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1日
第A7版:文化周口·书香 PDF版

智慧的彼岸

——老子《道德经》解读

◇张君民

(接上期)

第十三章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 , 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作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惶不安,就叫作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作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爱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于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解读】

本章讲了两个问题,一是论述了对待宠辱的态度,一是强调了“贵身”的思想。对待宠辱的态度,实际上就是人的尊严问题。得宠的以得宠为荣耀,为了不失去荣耀,就会在赐宠者面前唯唯诺诺、诚惶诚恐,甚至曲意逢迎、溜须拍马。宠和辱对人尊严的伤害是一样的,受辱者固然伤了自尊,得宠者又何尝不是在损伤自己的人格尊严?

凡夫俗子对功名利禄的追逐在所难免。宠辱不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人生如白驹过隙,我们都是自然界的匆匆过客,就应该遵循自然规律,无私无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踏踏实实做好分内的事。机会来了,搏一把,没有机会,也不必钻窟窿打洞直撞南墙。成功了,那是造化,不成功,那是无缘。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就可以了。

如果一个人不计较任何宠和辱,不为宠辱乱心分神,那么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傲然而立,保持自己完整独立的人格尊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中国佛教学者、居士、中国现代社会活动家赵朴初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的崇高精神境界。

唐太宗时期的卢承庆,担任吏部考功员外郎时,负责考察官员。考察的级别标准,先大体分成上中下。有一次,卢承庆考核一个监督运粮的官员。这个人在运粮时把不少粮食掉进了河里,因此,卢承庆给他定了一个“下”,这个运粮官一点也没生气着急,反而谈笑自若。卢承庆觉得:我给他这么低的评价,他都没生气,说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改个“中”吧。后来,卢承庆得知粮食落水不是运粮官管理不善,而是因为不可抗的大风,把粮船吹翻了。卢承庆认为给运粮官评个“中”也不合适,又改为“上”。这个运粮官还是没有因此而过分高兴。卢承庆对他印象很好,后来在吏部考核的时候,就提拔了他。

卢承庆本人也是一个宠辱不惊的人,最初当过考功员外郎,后来被提拔为尚书左丞,还当过兵部侍郎,由于老说真话,得罪了皇上,获罪被贬出去做简州司马。当简州司马的时候,卢承庆也一点没感觉到窝火。后来,朝廷把他调回朝中当刑部尚书,卢承庆也没有因此特别高兴。病危时,卢承庆嘱托儿女:丧事一定要从简,坟头不要太高,碑文不要乱写,写上我的履历即可。可见,卢承庆不仅清廉,而且是个对宠辱看得非常淡的人。

“贵身”就是贵惜自身,就是要遵循自然法则,远离情欲声色和宠辱等身外之物,清心寡欲,不胡作妄为。只有珍爱自己生命的人,才会珍爱天下人的生命,也就可以使人们放心地将治理天下的重任交给他。③22

(未完待续)

2023-06-01 ——老子《道德经》解读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02952.html 1 智慧的彼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