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校外培训市场为何非治理不可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中华龙都网 2018-05-24 10:45:10 
分享到

杨国营

一场前所未有的专项治理风暴,在2018年的初夏于全国范围内上演,给一度趋于狂热的校外培训市场打了一剂“退烧针”。

湖南整改超两千家、山西依法停办无证非法办学机构近1300所、黑龙江已按要求完成整改792所……最近,中央和地方媒体的集中报道,让此番专项治理成为当下教育舆论场的焦点话题。为专项治理行动点赞、叫好的声音在舆论场中占绝对主流,但也有一些人不解和疑虑。而从公众的反应来看,很有必要阐明一个核心议题:为什么说校外培训市场非治理不可?

其实,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校外培训市场“野蛮生长”的必然结果。经过约20年的快速发展,校外培训从最初不起眼的小本生意逐步发展为一个量级惊人的重要市场。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规模700万至850万人。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本身不是坏事,但问题在于这种生长伴随着野蛮和无序:一是市场上存在大量无证无照、缺乏合法资质的“黑机构”,不仅教学质量无法保证,甚至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让不少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蒙受损失;二是一些机构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情怀,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追逐目标,为此不惜通过各种形式虚假宣传、炒作概念。表面上,他们关心着家长的焦虑和学生的成绩。实际上,他们真正关心的只是家长的钱袋子。不少机构挖空心思,“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大有泛滥之势,校外培训市场如今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时候。

近年来,在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学生校内课业负担有效减轻。但与此同时,在部分家长焦虑情绪的驱使下,在一些培训机构的炒作蛊惑下,课业负担由校内悄然转移到校外,如今的校外培训机构已成为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要推手。要真正为孩子们“减负”,对于校外培训市场就非重拳治理不可。

校外教育又被称为“影子教育”,这是相对校内教育而言的,既然是“影子”,主次之分就很清楚。但在一些地方,校外教育却有喧宾夺主之势,有些家长对校外培训表现出的异常重视已近乎狂热。南京一位小学校长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到三点半就有家长来电话说,孩子还有其他课要提前接走”。另据报载,江苏一所公办学校的家长们居然“组团”要求老师给孩子补课,家长们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由家长委员会找场地、看场地,并组织收费,然后将补课费“捐赠”给老师个人,以规避教育部门的各项禁令。

上述这种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状况,显然已经冲击到了校内教育的主体地位。更有甚者,有的校外培训机构还把手伸到了校园围墙之内——以前是各种“坑班”,现在又出现了各类“秘考”。所谓“秘考”,就是民办学校为了评估生源的水准,委托校外机构进行的秘密考试。近日央视新闻曝光:“秘考”已经成为众多校外培训机构敛财的不二法门。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学校和教师与培训机构建立了灰色的利益链条,彼此输送利益,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到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要建立和维护良性教育生态,必须严厉整顿校外培训市场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媒体多次报道过,校外培训在一些地方已演化为“军备竞赛”,无数家长和学生为此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军备竞赛”的本质是趋于极端的恶性竞争,拼的是金钱和其他各类资源,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孩子在这种恶性竞争中难免处于劣势。因此,校外培训的火爆绝非某些人认为的“可以促进教育公平”,恰恰是在人为制造和扩大教育不公平。

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家长,应深刻认识到专项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政府有关部门一道,齐心协力,为孩子们营造更为优良的教育生态,这才符合最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根本利益。当然,专项治理校外培训市场并非像用扫帚扫灰尘一样容易,并不一定能立竿见影解决诸多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但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一环,是终结“剧场效应”“军备竞赛”等恶性循环模式关键而必要的一步。


[ 责任编辑:李晗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