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周口公路绿化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中华龙都网 2018-05-14 09:46:48 
分享到

常全欣

1973年4月,交通部在周口地区召开了全国公路绿化经验交流现场会议,向全国推广了周口公路绿化工作经验,周口地区也荣获了“全国公路绿化先进地区”称号。为什么一个国家级别的会议选择在周口召开?

让我们先回到上世纪50年代。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颁发了《公路行道树栽植实施办法》,第二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公路行道树栽植实施办法》,为路林栽植作出了顶层设计。1952年春,淮阳专员公署发出了《开展公路植树的通知》,淮阳县公路管理段和各县人民政府发动群众,在开淮、淮商、淮周、漯界等四条公路长270公里的路段上,栽植柳、槐等行道树16.2万株,成活率达90%。此后,公路两旁植树量不断增加。虽然,后来有将大部分路林砍伐“大办钢铁”的曲折“插曲”,但到1964年,各县公路植树又有了新发展,特别是当时属于许昌专区的商水、西华、扶沟三县,发动群众在公路两旁植树六至八行。

1965年,周口地区建立后,根据对国道、省道和主要县公路的路林进行调查,存树量计110万株。这年10月,专员公署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区公路绿化工作会议。之后,各县政府发动沿线群众,在当年冬天和1966年春天,共植树70.3万株,其中国道、省道23.7万株,还种植了经济矮林65公里。以后每年冬春季节,都开展了群众性公路造林活动。

经过几年的发展,平原农区开展公路绿化不断取得成效并得到国家关注。1973年4月25日至5月5日,全国公路绿化经验交流现场会议在周口召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交通厅(局)、城建局的领导同志和技术人员共285人参加会议。河南省革委交通局,周口地委、地革委、军分区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并参观了周口地区的公路绿化成果。

全国公路绿化经验交流现场会议之后,周口地区的公路绿化不断发展。据1981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区2461公里的公路上,存树量达430万株,材积量达20多万立方米,经济矮林800公里。1983年以来,由于机动车辆及混合交通量日益剧增,原植“一路六至八行”的路林,占据路肩,影响通车。因而在路林更新时,干线路林均按“一路四行”栽植。新植路林多为“沙兰杨”“毛白杨”和“泡桐”等优质速生的树种。据1987年统计,全区公路绿化里程增至2500公里,存树量达480多万株。其中干线公路上有153万株,比1952年公路存树量增长29.6倍,比1965年公路存树量增长4.4倍。

公路两侧,绿树成行、绿荫连片,相信这是如今步入中年行列的一代周口人的美好回忆。

种树虽然简单,但绝对也是一个技术活儿。在公路绿化初期,由于偏重数量,忽视质量,栽了一些美国杨和加拿大杨。但是三五年之后,出现了树冠小、小杆长疙瘩、生长慢、多焦梢等问题。1972年之后,结合路林更新,淘汰了“美杨”,保留了部分“加杨”。改植成“里桐外杨”或“里柳外杨”的行道树形式。栽后两三年,又出现杨树冠小杆高,桐、柳冠大杆低,加之行、株距较密而互碍生长,就采取冬季隔棵移植,使其密度合理。1974年至1976年,公路管理部门建立起地、县和道班三级育苗基地,培育优质树苗。1974年,地区公路总段在西华县皮营公社征地200亩办起了林场。各县、镇公路段和养路道班相继建立起小型苗圃45亩,培育了优质、速生、适应性强的沙兰杨、毛白杨和泡桐等树苗达210多万株。

种了那么多树,如何管理呢?一是建立护林队伍。公路林栽植后采取道工与群众、护林与护路相结合的办法。各县、市与沿线公路分别建立了护林委员会或护林领导小组,沿路各大队按照管辖路段组织建勤代表工,全区建立护林小组480个;地县公路管理部门把路林管理作为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下达到各个道班,定期检查评比。1981年至1984年,各县、市公路段相继成立了公路公安派出所,形成了一支由公安民警、道工和代表工组成的三结合护林队伍。二是开展护林宣传。1965年以后,每年冬春季节,地、县公路管理部门采取召开会议、书写标语、开办黑板报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开展“绿化公路、利国利民利战备”的重大意义及典型事例的宣传教育。在此基础上,村村定“护林制度”,户户定“护林公约”,使广大群众增强了“保护路林、人人有责”“爱林光荣、损林可耻”及“毁林者受惩罚”的社会公德和法制观念。同时,在全区开展“三管三教”活动。“三管”:使役员、饲养员管好牲畜,村村、户户管好猪、羊,道工、代表工管好车马行人。“三教”:社队干部负责教育群众,家长负责教育子女,教师负责教育学生。三是加强幼树扶育。在全区道工、代表工中开展“四勤、五防、一奖罚”活动。“四勤”:勤检查林情、勤修枝打叉、勤施肥除草、勤交流经验;“五防”:防干旱(适时浇水)、防冰冻(刷石灰或捆草把)、防虫害(及时处治)、防倒伏(封土堆与加宽路肩)、防损坏(认真查处);“一奖罚”:对护林有功者奖,失职者罚。沈丘县公路段实行各道班路林承包管理,责任与奖罚到人。凡护林成活率达95%者,每季每棵奖5分至1角;成活率在85%以下者,每季每棵罚3至5分;如丢1棵,取消3个月奖金,并限期追回。四是依法治林。对护林有功者予以奖励,对无意毁林者,本着“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除批评教育外,毁1棵栽3棵或按树龄1年3元到5元赔款。对屡教育不改或毁林严重者,除退回树林外,由公安机关予以拘留审查和经济罚款。因而,全区路林成材率达90%以上。

各级大搞公路绿化,各地群众也因此得到经济上的实惠。为提高积极性,采取了“采伐分成”的办法。1965年冬,地区交通局本着“国造国有、队造队有(指生产大队、生产队)、合造共有”的方针,制定了《周口地区路林管理收益分成办法》。经专员公署批准后,当年在太康县试行。就是按照“国2队8”分成比例,与沿路大队签订了《路林管理收益分成合同》,经总结完善在全区展开。国、省道路林由国家供苗,沿路生产队栽植、管理树权归国家;主树(树干)收益按“国2队8”或“国3队7”的比例分成。县、社道路林由国家供苗的,树权仍归国家,并按“国2队8”或“国3队7”的比例分成。路林采伐时,按合同规定,由公路管理部门负责先提取10%的林木,作为更新树苗基金,而后,逐棵编码,隔棵按比例分成。国、省道路林的采伐更新,均经省林业厅、交通厅批准,县、乡道路林的采伐更新,均经地区林业局、交通局批准。1972年至1987年,周口地区采伐的成材路林达1110公里,222万株,折合木材14.8万多立方米,价值达7400多万元。其中,国、省道900公里,180多万株。为履行合同,取信于民,均按合同规定的分成比例,与沿路社、队认真兑现,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群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时光如梭。回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周口公路绿化,尽管其中的一些政策和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社会的发展,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科学育林、强化宣传、严格奖惩、收益分成等办法,对今天的绿化工作仍有一些启示。同时,我们更从中看到了一代又一代的周口人为三川大地绿化所付出的努力。让我们为老一辈在周口绿化事业中的辛勤付出致敬、点赞,为我们这一代奋力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助力、加油!


[ 责任编辑:李晗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