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李万顺:辗转多地参加对日作战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晚报 2017-11-28 15:00:10 
分享到

李万顺老人展示珍藏的报纸

  □晚报记者 王晨 文/图

  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周口晚报记者来到商水县城关乡干河沿村抗战老兵李万顺的家。李万顺老人正坐在宽敞的农家小院里给自己的小马扎重新缝布条,得知周口晚报记者的来意后,老人眯着眼笑了,起身带着记者走进客厅。除了有些驼背,已经90岁的他看上去依然很硬朗。

  年少投军的壮志、烽火连天的战场、流亡他乡的迷茫仿佛就在昨天。

  三位至亲被饿死

  谈及过去,李万顺老人脸上没有了初见时的笑容,他面色凝重,闭着眼重重叹了口气,眼泪掉了下来,“我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三个亲人活活饿死”。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原地区作为中日对决的战场,遭到了战争的反复蹂躏,河南境内长年有日军驻防,沉重的军粮负担、通货膨胀引起的粮价飞涨、各地战争引起的大批难民涌入等因素,均加重了百姓的粮食负担。到了1942年,河南爆发了大饥荒。

  李万顺的大哥少年时期就去周口做弹花工,后跟着新四军第五师去抗日后,再无音信。李家剩下的七口人挤在一间草房内艰难度日。大饥荒爆发后,全家人刮树皮挖草根,还是常常食不果腹。“我打算去一家粮铺讨点吃的,还没讨回来,父亲就饿得再也叫不醒了。不久,两个姐姐也相继饿死”。

  17岁参军远赴湖北抗日

  李万顺老人回忆,1944年秋,来自商水、项城、沈丘、淮阳的四百多壮丁被当时的国民政府集中安排训练,“我们这些人都被绳子拴着胳膊,一个挨着一个走,一直被带到训练场才松开”。

  训练结束后,包括李万顺在内的这四百多壮丁正式成为国民党第69军的一员。同年腊月初八,李万顺跟随部队从河南转战湖北抗日,“为了躲避日军战机,我们基本上都是夜行军,一直走了18天才到湖北境内”。

  李万顺老人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军歌,他唱起来时依然铿锵有力:“有民尔后有国,养兵所以保民,兵民原属一体,理宜相爱相亲。秋毫无犯,贤哉岳军。切戒滋扰,仗势凌人!切戒滋扰,仗势凌人!”

  多次参加对日作战

  李万顺参与了1945年3月开始的豫西鄂北会战,老河口、襄阳、枣阳、襄樊都留下了李万顺抗战的足迹。

  在与日军的首次交锋时,李万顺扛着机枪猛扫。随后,他被日军的炮弹震昏了过去。战友对着他猛拍一阵,把他拽到安全地带,很幸运的活了下来。

  李万顺老人右手手臂有一道深深的弹痕,他回忆说:“那是在湖北枣阳的一次战役中,我扛着轻机枪正打得激烈,突然感觉自己右手臂一热,(手臂)被打中了,我拿出随身医药包,迅速用绷带缠上伤口,然后接着打。”

  李万顺老人说,在战场上,营长阵亡了就由连长补上,连长阵亡了就由排长补上,在日军的炮火轰炸下,很多战友的遗体都来不及拖走,只能留在炮火之中。

  襄阳境内的万山一战,整整打了三天,李万顺和战友们不顾阴天下雨,就趴在泥窝里埋伏着与日寇打游击。

  “日本投降那天,我们还在老河口与日军打,上午还打,下午就停火了,日本人举着他们的白旗,来回晃。”李万顺老人说,得知日本投降后,所有人都有了笑脸,“但很多战友没有等到这一天,在战场上说牺牲就牺牲了,几万人的部队打到最后就剩下4000多人”。

  原国民党老兵获抗战纪念章

  日本投降后,第69军改编成181师,后又被改编成181旅。后来,随着国民党的溃败,李万顺逃出了战场,沦为游民,1948年辗转回到家乡。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央军委、国务院向参加抗战的老兵颁发抗战纪念章,拿到纪念章的李万顺老人激动不已。

  “父亲很少谈他的抗战经历,直到几年前村里有人拿着报纸让他看了一则消息。”李万顺老人的儿媳李香丽说,那是一张2013年7月8日的报纸,上面有一条《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可享受社保》的消息。这张报纸,李万顺老人一直珍藏着。

  李万顺老人找出这张报纸,急切地指给周口晚报记者看。这位参加了多次对日作战的原国民党老兵,在得到国家的正式承认后,直言“很高兴”。

  如今,李万顺老人膝下儿孙满堂,3个儿子4个女儿,15个孙辈。“从上战场那天起,我就没想着能活着回来,现在我很满足。”笑容再次浮现在李万顺老人的脸上。   

    李万顺,1927年生于商水县城关乡干河沿村,1944年秋在周口参军抗日,入编国民党第69军,后跟随部队辗转作战于湖北省的枣阳、随县、襄阳、老河口等地,参与豫西鄂北会战。1948年回原籍务农至今。

[ 责任编辑:王丽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