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7日
第A07版:文化周口·书香 PDF版

智慧的彼岸

——老子《道德经》解读

◇张君民

(接上期)

第三十七章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道永远是顺其自然而无所作为的 ,却又没有什么事情是它不能为的。侯王若能坚守它,万物将会自己成长、变化。成长变化过程中若有私欲产生,我将用道的质朴来震慑它。用道的质朴来震慑,就不会产生私欲。没有私欲就会清静,清静无为了,天下就自然而然安定下来。

【解读】

《道德经》中的《道经》共37章,主要讲述大道的概念、形状、意义、价值和规律。人如果顺从大道,就会无灾无害、永远平安;如果违背了大道,就会受到惩罚。本章是《道经》的最后一章,再次强调了治国之道在于无为,在于使民虚静、恬淡。如果人民出现私欲,就必镇之以“无名之朴”,进行教化。

什么是“无名之朴”?我理解就是一种朴实无华的价值观。当权者要懂得用一些朴实无华的观念去引导世人、教化世人,以减少人们因为对财富奢华的无度追求导致的众多社会乱象。“无名之朴”绝对不是粗暴简单的愚民政策,“镇”也不是武力手段的镇压。

商品经济时代,民众在一定程度上的私欲,不是坏事,恰恰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但如果私欲太重,就会引起不正当的、甚至是铤而走险的竞争,势必会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出面,宣传教育、制定政策、执行规则,维护正当的社会经济发展秩序。这就要求掌握公权力的政府官员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特别是在我们一党执政的国家,掌握公权力的人地位高、权力大、影响面宽,其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平正义,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好坏。

当权者身处官场商海,被来自多方的种种诱惑包围,如果不节制个人欲望,保持恬淡、清静无为的心境,往往会被财欲、物欲、色欲、权势欲等迷住心窍,攫求不已,终至纵欲成灾。然而,“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贪利者害己,纵欲者戕生”,是所有贪欲者的必然下场。

因此,这无名之朴,首先应该震慑这些当权者。简单的教化是不行的,在这里,我们情愿曲解老子的本意,把“镇”字理解为镇压,也就是现在说的教育与惩治相结合。当权者必须节制个人欲望,克制个人私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这不仅仅是价值观的考量,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上行下效。当权者如果恪守大道,首先“自化”,必然会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民而不欺民,爱民而不扰民。让万物不受干扰地自由生长,各适其性,各得其所,各有所得,这样自然就会天人合一,天下太平,一派祥和。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这是老子从圣人的高度提出的理想人格要求。官也罢,民也罢,虽很难成为圣人,但塑造完美的人格,还是应当成为我们每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这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澹泊明志,肥甘丧节”,这是被无数史实所证明了的真理。一个人的志向要在物欲面前经受考验,而一个人的节操往往会在贪图享乐中丧失,生活的辩证法就是如此。

遵循大道的无为,严守自然的规律,放弃我们无畏的执着,顺其自然地工作和生活,这是成功和幸福所在,也是人生的奥妙!③22

(未完待续)

2023-12-07 ——老子《道德经》解读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19971.html 1 智慧的彼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