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说文解字新谭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晚报 2018-11-14 10:17:43 
分享到

■策划 王彦涛 李建成  ■作者 王殿卿 刘彦章 王亦兵


溱 zhēn


“溱”,在六书中属形声字,从水,秦声。


从“水”,表明“溱”字的意思与水有关。秦声,既标声,又表意。标声,表明“溱”字的读音为“秦”,qín ;又读zhēn,“溱”、“秦”古为一音之转。表意较为复杂。“秦”字的甲骨文由卄字、杵字、禾字组成。愚以为,由卄、大、禾组成。“卄”,在古代文字中可视为双手,“秦”字像双手执杵舂禾或捣谷之状,抑或像双手捧大禾之形,这都有显示农业发达之意。秦朝之所以称为“秦朝”,与当时农业发达不无联系。总之,“秦”字有农业发达之意。“水”“秦”为“溱”,用水灌溉,农业兴旺发达是不难想象的。当代著名文字学家李土先生认为“秦”可视为“臻”,意为聚集、盛多。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坤部》:“溱,假借为臻。”颜师古为《汉书·王褒传》注:“溱字与臻同。”臻即有至、到、汇集、达到之意。“水”“秦”为“溱”,指水汇聚而成大河。故“溱”的本义为水名,即溱水。


溱水共有三条,其一源出河南省密县东北,流向东南汇入洧水成为双洎河,又向东流入贾鲁河。《诗·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徂。’”《水经注·潧水》:“潧水出郐城西北鸡络坞下……又南注于洧。”这里说的潧水就是溱水。其二源出河南省泌阳县东,流经确山县,至汝南县流入汝河。又名吴砦河,今名臻头河。《水经注·汝水》:“溱水出浮石岭北青衣山,亦谓之青衣水也。东南迳朗陵县故城西……又东北,入汝。”其三源自湖南省临武县南北流汇武溪水,遂通称武水,下游合洭水(连江)为北江,又合桂水(西江)为珠江,入海。《说文·水部》:“溱,水。出桂阳临武,入汇。”《水经注·溱水》:“溱水出桂阳临武县南,绕城西北,屈东流,东至曲江县安聂邑东,屈西南流,过浈阳县,出洭浦关,与桂水合,南入于海。”


“溱”也是古州名。在今四川省綦江县南,与贵州省桐梓县接界。《篇海类编·地理类·水部》:“溱,州名。”《元和郡县志·江南道六·溱州》:“本巴郡之南境,贞观十六年,有渝州万寿县人牟智才上封事,请于西南夷……建立州县。至十七年置,以南有溱溪水为名……管县二:营懿、扶欢。”


“溱”又读“qín”,为地名用字,如溱潼即为镇名,在江苏省泰县。


颍 yǐng


“颍”,繁体为“潁”,异体为“颕”。《正字通·水部》:“澃,颍字之伪。《说文解字》:“水出颍川阳城乾山,东入淮。从水,顷声。”按《说文解字·水部》作“颍”,《正字通·页部》同。“颍”字,在六书中属形声字,从水,顷声。


从“水”,指水流,水域。顷声,既标声,又表意。标声,表明“颍”字读音为“顷”(qǐng),颍、顷古为一音之转。表意较为复杂。“顷”字是一个量词,是土地面积单位之一,百亩为顷。《玉篇·页部》:“顷,百亩田也。”《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田律》:“稼已生后而雨,亦辄言雨少多,所利顷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宋朝苏轼《前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里的“顷”字,都是表示土地的数量,一顷等于一百亩,固有广阔之意。“水”“顷”为“颍”,意指水域广阔。


“颍”,为古水名,即颍水,今称颍河。发源于河南省登封县嵩山西南,东南流至安徽省寿县西北正阳关入淮。清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一·封域》:“颍水源出河南府登封县东二十五里阳乾山,流经开封府禹州北,入许州界,经襄城县北,亦谓之渚河,又东经临颍县北,又东经西华县北、陈州之南,又东经项城县东、沈丘县北,接归德府鹿邑县南境,而合于蔡河……自鹿邑县东南,流入南直凤阳府界,经太和县及颍州之北、颍上县之东南,当寿州西北正阳镇而入淮。”


“颍”亦为古州名。称“颍州”之名者,有两个地方。其一为北魏孝昌四年置辖汝阳、弋阳、北陈留、颍川等二十郡。后废。治所约在河南省长葛市境。《魏书·地形志中》:“颍州,孝昌四年置……领郡二十,县四十。”其二为唐武德四年置信州,六年改名颍州,州治即今安徽省阜阳市。《清史稿·地理志六》:“颍州府,顺治初,因明制,与颍上、太和二县俱属凤阳府。”


“颍”还为姓。《古今姓氏书辩证·静韵》:“颍,郑地也,郑大夫考叔为颍谷封人,因以为氏。后汉陈留长安人颍容,字子严,撰《春秋释例》,至今望出陈留。宋著作佐郎颍贽,策中贤良方正科,迁太子中允。”


[ 责任编辑:刘艳霞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