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周口人的“忠孝仁义礼智信”(一)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2018-11-06 09:57:51 
分享到

■郭志刚

“忠孝仁义礼智信”,是孔子提出来的,它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几千年来,这七个字已融进中国人的骨子里、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最传统的文化基因,深深地影响着华夏儿女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支撑着我们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繁荣发展。

“忠”就是热爱祖国,忠于职守。如:“岳母刺字”“苏武牧羊”等故事,体现的是许国以忠。

“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贤。如:“羊羔跪乳”“卧冰取鱼”等故事,体现的是敬老孝亲。

“仁”就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如:“仁义胡同”“管鲍之交”等故事,体现的是推己及人的仁恕之道。

“义”就是坚持正义,保持节操。如:“桃园结义”“赵氏孤儿”等故事,体现的是义薄云天可托可寄。

“礼”就是注重礼仪,尊重他人。如:“孔融让梨”“张良拜师”等故事,体现的是礼让敬人。

“智”就是提高素质,服务社会。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故事,体现的是过人智慧。

“信”就是诚信守法,一诺千金。如:“立木为信”“曾子杀猪”等故事,体现的是诚信为本。

周口是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有华夏先驱、九州胜迹之美誉。几千年来,周口人在这片古老厚重的土地上践行着“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念,有许许多多美好动人的故事。

周口人的“忠”

在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文章叫《死也不倒下》,描写的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吉鸿昌就义时的动人情景。

1934年11月24日,腥风血雨,伟大的爱国将领吉鸿昌被国民党杀害。殉难前,吉鸿昌用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悲壮诗篇,然后义正词严地对刽子手们说:“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他坐在椅子上又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背后挨枪,你们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着敌人的子弹是如何打死我的!”拿枪的敌人吓得哆嗦不停,开了数枪才击中。英勇的吉鸿昌牺牲了,但一个大义凛然、忠贞爱国的高大烈士形象永远印在了人民心中。

吉鸿昌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6六岁丧母,18岁便投奔冯玉祥部当兵。从戎为官十几年,吉鸿昌一直抱着“当兵救国、为民造福”的志向。在日本攻占东三省,国家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积极抗日,组织了“抗日同盟军”。多伦一战,功勋卓著,威震中外。他本可以跟着蒋介石平步青云,升官发财,但他却在自己官运正盛,共产党处于低谷的时候,放弃高官厚禄,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最后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壮烈牺牲,年仅39岁。吉鸿昌将军牺牲后,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毅、邓小平、江泽民等先后题词,赞颂其战斗的一生。

吉鸿昌是周口的骄傲和自豪,是周口人忠贞爱国的杰出代表。

周口人的“孝”

春秋初期,郑国桐丘(今周口扶沟)人颍考叔天性孝顺,他不但自己孝顺,而且也能使别人孝顺,故有“千古第一孝子”之称。这里说的使别人孝顺,讲的是春秋时期一个著名的孝顺故事,就是“黄泉相见”。

当时,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很反感郑庄公而偏爱其弟共叔段,并屡次三番与共叔段合谋陷害郑庄公。在一次攻打郑庄公失败后,郑庄公一气之下,把武姜流放到颍城,并发誓“不到黄泉,再也不相见了”。但郑庄公其实很孝顺,过了不久,他就思念起他的母亲武姜了,他对自己的誓言很后悔。这时,一个叫颍考叔的人洞悉了郑庄公的心思,借口献美食拜见郑庄公,郑庄公留他吃饭并赐肉,而颍考叔却从饭食里挑出肉放在一边。郑庄公很纳闷,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说:“每当我在外吃饭,只要有好吃的都要带一些回去给母亲吃,但她却从来没尝过你所赐的美食,请允许我带回去给我老母亲吃吧。”

郑庄公听后长叹一声:“哎,你还有母亲可以孝敬,可我却想孝顺也没办法了啊!”颍考叔故意问其故,郑庄公如实相告了原委并表示后悔不已。颍考叔灵机一动说:“这不难啊,如果能挖个隧道掘地深达颍水,不就能在隧道里相见了吗?谁又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的呢?”于是郑庄公就按颍考叔所说,掘地挖隧道与母亲相见。郑庄公贵为一国之君,既追到了既出之言,又了却了骨肉亲情的相思之苦,此为大孝也。颍考叔因此被誉为“千古第一孝子”。

周口人的“仁”

王宽,1942年出生于淮阳县郑集乡,曾担任郑州市豫剧团团长。1998年,王宽夫妇回淮阳县探亲,遇到了11岁的王海波。王海波父亲早逝,生活非常艰难,生病的母亲恳求王宽夫妇将王海波带走。收养了王海波之后,王宽夫妇又以博大的爱心连续收养了6名孤儿。

为了生计,王宽夫妇于2000年3月走进了戏曲茶楼,以“卖唱”的收入来补贴家用。现在,7名孤儿都已长大成人,有了稳定的工作。10余年来,靠“卖唱”养育孤儿的王宽夫妇,通过各种形式向各类慈善事业捐款超过百万元。2016年2月14日,王宽夫妇被评为201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当时组委会给予王宽的颁奖词是:“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16年。16年,哪一年不是360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了榜样。”王宽的事迹感动很多人,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号召大家:“有空路过郑州,点王老师的戏去!”

除了仁义的王宽夫妇,带着捡来的妹妹艰难求学的洪战辉,关注留守儿童、靠沿街收购旧书艰难办学的最美乡村女教师李灵,都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在他们身上都体现了周口人的仁义善良。

[ 责任编辑:张志新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