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深海脊梁”岳贺宇:心中有灯塔 万里不迷航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晚报 2018-08-16 10:53:01 
分享到

□总策划 薛振喜 李扬 □统筹 陈永团 郑锴

岳贺宇,太康人,2011年12月入伍,2015年9月入党,现服役于海军某部,中士军衔。入伍以来,岳贺宇先后参加某型核潜艇十余项战训任务,累计封舱出海500余天,荣立二等功1次,获评“优秀士兵”3次,先后被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等多家媒体作为先进典型进行宣传。

□记者 姬慧洋 文/图 

深海里 与死神擦肩而过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分白昼,无论秋冬,始终战斗在深海一线;作为大国利器,潜行大海,保卫海疆,捍卫海权。他们就是“深海脊梁”——中国海军潜艇兵,岳贺宇就是其中一员。

“勇敢,不是不会害怕,而是面对危险时舍生忘死。”岳贺宇的日记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每当看到它,岳贺宇都会想起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

作为潜艇兵,必须学会脱险救生,随时保持警惕,遇到危险时能保全生命。在一次军地联合搜救演练中,岳贺宇主动请缨参加新型救生装备的“快漂”试验。在专家组组织的技能考核和心理测试中,岳贺宇测评成绩为应试最高分,从而被确定为“快漂”试验最合适人选。

岳贺宇的第一次“快漂”试验,就遇到突发险情。进入装备后,他敏锐地感觉到装备内部出现漏水,通过特殊方式与外界取得联系后,他进行了一系列应急操作,脱离险境。“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漏水,后果不堪设想,我极有可能失去生命。”岳贺宇说。

成功脱险后,班长问岳贺宇:“怕不怕?还想不想把这次试验做完?”岳贺宇毫不犹豫地说:“有点怕,但作为先锋艇队一兵,我准备了这么久,只有完成任务,才对得起艇队、对得起自己!”稍作休息,他进入救生装备,再次进行“快漂”试验,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从小就有个当兵梦

“我从小就有个当兵的梦。好男儿就要当兵!在军营里锻造自我、打磨成才。”谈及当兵的初衷,岳贺宇斩钉截铁地说。

2011年,20岁的岳贺宇怀着欣喜和激动的心情走进军营。“离军营不远的地方就是大海。20岁之前我从没见过大海,当海军能在大海里乘风破浪,多威猛。”面对大海,岳贺宇豪情万丈。可现实远不如想象美好,因为是潜艇兵,他需要长期在海底工作,初次接触大海的豫东男孩一下子懵了。

晕船,是岳贺宇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刚开始上艇,班长要求战士们必须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能离开。考虑到会晕船,班长给他们每个人发了一个呕吐袋,晕船了就吐到里面。食物吐完了就吐黄水,吐得无力了,战士们就把呕吐袋挂在耳朵上,方便直接吐到袋子里。岳贺宇说:“这还不是最难受的,当潜艇从海底浮上来时,那种翻江倒海的晕才是最难受的。”困难并没有把岳贺宇打倒,凭着韧劲和坚持,他逐步克服了晕船。目前,他已能长时间待在舰艇内工作。入伍以来,他累计封舱出海500余天,荣立二等功1次。

潜艇上最年轻的技术骨干

“我是潜艇上的电工,负责潜艇电力的正常运转,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简单地说,潜艇没了电各项工作都没法正常开展。”提及自己的工作,岳贺宇自豪地说。

初入军营时,岳贺宇还只是一名高中生,文化水平不高。在部队服役的7年里,他积极学习专业技能,遇到不懂的就问前辈,遇到难题就主动查找相关资料……他记了8本学习笔记,整理资料、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近30万字,参与修订方案、预案十余个。他时刻要求自己达到“疑惑为零、故障为零、隐患为零”的标准,协助班长做好“传帮带”工作。

目前,岳贺宇是他所负责工作领域的技术“大拿”、是服役潜艇上最年轻的技术骨干。

心中有灯塔 万里不迷航

一次,岳贺宇所在部队奉命从厂家接回一批新型装备。接装前,他多方搜集设备资料,积极参与编写教案、绘制图册等工作。他详细钻研了20多册专业书籍,查阅了1000多份文件,对比新旧装备,找出了130多项差异。在这一过程中,他深入钻研微电力电子技术,遇到疑难问题主动向各科研院所的专家请教,特别是在分析一些主要设备时,发现问题后主动与厂方、设计方联系,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在与厂家技师对接时,只要一有时间,岳贺宇就背起挎包,跟着厂家技师各个舱室钻,随时提问随时记。到后来,厂家技师都感慨:“我们快被他榨干了。”

接装以来,岳贺宇先后发现并参与排除故障20多起,向科研院所反馈接装改进意见30多条。

“心中有灯塔,万里不迷航。在军营的每一天,我都会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工作,把每一次出航当作实战,把每一次演训当作打仗,练熟‘一剑封喉’的制敌绝招,征战于深海大洋。”岳贺宇坚定地说。 

[ 责任编辑:李欣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