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1日
第A7版:文化周口·书香 PDF版

《张伯驹词传》与读懂士人的秘钥

◇孙郁

孙 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2年到北京鲁迅博物馆主持工作并担任馆长。20世纪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80年代起转入文学批评和研究,长期从事鲁迅和现当代文学研究。主要著作有《革命时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闲录》《鲁迅忧思录》《鲁迅与周作人》等。

新文学诞生后,读书人多是沿着白话文学的路径前行,习俗与审美趣味都有些变化了。从事新文学写作的人,有许多是喜欢旧学的,或者是迷恋古代士风的,但因为趣味隐得深,人们不太谈它。像郁达夫之于旧诗,台静农精于书画之道,都不妨碍他们在新文学上的成就。或者说,他们能于白话文里有所作为,旧的艺术的影响也是有的。这类人物易被人广泛注意,但另一类人就命运不同,像张伯驹先生,被古风所染,趣味都在旧路上,与新文学是有隔膜的,后人视其遗老式的人物,道理是有的。但这一观点也妨碍了对他的认识,其实,实际的情况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简单。他的世界的丰富,世间深知者甚少,那套话语方式与审美方式,有点稀世之音的味道,某种意义上说,在审美深处的情思,不亚于新文学家的文字。

张中行先生曾写过对于张伯驹印象的文章,评价的尺度偏于新,属于非士大夫的那套话语。他们在爱好上有许多接近的地方,比如同样是喜欢收藏,张中行属于藏界普通之人,远不及张伯驹博大,但张中行眼里的这位前辈,似乎少了点什么,那就是“五四”以来的某些新风吧。张先生也是把玩古董的人物,可是却潜心白话文写作,不像张伯驹那么沉于旧风里,文章呢,在周氏兄弟的传统里,就与时代有了亲密的关系。而张伯驹的话语方式,都带着历史旧影,是自己与古人对话,听的人在小的范围,惟亲近者方可领略一二。这样的人,易被时代大潮淹没,能够意识到那选择的价值,不那么容易。

近来人们发现,研究百年间的文学,旧体诗词的写作者,也有相当的价值。虽然形式上是古旧的,但思想未必没有现代性的意味。但研究这类古旧意味的文学,方法则与新文学研究略有不同。这大概与辞章的对应方式有关,总体不在新文学审美的范畴里。像张伯驹这样的文化人,所以在今天颇被知识界重视,一是身上带着现代史里的诸多符号,二是与收藏的藏品品位极高有关。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有诗人气质,那种钟情传统的精神之光,照出了存在的暗点。时代进化中所遗漏的遗存,并非都没有价值。他所关注、所心系的存在,关乎认识文明史的起落之意,经由其文字看现代史,倒是颇有意义的。

河南有一个张伯驹研究中心,近来出版了不少研究专著。看作者的队伍,不都是研究新文学的,思路介于古代与现代之间,新近推出的“张伯驹研究丛书”就包括《张伯驹传》《张伯驹词传》《张伯驹词说》《张伯驹十五讲》《丛碧千秋》等,已经形成系列。大规模搜集整理文献资料,是学术研究的基础,而面对研究对象,采取何种视角思考问题,也是一个挑战性的话题。我对于张伯驹没有研究,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其间的经纬。记得当年读到靳飞的《张伯驹年谱》书稿,很是兴奋,了解了许多不知道的旧史。此后世间不断有相关研究出现,说明知识界对于被冷落的文化人,已经有了较为客观的态度。

如何认识像张伯驹这样的人,研究者走的路径往往不一。张伯驹是大的收藏家,对于绘画、戏剧、诗词颇有研究,留下的诗文也颇不寻常。在众多的研究文本里,我比较喜欢以词证史的笔法。冯其庸、靳飞都写过相关的文字。作为活跃的文化人,张伯驹的功绩是震动文物界与梨园界的,但他的不凡之处,还是一位难得的词人。吴祖光说他“在旧体诗词方面的成就达到极高的境界”。那么从其诗词入手,考察生平事迹,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以词觅史,也会得到一般传说里没有的东西。

“张伯驹研究丛书”中的《张伯驹词传》的写法,就属于类似的一种。作者张恩岭说与文物鉴赏家的身份比,张伯驹的词人身份更为重要。以词的分析方式,来写作者的生平,是进入人物世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一是适合对象世界的特点,文脉是一体的,二是以审美的角度进入丰富的生活世界,就把张伯驹的艺术家气质点画出来。不过《张伯驹词传》对于文本的研究,还仅仅是初步的,全书的许多地方还可以进一步展开。以词证史,需要做许多的准备和训练。要画好他的像,挑战性也可想而知。

从作品看文人的交往史,是许多学者都注意到了的。有人研究苏东坡,就在字里行间看到背后深的社会危机,文人间的互动,也得以显露。张伯驹生前的好友甚多,可写的故事数不胜数。比如与刘海粟、翁偶虹、王世襄、周汝昌的关系,都有书写的空间,牵涉到文脉的起落。像他与周汝昌的友情,不仅仅涉及红学的佳话,也有词学里的故事。周氏的红学研究,涉及一些几近湮灭的遗存,不料张伯驹的藏品里,有些古迹颇值得琢磨。1948年,张伯驹在燕京大学中文系楼上展出曹寅的《楝亭图》,正在研究曹雪芹家族的周汝昌闻讯参观,便与张伯驹相识。后二人多有交往,彼此唱和,留下的文字颇可一观。周汝昌的趣味,与张伯驹很有相似的地方,而张伯驹提供的古代诗画原件,无疑丰富了周汝昌的研究。周汝昌的眼力不凡,于一些地方能够嗅出古风。在与张伯驹多年交往中,就佩服这位朋友的才气和风骨之高。他觉得张伯驹的高处在于词学,所写文字清透、自如,大有幽婉之意。张恩岭注意到了两人交往的趣事,由他们的唱和之句,看文化史的斑斑点点,也不禁引人浮想联翩。③22

(未完待续)

2023-06-01 ◇孙郁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02951.html 1 《张伯驹词传》与读懂士人的秘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