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向上向善”王留杰:助残帮困书写人间大爱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晚报 2018-08-07 09:56:50 
分享到


王留杰

参加军事考核


和安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在一起

看望革命老前辈


□总策划 薛振喜 李扬 □统筹 陈永团 郑锴


□记者 彭慧 文/图


人物档案


王留杰,项城人,2001年12月入伍,现任陆军第81集团军某合成旅副政治教导员,少校军衔。入伍以来,王留杰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2次被原济南军区表彰为“学雷锋先进个人”,两次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2013年7月,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联合授予“拥政爱民模范”荣誉称号,2014年5月,被国务院残工委评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2015年1月,被评为河南省“2014·感动中原十大人物”,2017年5月,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2018年1月,被评选为“感动81集团军人物”,2018年5月,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


无私真情 书写大爱


“不是亲朋,却相濡以沫,亲人相称;不是邻里,却结伴同行,其乐融融。你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让无私真情走出爱心之路,让向上向善书写人间大爱”。这是前不久陆军第81集团军“感动集团军人物”颁奖典礼上的一段颁奖词。


获得此项荣誉的是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副政治教导员王留杰。他连续20年助残帮困,荣获多项殊荣,该旅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王留杰学雷锋小组”。他把奉献爱心当作价值追求,在助残扶弱中构建人生支点。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这是雷锋精神最本质的诠释。王留杰始终用这句话教育激励自己,当他人遇到困难时,他敢于挺身而出,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从1997年上高中开始,王留杰一直资助项城市官会镇中心小学王丹丹、于晶晶两名残疾学生。高中三年,他坚持背送王丹丹上下学。2001年12月,王留杰从项城市参军入伍,还坚持写信鼓励她们,并寄去钱物。从地方青年到部队军人,角色转变了,但王留杰助残帮困的爱心却不曾减弱。


王留杰所在部队驻防安阳市,千年洹河水静静流淌着,河岸上,沉睡的殷墟已经苏醒,殷墟中片片甲骨上的文字也开始了呼吸。


文化需要传承,精神也需要。


在安阳的军营里,王留杰在用心传承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雷锋精神。


2003年3月,王留杰从媒体得知驻地一位双下肢残疾的刘红花大妈生活艰难,就千方百计主动与她建立帮扶关系。通过长年悉心照顾,二人情如母子。


2007年9月,王留杰得知安阳市纱厂路小学学生孙斌不幸遭电击导致双臂截肢、东门小学学生刘惠佳脊柱瘤术后留下后遗症,就专程到他们中间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两名学生走出了阴影。


2013年,王留杰长期帮扶的对象——残疾教师关绿飞被查出身患肺癌,他第一时间捐赠2000元,又募捐近万元,在部队和驻地引起强烈反响……


助残帮困 奉献爱心


王留杰始终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模范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社会新风、弘扬人间美德。2004年9月,部队外训期间,王留杰救助驻地一名突发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生时被路边石头绊倒,腰胯和胳膊严重受伤,他强忍剧痛把学生背到卫生所,自己却因伤势过重昏迷3个多小时。事后,学校和学生家长专门送来锦旗以示感谢。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后,王留杰随部队到达极重灾区青川县参加抗震救灾,积极参与抢收抢种、搭建板房工作,他还将随身携带的3000余元现金全部捐给灾区群众。


改革移防,王留杰所在部队从中原腹地移防至北国边地,最让他放心不下的还是那些孤寡老人、残障亲人。“我走了,他们怎么办?”为了让爱心不断线,他主动找到将移防至安阳的“大功三连”指导员王金龙,与其建立双向合作关系,并一个人一个人地进行交接,光注意事项就写了密密麻麻两页纸。


驻地虽变,爱心不变。部队走到哪儿,王留杰就把爱心洒到哪儿。安家工作刚结束,他又主动与驻地福利院、敬老院联系,继续着他的爱心之路。他利用节假日和周末看望慰问驻地敬老院革命老前辈。他用自己的爱心践行着人民子弟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诠释了猛虎精神的精髓所在。2017年10月,王留杰与有关部门正式建立共建共育关系,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开展良性互动,不仅帮助了别人,更教育了官兵。


自“王留杰学雷锋小组”成立以来,先后做各类好事4600余件(次),捐款十余万元,帮助60余位残疾人及(其)困难家庭走出困境。2011年2月12日,《解放军报》头版以《大爱托起“美丽家园”》为题对“王留杰学雷锋小组”助残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2015年2月27日,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以《幸福着你的幸福、快乐着你的快乐》为题对王留杰助残帮困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王留杰学雷锋小组”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学雷锋”行动却从未中断过。入伍前后20年,王留杰积极为残疾人热心服务、解难帮困,用无私真情走出了一条“爱心之路”。


[ 责任编辑:李鹤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