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探寻西华盘古女娲创世文化之二

寻踪中皇山:一段神话和一个人的传奇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日报 2018-01-09 09:34:37 
分享到


新修建的盘古女娲创世大殿。


陶建军办公室外墙上绘着中皇山传说。

香客在盘古女娲殿外表演“竹马”。


□策划 王彦涛 李建成 记者 董雪丹 李伟 张猛 姬慧洋 文/图


中皇山,传说是盘古开天辟地后化成的山,起顶天立地之用。在西华,也有比较具体的所在地——它位于西华县西北部,距离县城大约15公里的艾岗乡。现在,那里坐落着中皇山盘古女娲庙,还有河南中皇山盘古女娲文化研究院。


采访前,记者已经从中国大众文化学会盘古女娲创世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西华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耿宝山那里知道了盘古女娲庙的修建人——陶建军。在耿老的描述中,“千万富翁抛家舍业”“十二年如一日守庙护庙”等话语引起了记者对陶建军的好奇:到底是怎样的动力让他做出这样举动?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坚守在一个几近荒无人烟的地方十几年如一日?2017年12月10日,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中皇山盘古女娲庙的大门。


一粒信仰的种子


“我老家在西华县皮营乡北陶营村,在县城的东边,爷爷就住在那儿。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事情就是鸡叫头遍起床,跟随爷爷步行前往离家20多公里的艾岗乡中皇山女娲庙去祭拜盘古女娲。”站在停车场旁边,陶建军开始讲述他与盘古女娲创世文化的初次接触。由于时间久远,陶建军已经记不清当初祭拜的具体情况,只依稀记得盘古女娲两尊神像被供奉在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里,每逢初一、十五就会有很多人前来上香祭拜,他们的表情庄严虔诚。正是这样的童年经历,在陶建军的心底种下一颗虔诚的种子,悄然无声地生根发芽、慢慢长大。


在西华,关于中皇山、盘古女娲施恩于众生的美丽传说世代相传。在陶建军办公室的外墙上,就有中皇山的故事:“相传,艾岗有座中皇山,这山可不一般,满山不见一块石头,但是土却跟石头一样硬,山上还有一个很大的洞,洞口不大,但是洞内却大得很,碰到有大水或者灾难的时候躲在里面就能保平安。老辈人说这山可不简单,它是盘古爷把天顶起来以后化成的山,他为啥变成山呢?是怕天塌了,所以把自己化成了顶天柱。传下来的还有关于这座山的歌谣,‘老祖中皇山,离天三尺三;飞鸟过不去,野兽别想攀;原是顶天柱,立在天地间;山中有仙洞,洞中住神仙;山是盘古变,仙是女娲仙;因为天不圆,始称不周山;女娲补了天,又称中皇山。’”


陶建军修建的中皇山盘古女娲庙就坐落在老百姓世代口传的中皇山附近,这里曾经属于周口监狱五分场的管辖区域。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有关单位在此施工期间,就曾挖掘出汉代女娲碑、补天石和大量女娲城青砖、器皿、瓦片等文物。2003年新监狱启用后,监狱干警和家属陆续搬离,那块地就基本闲置了。当听说有人把这块地买下来、准备修建盘古女娲庙时,很多人都说:“这人肯定疯了。”


一个“荒唐”的抉择


不仅是周边群众不理解,陶建军的亲戚朋友、生意伙伴更是想不通。在他们眼里,陶建军是“大哥级人物”,怎么会抛下生意去这么一个地方,还要修建盘古女娲庙呢?


