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说文解字新谭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晚报 2018-11-15 09:35:06 
分享到

策划 王彦涛 李建成 ■作者 王殿卿 刘彦章 王亦兵

雾 wù

“雾”字,古今形体、字义变化甚大。

现今的“雾”字,繁体为“霧”,在六书中属形声字,从雨,務声。“務”简化为“务”,故繁体“霧”简化为“雾”,从雨,务声。

探其源,“雾”古文字形是会意字。在甲骨文中,“雾”字和“蒙”字是一个字,其字形完全一样。“雾”古文字形是包围结构,上边是一个类似方形的轮廓,像一方布巾,下边是一个古文“鸟”字。鸟的头上遮盖一块方巾,眼睛被挡住,眼前雾蒙蒙一片,什么都看不清,不知向哪里飞。对甲骨字形,有学者认为上边是天空有雾覆盖之形,下边是一只眼睛的象形,会意为在大雾弥漫的天气里,人会觉得眼前一片朦胧,好像眼睛被遮住一样,什么景物都难看清。故雾的本义为遮盖。“蒙”字的甲骨形义和上边谈到的“雾”字形义,如出一源,极为类似。

“雾”字,甲骨文下边的鸟(写作“隹”读zhuī ,短尾鸟)到籀文时期,讹变为“矛”。到小篆时期,演变为“从雨,敄声”的形声字。

今体“雾”字,上为“雨”,下为“务”。“雨”,这里是指从云层降落的小水滴,或曰水蒸气,故“雾”字意为雾气,是地面水蒸气遇冷遇尘凝结后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这种小水珠常常使人视野模糊不清,如迷雾、雾霭;后泛指雾状物,如烟雾、雾剂、喷雾器。

“雾”生于空气中,贴近于地表面,成因与云类似。与“云”的区别是高度,高空中为“云”,地表面为“雾”,或者说“雾”是地上的云,“云”是天上的雾。人在山下看到山顶的水汽就是云,登到山顶看到山下的水汽就是雾。

“雾”还表示像雾一样的东西。“雾化”,指使液体经过器物化成小水滴,成雾状喷射出去。“雾绡”指像雾一样的轻纱。“雾鬟”,指女子头发像云雾一样堆卷盘旋,又曰“云鬟”。古诗云:“香雾云鬟湿,清晖玉臂寒。”香水的雾气,把女子头上像云雾一样的卷发都打湿了;清冷的余晖,让美女如玉一样洁白柔润的臂膊感到寒意。

滴 dī

“滴”,在六书中属形声字,从水,啇声。

“滴”,从水,表示“滴”与水有关,“水”指水滴、液体。啇为树根。“水”“啇”为“滴”,两者会意为水顺着树根往下淌。故“滴”的本义为液体一点一点地落下。《说文·水部》:“滴,水注也。”唐朝李绅《悯农二首》之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宋陆游《江上对酒作》:“把酒不能饮,苦泪滴酒觞。”清周清原《游雁荡山记》:“泉从石缝下滴厅事中,如压小槽,如消积雪。”鲁迅《而已集·略论中国人的脸》:“尤其不好的是红鼻子,有时简直像是将要熔化的蜡烛油,仿佛就要滴下来。”成语“滴水石穿”,口语“汗直往下滴”。这里的滴都是指水一点一点地落下。

“滴”又指一点一点落下的液体,如水滴、汗滴、露滴。《玉篇·水部》:“滴,水滴也。”《字彙·水部》:“滴,涓滴。”南朝宋谢惠连《雪赋》:“尔其流滴垂冰,缘溜承隅。”唐贾岛《感秋》:“朝云藏奇峰,暮雨洒疏滴。”清龚自珍《乙亥杂诗》:“此身已坐在山泉,涓滴无由补大川。”这里的滴字,都是指落下的水滴。

“滴”,沧海一粟,微不足道,但滴滴相合,积少成多,天长日久,可汇成汪洋大海。小小水滴,涓涓细流,积水成渊,可创造神奇的功力。荀子在《劝学篇》中说:“绳锯木断,水滴穿石。”就是说做事只要有毅力、有决心,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即使是绳子也能锯断木头,细小的水流也能把石头穿透。成语“水滴石穿”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宋朝有个县令名叫张乖崖,官品清廉,为人刚正。有一天,他发现管钱库的小吏每当从钱库出来时,顺手将一文钱塞进衣袋。张县令立刻将他拘押起来,准备治罪。小李不服,气呼呼地说:一文钱有什么大不了的?县令听后大怒,提笔批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县令的话后来形成“水滴石穿”这个典故,具有双重含意:对于日黑一钱的小吏来说,日积月累,就会成为罪不可赦的大贪官;对于勤学苦练的学子来说,坚持不懈可以造就专家和大师。

“滴”字打头引出很多成语。“滴水不漏”,比喻全部抓在手里,没有丝毫遗漏,也比喻说话或做事非常周密,使人无隙可乘。《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九回:“任鄙指挥左右拿人。公子少官率领军士,拘获车仗人等,真个是滴水不漏。”《红日》第十四章:“后续部队在半夜以后到拂晓之前洪水一样地涌到垛庄地区,和楔入在敌人夹缝里的南北桃墟一线的友邻部队,结成了坚强的滴水不漏的包围线。”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阿庆嫂真不愧开茶馆的,说起话来滴水不漏。”“滴水成冰”是说水一滴下来就结成了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警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诉冤》:“任你滴水成冰的天气,少不得向水乳中洗浣污秽衣服。”曹靖华《天涯处处皆芳草》:“在北国,依然大雪纷飞,滴水成冰。”

“滴”字也可作量词或象声词。作量词多用于颗粒状液体。唐朝韦应物《咏露珠》:“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杨沫《青春之歌》第二章:“但是小道静不哭,不求饶,没有一滴眼泪从她倔强的眼睛里流出来。”做象声词常用在文学作品里。如巴金《梦》:“没有笑,没有话语。只有雨声:滴——滴——滴。”

[ 责任编辑:马月红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