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马铺镇谢老家村党支部书记谢松林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2018-11-30 16:47:06 
分享到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李瑞才 通讯员 王利军 黄江明 张辉

还未进入深冬时分,在南方建筑工地务工的胡新杰便早早辞工,返回老家河南鹿邑县。比往年早一个多月回家,让从事木工支模的胡新杰比同乡们少挣了1万多元,这其中缘由,既有急着与老婆孩子团聚,又有家中进入收获季的9.6亩中药“活血王”——丹参。

“去年谢书记动员我种丹参,4.7亩卖了3.8万元,净收3.2万元。这几天,我都见几拨药材商了,行情比去年还好。”胡新杰口中的丹参是一种中药材,它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痛等功效,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以及养生保健等医疗领域。就是这种中药材,让胡新杰和马铺镇谢老家村、火王、邵庄、刘寨、马南等行政村一大批农民赚到了钱,还为马铺镇实现产业富民、美丽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而发现这个赚钱商机又带领周边村民致富的领路人就是马铺镇谢老家村党支部书记谢松林,一个当过兵、跑过大车,干过饭店、还从事过杨木板加工厂的“实诚”汉子。

偶然发现丹参种植“红海”

11月28日,走进马铺镇谢老家村,田地里是连片成方的中药材,村内林立着一排排二层半小楼,记者一行见到了“领头雁”——村党支部书记谢松林,“6年前,我摸索着种丹参,感觉收入稳定,管理简单,就一直想着让大家伙都种。三斤丹参可制1斤干参,目前,价格在13元左右,丹参种根(湿)在3.5元左右。”

2010年,沈丘县的张涛租下谢老家村60亩地,从事山药种植。第二年,他从亳州籍的生意伙伴处买来3亩地的丹参种子,尝试着种植。年底,一亩地纯收益5000元。这让敢试敢干的谢松林心动了,便从张涛手中买来2亩地的丹参种,从此与丹参结缘。

2012年,靠着张涛的技术和自己的辛勤劳作,谢松林的丹参喜获丰收。借着张涛的销售渠道,他出售了多数丹参。剩余的丹参也得换成钱,他便自己联系药材商。“你1亩地产多少?”“4000多斤吧!”“我出高价买你的丹参种!”一位药材商的奇怪要求,让谢松林很是好奇。一打听方才知晓,丹参,又名紫丹参、赤参、血参根,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痛等功效,一般亩产2500——3500斤鲜丹参。品相好、产量高……意外的收获,让谢松林惊喜不已。

明年得多种点,可丹参种哪来?再找张涛,他已转战别处。惆怅的谢松林游走在田野里,无意间来到张涛留下的田地边,用手扒开黄土地,只见里面零星散落着丹参根须。“老天都帮我”,谢松林连忙找来农机,细细地把几十亩地耙了一遍,拾出600多斤。经过筛选,喜获4亩多地的丹参种。

没想到,原本作为残次品销售的丹参次根,成为十里八乡争相购买的优良种苗,种植丹参的收入也逐年增加。“2013年,每亩净收入稳定在6000元;2016年,产量高行情好,净收入达到1万元,去年差点,也近9000元。”

“光我一人说种丹参好,群众不一定信。”正在此时,村民谢公社找到他,“松林叔,眼瞅着俩儿子到了成媒的岁数,开个小卖店也挣不了几个钱,你路子活,帮寻思个致富的路子呗!”“信我,咱们就一块种丹参。”

2013年,谢公社把自家6亩地全部种上丹参,一个倾囊相授,一个倾尽全力,年底乐着数起成捆的红票子。来年,谢公社联系本家亲人,扩种20多亩。

丰厚的效益是无形的影响力。随后,谢胜杰、胡怀界等村民纷纷主动加入,丹参种植在谢老家村得以铺开。

这一切的背后,有一双关注的目光。

老支书把共同致富希望传给了他

“松林,俺年龄大了,挑来选去就你管干。”2013年底,老党支部书记谢党恩找到谢松林,有意让他接班。当时的他,一边忙着扩种丹参,一边忙着自己的板材厂,整天连轴转,没细想,便一口回绝了。

2014年春节刚过,先是谢党恩没事就找,后是镇包村干部一块谈,后来连镇领导都登门劝,谢松林不得不认真对待,细细掂量这个事。“不干,可以一门心思发家致富;干了,就得操大心出大力,把群众放在前,把自己放在后,有时出力还不讨好。”仍是顾虑难消。