上世纪80年代初,头脑灵活的陶建军选择“下海弄潮”。他是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最初他经营的是布匹生意,很快积累了一些财富;后来他又成立了物流货运公司,成为当时行业里的翘楚;他还经营着郑州市银基商贸城的地下停车场,当时能容纳1500辆客运大巴车同时停靠,每辆车每个月缴纳停车费3000元……用陶建军的话讲:“我做生意顺风顺水,如有神助。”他选择进驻的行业、经营的生意几乎没有亏损过。做生意只赚不赔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2005年,他突然提出要把自己名下所有的产业全部无偿转给曾经跟随他打拼的员工时,所有人都想不通,大家都觉得肯定是陶建军的精神出了问题,才会做出这么荒唐的决定。


“多少次在梦里,我总是来到艾岗中皇山,有虔诚祭拜的场景,有修建大殿的场景。有的时候醒了,我都要恍惚一阵子,总觉得人这辈子不止挣钱这一件事要做。”说起当年为什么修建中皇山盘古女娲庙,陶建军神情淡然而坚定。或许,心里那颗童年时种下的信仰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了,伴随着他的成长而成长。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就要舍去许多人无法割舍的,他舍得干净利落、舍得无怨无悔。


2005年10月1日,陶建军在一片质疑声中顺利购置了儿时祭拜的窝棚附近的300余亩地,其中包括蓄满水后水面面积可达180亩的水塘。当时,距离这里最近的周口监狱五分场干警居住区的居民都已经搬离,这块荒地附近没有道路,陶建军便出资65万元修建了一条宽4.5米、长约2000米的道路;没有电,夜里,他点蜡烛照明;每天傍晚在水塘里游个来回是他唯一的娱乐项目。2006年,一座五间瓦房的盘古女娲庙落成,陶建军松了一口气。“每天在庙里打扫卫生,拜拜盘古女娲,心里很安宁。”陶建军说。伴随着中皇山盘古女娲庙的建成,前来祭拜的群众也渐渐多了起来。陶建军定了一个规矩,给所有前来上香的香客免费提供食宿,最多的时候他一天做过十几顿饭。


“如果只是我一个人,肯定修不好这个中皇山盘古女娲庙,现在庙里所有的树都是周边的香客义务栽种的。信仰的力量很强大,这些来自周边村庄的普通群众,他们从小听着盘古女娲的神话故事长大,小时候也和我一样,跟随着长辈来这里祭拜。现在,我来了,他们也来了。”陶建军笑着说。


一处心灵的家园


“庙里唱经了。”73岁的郭云是附近苗里岗村村民,她和一帮老姐妹每天都会到庙里转一转,拔拔草、种种树,招待远道而来的香客。看到记者后,她招呼记者去庙里听人唱经:“自从俺陶兄弟来到这儿,我们这群人算是找到‘组织’了。每天来这儿,就算啥也不干,我们也觉得心安。现在,不止周边群众知道我们这儿有个盘古女娲庙,就连江苏、广州、浙江的香客都坐着大巴车组团来这里祭拜。有一天晚上八九点了,来自江苏的50多位香客前来祭拜,还是我给他们做的饭呢!”


通往盘古女娲庙的道路两旁种着拇指粗细的银杏树,树下立着杏黄旗,小小的旗帜在风中飘舞,大大的“创世”字样赫然跃于其上。盘古女娲庙的大殿里供奉着盘古和女娲的神像,正对供桌的前方放着一个1米多长、0.5米宽的垫子,垫子上留有因长期跪压形成的凹痕,庙里还摆放着一些沙发、板凳供香客歇脚。来自许昌鄢陵的香客牛三岗正在唱经,全文共计226句1582个字的《开天经》,他一口气唱下来,同时还加上手势和表情,吸引了众多香客的围观。唱毕,牛三岗对记者说:“你们多采访采访俺建军哥,他太不容易了,一个人住在这里看庙,不管多晚,只要有香客来,他都亲自去做饭。今年(2017年)阴历三月十八,我们开3天庙会。3天里,建军哥给香客蒸馒头、下面条,光面粉就用了12袋,所有人吃饭都是免费的。对我们而言,他不仅仅是建个庙,还给我们的心建了个家。”“没啥不容易的,都过来了。”陶建军笑呵呵地说。今年61岁的他看起来与实际年龄相差很远,尤其是他与两个刚刚三岁半的双胞胎儿子一起玩闹时,会让人生出时间怎么也会和人开玩笑、会停滞不前的念头。


