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探寻西华盘古女娲创世文化(八)

无处不在的盘古女娲印记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晚报 2018-02-22 09:23:35 
分享到

女娲广场塑像

赵书德老人讲往事

策划 王彦涛 李建成

记者 董雪丹 李伟 张猛 姬慧洋 文/图

“看,这条路叫女娲大道”“瞧,这里又有一个女娲塑像”“咦,这包间的名字叫‘盘古厅’”……

一路采访下来,记者发现,盘古女娲创世传说和朴素虔诚的民间信仰,不仅集中在之前报道的远近闻名的“盘古女娲圣地”,也在西华县城市乡村的角角落落浸润。盘古女娲的印记,已经深深刻在西华人民的骨子里,也自然而然、无处不在地显现在西华大地。

1刻在心底的记忆

栗楼村,位于西华县大王庄乡境内。从西华县城外环的女娲环岛出发向南行驶大约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那里。传说中,栗楼村古称思乡城,是女娲娘娘肠化十神的地方。这里,也是82岁的赵书德老先生的家乡。

“1662年,家祖们从山西洪洞县迁徙至此后一直居住在这里。听老辈人讲,这里自古以来信奉盘古女娲,我亲眼见过占地几十亩的女娲庙,还有十神殿。当时庙前还有硕大的香炉和铜钟,后来因为历史原因都遗失了。”1月23日,在栗楼村村室,赵书德对记者说。

闻讯前来和记者聊天的还有赵书德的一些老伙计,他们或亲眼见过或听老辈人讲过盘古女娲创世文化在这里留下的痕迹。“《山海经》里说:‘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俺这里的人世代信奉盘古女娲,也有女娲肠化十神的传说,西华县一溜十八岗,我们这里是岗头,所以叫栗岗村。”村民赵铁虎说。

记者提出想去看看原来的女娲庙所在地,赵书德便带领记者沿着村里新修的水泥小道向北走了数百米,在一路口站定。他指着不远处一村民家的白色围墙说:“这里就是当时的女娲庙西墙。”说完,他继续向北走,指着一片种着蒜苗的菜地说:“这里是十神殿所在,殿里供奉的是女娲娘娘肠化的十神,十神分别是风神、雨神、雷神、花木神等掌管世间万物的神仙。北面大约50米的地方就是女娲庙正殿,殿里供奉的是女娲娘娘。”如今,老人口中的女娲庙、十神殿已完全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但这份记忆仍存在且鲜活,时时在老人心头萦绕回响。

2来自远古的祭拜

因商高宗武丁墓而闻名的西华县田口乡陵西村,也流传着这位君王与盘古女娲的神话故事。

武丁是商朝第22位君主,他的陵墓就坐落在陵西村东部,高高的土堆静静地矗立着,见证了数千年风云变迁。1978年,武丁墓被确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又被确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陵前不远处的庙里,64岁的范桂英站在一排石碑前讲着商高宗的故事:相传武丁在位的第59年,西华一带的民众饱受蝗灾困扰,出宫体察民情的武丁见到民众受苦,忧心不已。当武丁得知这里西有女娲娘娘庙,东有盘古祖神陵,便前来祭拜,希望能够得到两位祖神的庇护,救民于水火之中。结果,武丁因为操劳过度,病逝于途中。“有盘古祖神、女娲娘娘,这里就是一块宝地,商高宗驾崩后便葬在这了。”范桂英说。

这段传说在陵西村广为流传。据说数千年来,人们前来祭拜商高宗武丁的同时,也虔诚跪拜盘古女娲。历史与神话,在这里已经没有明显界限。盘古女娲的印记,反而让这段历史在民间更有生命力,从而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3遍布街巷的信仰

西华县城里,盘古女娲印记同样无处不在。

展辉路上,4层楼高的女娲文化书画院引人注目;箕子读书台附近的小杂货店里,80多岁的老翁讲起盘古女娲传说滔滔不绝;5岁的王婧汐小朋友听了姥姥讲女娲娘娘补天故事,便捏出了一块女娲补天的橡皮泥捏;2月5日晚,中国盘古女娲创世文化研究中心和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了西华县2018年首届网络春晚,担经挑表演赢得赞誉一片;华灯初上,女娲广场上的七彩灯亮了,在灯光的映衬下,手托神石身着树叶草裙的女娲娘娘更显圣洁,她的脚下,西华县地图同样熠熠生辉……  

[ 责任编辑:李欣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