转眼又到夏季秸秆禁烧季,谢党恩指挥党员、干部把指挥棚搭在了谢松林家门口,撂下一句不留后路的话,“以后有啥事就找松林。”

谢松林今年50岁,1987年参军入伍,1989年入党,1990年复员后,跑过大车,干过饭店,看好杨木板加工,便立即买来设备请来工人,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凭着一股子敢闯敢干、吃苦耐劳的劲头,成为村里几个最先富起来的人。几番深思,数个不眠之夜,“干”,谢松林终于接下重担。

一上任方才知道,村里的大事小事比想象的要多要难,家里根本顾不上,更别提板材厂了,干脆关了吧!仅此一项,一年损失在6万元以上。

“当支部书记,得事事为群众着想,千万别想着从公家和村民那里捞好处。”镇党委书记的任前谈话,让谢松林至今记忆犹新。“当支书,就得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帮助贫困户谢殿良脱贫,成了他面临的大事。

“现在闺女搬回村里跟俺一块住,去年家里又起了幢新楼,外孙小俩口在辅仁药业上班。”在谢老家村室,今年79岁的谢殿良,缓缓向记者道起自家这些年的变化。

谢殿良与妻子只育有一个女儿,女儿嫁到外村后,老俩口平时种种地,过着平淡的日子。近些年,老俩口身体大不如从前,老谢患上冠心病,老伴于2013年病逝。没了老伴,虽有女儿的时常接济,老谢还是住不好、吃得差。2016年,村里帮着老谢翻盖了2间新房。

2017年,谢松林帮助老谢种了5.1亩丹参,由其女儿负责打理,今年扩种到10亩,女儿感觉种丹参还不耽误自家经营门窗的生意,在村“两委”的牵头帮助下,俩口子一商量,干脆搬到谢老家村陪老父亲一块住。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丹参种植,管脱贫能致富,还得动员大家一起种。

新支书靠“实诚”带富一方乡邻

在谢老家村,也有人对丹参种植持怀疑态度,谢天堂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年63岁的谢天堂,女儿出嫁,儿子做着生意,儿女孝顺自然不缺零花钱,日子过得悠哉游哉。

“你种点丹参,种苗、肥料、机械、人工投入,一亩地也就千把块,不费多少事,以后不用再找儿女要钱了,多好。”“俺种了,卖不掉咋办?”“一亩地6000元,我包圆。”

“你说嘞!”2017年,谢天堂在自家4亩里种上丹参,当年就尝到了甜头。今年5亩地全部种上了丹参,还到魏老家村承包了15亩地。

成为支书的谢松林,有心把丹参种植发展成中药材产业。“公社,现在村里人都认了,咱不能跟村民争地。还是咱俩挑头,你往东,我往西,包地种。”

2016年,谢公社到贾岳庄租赁100多亩地,发展丹参种植。不仅带动当地村民种丹参,自家还盖起两幢小楼。2017年,谢公社转战贾滩镇,种了150多亩,当年底提了辆价值13万元的小轿车,“以前挣钱为孩子,现在孩子成家了,也学着我包地种丹参,自己挣钱花!”谢公社不无自豪地说。

早已不愿三亩、五亩“小打小闹”的谢老家人,纷纷四处找地,开辟丹参种植“根据地”。

“因为发展丹参种植,谢老家村工作就比别村好开展。”包片区长、镇武装部长杨合军介绍说,夏秋两季秸秆禁烧不搭棚,“五分钱”工程、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收缴不上愁,扶贫脱贫不算事。

谢老家村丹参种植犹如星星之火,很快在火王、邵庄、刘寨、马南等行政村成燎原之势。到今年,马铺镇发展丹参种植近2万亩,产值达1.2亿元,创造务工收入近300万元。靠着紧邻“中华药都-亳州”的区位优势,马铺镇俨然成了中药材生产基地,一到收获季,前来采购的药材商络绎不绝,田间地头停靠着成群结队的各类货车。

“我们要做好两篇文章,一个是富,一个是美。”谢松林表示,在“富”上,一方面持续发展中药材种植,为解决丹参2年得倒茬的问题,我们聘请亳州老孟当技术员,试种防风、白术等中药材且效益不错。下一步,村“两委”将筹措资金建起专门的药材炕,解决村民阴雨天晾晒药材问题,确保农户增产又增收。在“美”上,以整治坑塘、改善人居环境、活跃村民文化生活为突破口,推进“六村共建”,让大伙儿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 责任编辑:刘艳霞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