2012年,陶建军在盘古女娲庙向北大约200米的地方又修建了一座气势宏伟的盘古女娲创世大殿。如今,这里正在做内墙的粉饰和殿顶的布置,殿内供奉两尊高约8米的泥胎神像分别是盘古和女娲,盘古祖神头生双角、方面阔口、庄严肃穆,女娲娘娘面相慈祥、含笑俯视众生。坐在门口晒暖儿的十几位村民都和郭云一样,每天早上到这里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晚上回家休息。“为了给老祖和娘娘塑泥身,我们从自己家拿来沤麻、棉花供大殿里使用,虽然知道可能用不上,但也算是我们的一片心意。现在,我们每天都来,就只是坐在大殿里看看,也觉得踏实、心安。”村民李毛孩说。


一份执着的坚守


12年间,陶建军不仅修建了中皇山盘古女娲庙、盘古女娲创世大殿,他还整修了女娲冢、青龙山,竖起一尊6.3米高的女娲神像。站在女娲冢前,圆形墓冢上的苇随风摇曳,碑刻上清晰可见“托天老母之冢”几个大字,冢前汉砖砌成的焚香台里还有未燃尽的香火,微风吹起,香灰随风飘散更添幽静飘渺之意境。陶建军指着焚香台说:“这些汉砖都是在女娲坑里找寻到的。像这样的汉砖,我收藏的还有几十块,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它代表着这里曾经的繁华和盘古女娲被人祭拜这个不可磨灭的事实。”


距离女娲冢不远处竖着一块写着“青龙山”的石碑,不大的山丘周围郁郁葱葱长满翠竹。“听老辈人讲,在女娲娘娘的坟冢附近有一座青龙山,远远望去就像一条巨龙卧在女娲娘娘脚下。后来,这里变成了周口监狱五分场的窑厂,高高的青龙山被挖成了凹地。我就想把它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没有土,我就从外地买土,用大篷车运来。就这样,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修复成现在的样子。”陶建军说。


从女娲冢前向南行,有道水泥砌成的栈桥,弯弯曲曲绵延至大坑的中心,一尊女娲娘娘像披着金黄色的长衫矗立在这里,这里被香客称为“女娲坑”。抬头仰望,女娲娘娘发成独髻、慈眉善目,面带微笑俯视众生。


2007年8月,这里还是一片水泽,陶建军用小船将重达一吨的神像安放于此。没有栈桥,怎样把这么重的神像运到指定位置并固定呢?陶建军想了很多种方案,最终他打造了一个长4米、高6米的铁皮箱子。他先在箱子里装上一半的砂浆水泥,用小船把箱子投放到指定位置,然后再一船一船不停地运送砂浆水泥,直到铁皮箱子沉到水底不再浮起。陶建军清晰地记得,那天下着大暴雨,他和熟识水性的几个工人在水里紧张地忙碌着。铁皮箱子入水沉底后,他一个猛子扎入水底,用手探查铁皮箱子是否放置妥当。发现铁皮箱子西边有些倾斜后,他又拖了两袋干水泥沉入水底把它填平。底座固定后,接下来就是安放神像了。重达一吨的神像被横放在大船上,十几个工人跳进水里把大船拉到底座的附近,因为神像位置确定为“坐南朝北”,工人便在南边用绳索拉起神像,利用神像背后的杠杆撬动,几经波折后,终于将神像扶立在底座正中央的位置。


2011年,陶建军又在这片水面上修建了一座栈桥,可以直接通往神像处祭拜。站在女娲神像前,陶建军谈起愿景:“这一路走来虽然艰辛,但我不觉得苦,反而有一种让我心安的力量。我知道,这一生,我都会和盘古女娲创世文化捆绑在一起。”


采访中,记者发现,像陶建军这样有着朴素而虔诚的信仰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崇尚盘古的责任担当、无私奉献,他们敬仰女娲的善良、宽容,盘古女娲的创世故事已经融入他们的血液,千百年来绵延不绝。中皇山盘古女娲庙是一座庙,又不只是一座庙,还是家,是归宿。在西华这片土地上,在许多许多人的心里,它亘古以来一直存在,并将一直存在。


[ 责任编辑:李鹤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