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将规矩铭刻心中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 2018-12-10 09:49:05 
分享到


《吕氏春秋》有云:“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世间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准绳规矩,一旦缺失,就会出乱子。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只有把规矩放在首位,心有戒尺、行有所止,才能名节不污、安然无虞。


晚清商人胡雪岩,想派人去湖州做主管。当时有两个人选,分别叫李郁和陈世龙。谁更值得信赖呢?他在两间房内,各放了一个上锁的柜子,吩咐两人各自打开。李郁速度快,陈世龙慢一点。胡雪岩问他们柜子里有何物,李郁抢先说,里面全是铜钱;而陈世龙则说,自己只管开锁,没看里面装了什么。结果,胡雪岩宣布陈世龙胜出。他向众人解释道,自己只是让他俩开锁,没让他们看里面。陈世龙做事守规矩,没有逾越嘱托的界线,更值得托付。后来,陈世龙果然把湖州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


规矩,是一种约束、一种准则,划出的是界线,体现的是底线。规矩是以遵守为落脚点,不能只讲规矩不讲落实,否则规矩就是摆设,不发挥任何效力反而有损权威。自觉守好规矩,不仅要将规矩意识内化于心,还要将“守规矩”外化于行,变成为人处事的行为习惯。


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只有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呢?”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纷乱,梨已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就是一种规矩意识,是对规矩的维护和支持,是对规矩怀有的敬畏之心。这种敬畏不光是忌惮于规矩的威慑力,更是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重,把“守规矩”当成了一种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绳墨之起,为不直也。”墨线墨斗的出现,是因为有不直的东西。规矩的制定源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它必须回到“守规矩”上来,才能真正检验立规矩的效果。从这个角度说,把规矩立起来,仅仅是个开始,形成约束,维护社会公序良俗才是最终目的。


对党员干部来说,守规矩是一种责任,贵在自觉,难在自律。从中纪委对一些违纪违法官员的通报来看,“公款吃喝”“滥用职权”“买官卖官”“收受礼品礼金”等,无不是“轻视规矩、不守规矩”的表现。如果不加以严惩,势必会造成“破窗效应”,让守规矩的人产生懈怠,而不守规矩的人更加肆无忌惮。


“越轨者,规必惩之;逾矩者,矩必匡之。”一方面,通过开出权力清单,明确责任,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从树威方面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另一方面,通过宣传模范事迹,营造氛围,激起道德共鸣,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将“规矩”二字铭刻心中。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这世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守规矩,就是遵守“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当它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时,规矩便不再是一顶束缚我们的“紧箍咒”,而变成了一道保障安全的“护身符”。


[ 责任编辑:刘艳霞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