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太康转楼:“出口创汇+精准扶贫”拔穷根促脱贫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日报 2018-11-19 09:11:59 
分享到

记者 马治卫

缝纫机“哒哒哒”响个不停。日前,位于转楼乡朱庄村的太康县近民鞋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工人正忙着赶制一批外贸订单。几天后,这批产品就会通过从浙江宁波起航的货轮运往欧美等国家,漂洋过海赚外汇。

“转楼乡的发展环境好,吸引我回乡投资兴业。”谈起以后的发展,近民公司经理朱桂彬说。他出身农家,14岁只身去广东打工。后来,凭借踏实、肯干的性格,朱桂彬从普通职员一步步成为领班、主管、车间主任,最后负责公司分厂。由于勇创新、敢拼搏、善经营,在他的管理下,公司业绩蒸蒸日上。

事业有成的朱桂彬,时刻关注家乡发展。“太康是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任务艰巨。脱贫攻坚中,国家给了很多优惠政策支持脱贫,尤其是把扶贫车间建到了村里,不需要公司建房就可以投资办厂,而且水、电、网等配套设施完备。更重要的是,回家乡发展还能带领村民脱贫,帮乡亲圆致富梦。”家乡领导对朱桂彬说。

知恩图报、敢想敢干,是朱桂彬的个性。听过家乡领导的介绍,朱桂彬立即决定投资160万元,在转楼乡朱庄村成立近民鞋业有限公司。如今,在朱桂彬的带领下,公司生产的系列鞋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国外。同时,朱庄村民也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梦想,不但增加了收入,而且过上了好日子。

在扶贫车间里,村民张雪丽正用缝纫机加工鞋子,动作娴熟、自然。张雪丽原来在义乌打工,无法照顾家中的孩子。听说村里建了扶贫车间,她便怀着激动的心情赶回了家乡。“公司免费培训,学技术时每天还能领30元补助。上岗后,工资实行‘保底+计件’,月平均工资4000元左右。”说起眼下的工作,张雪丽十分幸福和满足。

朱桂彬回乡发展的成功实践,令昔日合作伙伴十分羡慕。陈志辉是朱桂彬在东莞结识的朋友,两人同时从事鞋业生产,共事多年。与朱桂彬不同的是,陈志辉目前自己成立有进出口贸易公司,定单多,发展潜力更大。为扩大再生产,在朱桂彬牵线搭桥下,陈志辉也决定在转楼乡李保真行政村投资办厂。“孤雁难飞,孤掌难鸣。以后我们强强联合,在扩大对外出口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新市场。”朱桂彬表示。

扶贫车间的小帽子,同样链接着大世界。距离朱庄不远的转楼乡大营子扶贫车间内,生产景象也是一片繁忙。在产品展示区,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帽子多达几十种。谈起帽子畅销的原因,经理王富振介绍,国外选举时会出现不同的阵营,每个阵营一般选择戴不同类别的帽子以示区别,因此不愁销路。小小帽子能出口到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工人们说起来都觉得自豪。

“出口创汇+精准扶贫”拔穷根,是转楼乡在脱贫攻坚中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一个重要举措。“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转楼乡在做好传统产业扶贫的同时,积极开拓鼓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出口创汇。同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使得全乡脱贫攻坚亮点纷呈。”转楼乡党委书记杨传俊介绍,“转楼乡在全县率先组织发起接父母(亲人)回家活动,探索出‘亲情赡养’模式。在档卡规范化建设过程中,探索出《户说明》《帮扶措施及成效》《贫困户暖心单》资料模板,被称为‘转楼三宝’。组织脱贫攻坚十大模范星级评选,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凝聚了脱贫攻坚合力。”

初心永志不忘,使命催人奋进。杨传俊表示,转楼乡党委、乡政府在脱贫攻坚决胜阶段,坚持问题导向,拔穷根、扔贫帽,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决心和态度,集中优势兵力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责任编辑:马月红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