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练集镇以“巧媳妇”工程助力脱贫攻坚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2018-10-08 17:18:06 
分享到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付永奇 通讯员 李汝涛

近年来,练集镇党委、政府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之本、富民之基,大力发展以“巧媳妇”工程为主的渔网编织、毛发加工、变蛋加工、麻袋回收、手机回收等扶贫五大支柱产业,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据了解,目前该镇共带动群众就业14000余人,带贫630人。 

建立推进机制,夯实工作责任。该镇坚持把实施“巧媳妇”工程、推进产业扶贫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制定出台了《练集镇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实行产业扶贫项目推进清单制,明确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个责任组、一个时间表,倒排工期、明确节点、严格落实。同时,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在项目规划、企业用地、道路建设、生产用电等方面开展全程跟踪服务,保证企业落地生根无阻碍。

统筹安排布局,培育主导产业。该镇因地制宜,制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并付诸于实施,实现了“村村有企业、户户有项目”。一是杨庄新型物流园区。该园区由南京设计院设计,占地500亩,集网坠加工、渔网编织、电商、物流于一体,将推动练集镇渔网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把练集打造成为特色渔网小镇。目前,已有红雷渔具、渔阳渔业等多家企业已相继落户该园区。二是“一村一品”建设。初步形成以朱集-王寨-耿楼-刘楼为重点的葡萄、草莓、果蔬种植带,商水和畅农庄种植产业园、农家乐乡村旅游初具规模。以闫桥、耿楼、练集等村为中心的变蛋加工业,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从事生产。以周楼、马庄为中心的麻袋回收加工业,产销两旺,进一步呈现出产业竞相发展的良性赶超态势。三是加快河沿村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争取项目资金,加大环保改造力度,延展渔网加工业产业链条,增强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全镇拥有渔网加工专业村9个、规模以上渔网加工厂181家,吸收镇内从业人员10439人,年产值达10亿元,产品不仅占领全国淡水湖泊渔网编织市场,而且出口俄罗斯、乌克兰以及菲律宾等国家,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从原材料到产品全产业链的渔网渔具加工集散地;发展毛发加工企业和加工点45个,仅从事毛发回收人员就达2000人;麻袋加工厂34家,吸纳就业933人,年产值3040万元。旧手机回收、铁件、门业等行业亦有一定规模,为镇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

突出产业带贫,形成叠加效应。该镇将产业对贫困人口的覆盖面、联结度、带动力作为产业扶贫的核心目标,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和合作社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在财政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该镇2018年仍拿出40余万元专项资金,选择有根基、有活力、扶贫效果好的企业,实施产业奖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真正让企业成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造血干细胞”,实现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的双赢。为进一步激发企业扶贫带贫和贫困户脱贫的动力,该镇每年还开展十大“创业之星”、“扶贫之星”和“脱贫之星”评选表彰活动,增强社会认同度,提升群众满意度。在带贫模式上,该镇创新推行扶贫产业基地带贫、本土企业就业带贫、能人大户返乡创业带贫、来料加工带贫等七种扶贫带贫模式,推动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务工,让贫困群众不出村就挣钱,在家门口就端稳“饭碗”。同时,以扶贫资金、小额贴息贷款量化入股扶贫企业、合作社,每年返给贫困户分红股金,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使每一个贫困家庭都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扶贫项目,让贫困群众成为土地流转领租金、扶贫资金入股分股金、打工挣薪金的“三金”农民。

[ 责任编辑:翟迪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