往,叙说故土情、手足情。

将充满希望和牵挂的笔墨装入信封,寄给对方,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等待了。而在他乡的人呢,也在苦苦等待来自故乡亲人的书信。唐代韩偓《家书后批二十八字》:“四序风光总是愁,鬓毛衰飒涕横流。此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家书还没有到家,但是心却已经飞回去了。宋代词人李清照著名的《一剪梅》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月满之时,独上西楼,见鸿雁归来,思量着是谁寄来了书信。“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唐·杜牧《赠猎骑》),诗人请求猎人不要射杀从南方飞来的雁,因为它们身上可能会有家书寄来。这首诗,与其说是赞扬猎人的英勇,不如说是对书信的一种期盼。“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李白的这首《千里思》写出了苏武北海牧羊时对家乡的思念。“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人想写一封信,让北归的鸿雁捎回家乡洛阳,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书信的传递当然是“两地书”的重要一环。我国的邮政系统历史悠久,它诞生在西周时期,那时叫“邮驿”,最初是不对平民服务的。那老百姓的信怎么送呢?大部分是捎带。一首南北朝民歌这样唱道:“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当暑理纟希服,持寄与行人。”后来有了信使,南北朝诗人庾信《寄王琳》中写道:“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唐代,邮驿发展最快,百姓开始通过邮驿传递信息。王昌龄在《寄穆侍御出幽州》中写道:“一从恩谴度潇湘,塞北江南万里长。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唐朝诗人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写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当然,邮驿也受战争、灾害等因素影响,并非都是如此神速。杜甫《述怀》诗中这样写:“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快也好,慢也罢,书信最终到了对方的手里。收到书信自然是一件幸福的事,前文中提到的白居易给元稹写信,元稹收到后,什么反应呢?哭了!把妻子女儿弄得惊恐万分。元稹在《得乐天书》里写道:“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友人的一封书信在手,就会成为慰藉思念之情的良品。宋代的柳永在《凤衔杯·追悔当初孤深愿》中写道:“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又争似、亲相见。”与爱人相思不得相见,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展开对方的来信一遍遍观看,笔墨固然可以传情,终究比不上“亲相见”。

即使不能相见,但有书信来往,相较那些收不到信,或者无法写信的人,也算得上幸福。由于条件所限,古人写信通信都不方便,尤其在军中。“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曾以杨柳代书信寄给友人,并说“攀折聊将寄,军中书信稀”(《横吹曲辞·折杨柳》)。唐朝边塞诗人岑参《逢入京使》中写道:“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没有纸笔,一封口信,也起到书信的作用了。唐代杜荀鹤《湘江秋夕》写道:“一夜塞鸿来不住,故乡书信半年无。”思念家乡,但是好久没有亲人的来信了,心里的失落和担忧,只有那些异乡人能体会到了。

伴随着社会的文明发展,书信作为传统文化要素之一,走过了几千年,成为亲人之间心贴心、情牵情的载体。虽然今天的通讯工具多种多样,但书信的作用仍然无法替代。看到这些与书信有关的古诗词,我对女儿说:“孩子,将来你考上了大学,或是参加了工作,到了远方,我们一定要用书信交流。”

2018-07-13 ——聊聊古诗词里提到的书信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30523.html 1 云中谁寄锦书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