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张敦:复活了两千年前的砖画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2018-11-13 14:42:53 
分享到

张敦,一个知天命之年的中年汉子,业余时间埋头耕耘十余载,把两千年前冰凉残缺带图案的砖块一一复活了。他复活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汉朝,复活了一段雄浑强悍的历史。好让我们有幸目睹了两千年前灿烂辉腾般的岁月,聆听到遥远的汉朝先民的激昂颂歌!

汉朝,是一个既遥远陌生、又植根于我们血脉的伟大时代。汉族、汉字、汉语,我们生活中林林种种、点点滴滴的传承都源自于这个不平凡的伟大朝代。然而,我们了解到的,只是《史记》、《汉书》等古籍里记载的简略的大事、要事。两千年前的市井趣事、狩猎农耕、趋祥避凶,百姓的喜怒哀乐,我们都知之甚少,甚至无从谈起。所庆幸的是,起始于战国,流行于汉代的画像砖都详细记载了这段历史。然而,由于这些深埋于地下,又阴森晦气的残砖烂片没有受到重视,被乡村百姓垒上猪圈、砌到墙头,被遗弃在废坑角落。张敦自幼生活在农村,看惯了这些有着圈圈点点、条条道道的砖块。随着参加工作后对传统文化的不断探寻,他敏锐的感觉到这些有纹饰的砖块上一定深藏着一些秘密。他开始收集、整理这些废弃的砖块,并向博物馆、收藏家寻求汉画资料,慢慢地,他揭开了一段少有人知、被世人几近遗忘的历史,拉开了汉朝社会的世间百态、民风习俗的多彩序幕。

张敦开始查阅可能查阅到的有关汉代的历史书籍,了解汉代的风土人情、时代背景,结合收集到带纹饰的残破砖片,尝试对砖上的画片进行解读。这一解读就是十几个春秋。

他不仅从砖画上了解到了汉代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仕宦家居、社风民俗,而且,从这些砖画中,他发现了更为激动人心的东西。普通的汉画上竟然蕴含着汉代先民的精神世界和思想追求,他大胆精心地归纳提炼为精诚爱国、敬业奉献、征服自然、团结和谐、美好追求、乐观向上。他激动不已,著文博客或发表于报刊。渐渐地,专家学者们认同了,纷纷留言进行探讨。高等院校、党政机关先后邀请他讲课,学术团体聘请他参与学习研究。

为了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汉画、认知汉画,从汉画中汲取思想精神,他汇集汉画解读的文章,出版了《聆听汉画》一书。著名文化学者马未都看过书稿后,欣然主动为此书作序推荐。马未都写道:“我翻阅书稿时深知他的不易,业余收藏并研究做出如此成就,必然穷半生之力,辛苦自知。尤其他又处于基层,收集资料多有不便,把文章写得扎实又充满情感,只有真心热爱者才能如此。”大象出版社社长、出版家、书法家王刘纯为了推介此书,乐意为本书题写书名。可见,此书得到了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它的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权威性是公认的。

2018年3月,中国汉画学会在北京举办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汉画大展。大展期间,在中国汉画学会理事会上,经河南博物院原副院长、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李宏,浙江农林大学教授、著名汉画研究专家杨絮飞推荐,张敦被吸收为中国汉画学会会员,成为名符其实的汉画研究专家学者。中国汉画学会会长、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对张敦的研究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他以后的研究提出了殷切期望。

问及《聆听汉画》著作的体会,张敦感慨地说:“党的十九大提出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强盛的汉文化带给我们的就是扑面而来的文化自信。汉画的神韵和文化内涵,来源于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观念、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追求。它所蕴含的汉文化是最正统、最纯正、最根固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本土文化的集之大成者。所以,汉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谈起下步打算,张敦动情地说:“汉画中有许多值得弘扬的爱国主义、和谐社会、勤政廉政、艺术创新、乐观向上等题材内容。如果有机会,我愿意通过电视媒体、文化讲堂把这些真善美的文化传播出去。我更想建一个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们零距离参观、感受汉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得到更好地传承。”

张敦书房内悬挂的“汉魂国脉”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也许,这是张敦对汉文化孜孜不倦追求并热心弘扬的源动力吧。

[ 责任编辑:金月全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