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说文解字新谭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晚报 2018-11-01 08:55:29 
分享到

■策划 王彦涛 李建成 ■作者 王殿卿 刘彦章 王亦兵

清 qīng

“清”,在六书中属形声字,从水,青声。

“清”,从水,水(氵)为形符表意,其甲骨文字形像流水,表明“清”字的意思与流水有关,意指水清。青声,既标声,又表意。标声,表明“清”字读音为“青”(qīng)。表意较为复杂,兹作细说。

“青”字,是一个会意字。其古文字上面是一个“生”字,表示草木出生;下面是一个“丹”字,代表一种矿井所属矿物的颜色,上古时认为这种颜色是蓝色。“青”即表示像草木那样的绿色,像丹矿那样的蓝色。“丹青”即指蓝色。后人把青色认定为绿色和蓝色。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草色入帘青”,就是指青绿的草色映入门帘。荀子《劝学》里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意思是青色由“蓼蓝”提炼而成,但它的颜色比“蓼蓝”更蓝。“青苗”指绿色的庄稼苗;“青天”就是“蓝天”的意思。“水”“青”为“清”,河水变得发绿发蓝之时,水质则达到最清的程度。故“清”的本义即指水清。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字形的演变,甲文、金文、篆文等基本属上述字形结构,但到了楷体的时候,“青”字的字形发生了变化,上面已不再是“生”字,下面也不成其“丹”字了,上面成了“ ”,下面变成了“月”。

还有专家认为青字的甲骨文、金文是由生字和日字组成,上生下日,其本义是指日初出之天色。他们认为青本意不是指颜色,而是指浅、少之意。太阳初出之时,天色浅淡,夜色渐少,东方呈现鱼肚白。这种见地和许慎《说文解字》“青,东方色”的解释相吻合,如出一辙。“东方色”指东方的天色,古人以东、西、南、北、中五方配青、赤、黄、白、黑五色,认为东方的颜色为青色,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蓝色。“水”“青”为“清”,那么清则为水流浅,流量少之意。大凡水浅之时,一眼即可清澈见底。

清字是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字。如果把书面词语算进去,涉及清字的词语有数百个之多。《古代汉语词典》收录以清字打头的词语有58个。《辞海》收录以清字打头的词语有144个。清,是讲河水清澈见底而且滚动着层层细小的波纹,这种波纹即《诗经》所说的“涟漪”。《诗经·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这里生动地描绘出河水清澈而有波纹的情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借用明澈清洁之水,描绘出荷花的洁雅不俗。《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告诉我们:处事既要坚持原则,又不可绝对化;对待同志既要讲原则,又要讲团结。“清”之本义,恒用不变。“清”又由清澈明净引申出清楚、明白之意。如摸清情况、弄清是非。“清”又由清明洁净之水引申为清白之意。如屈原《楚辞·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屈原在这里以“清”自况,毫不含糊。清交、清操、清骨、清纯等皆为“清”之引申义。“清”与“浊”反义相对,故不浑浊、不混杂的事物往往用“清”表示。为官清正,也源于水之清澈。成语“两袖清风”成为于谦两手空空、朝见天子的千古美誉。

正因为“清”字文雅脱俗,所以从古到今的文人喜欢以“清”字入诗文。三国魏曹植《公宴》:“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唐王维《济上四贤咏·郑霍二山人》:“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骆宾王《咏鹅》“红掌拨清波”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岑参《于鄠县源少府泛美陂》:“清摇县郭动,碧洗云山新。”《清史稿·张文浩传》:“劾文浩御黄坝应闭不闭,五坝应开不开,蓄清过旺,以致溃决。”周立波《山乡巨变》:“平静的河水清得发绿,清得可爱。”引文中的佳句,皆古今文人以“清”入诗文的典范。

“清”又为古地名。春秋时山东省东阿县的卫邑、聊城的齐邑、长清的齐邑,山西稷山的清源、河南中牟的清阳亭,皆以“清”字命名。

“清”还为四条古水名。一是陕西省源于区水的清水;二是甘肃省渭水支流的清水;三是渭河支流清峪河;四是四川开县的清江,又叫清水口。

“清”,值得提及的是朝代名。1636年,皇太极改后金国号为大清。1644年,清世祖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被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所推翻。

“清”又为姓。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清韵》:“清,出自晋大夫食邑于清……晋厉公嬖大夫清沸魋,始以邑为氏。”

“清”又读qìng,通“凊”。寒冷之意。《集韵·劲韵》:“凊,寒也。或作清。”《庄子·人世间》:“吾食也孰粗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 陆德明释文:“清,字宜从冫。从水者,假借也。清,凉也。”南朝齐谢朓《将游湘水寻句溪》:“寒草兮花映,戏鲔乘空移。兴以暮秋月,清霜落素枝。”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丛春园》:“登是亭,听洛水声,久之,觉清冽侵入肌骨。”根据陆德明的见解,谢朓诗、李格非诗中的“清”字皆应通“凊”,取其凉意。

[ 责任编辑:窦娜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