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都是过度渴望成功惹的祸

都是过度渴望成功惹的祸

——河南省周口监狱3名80后犯罪现象的背后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晚报 2014-03-25 09:36:12 
分享到

一名80后罪犯在省周口监狱现身说法做警示教育

    □ 晚报记者 金月全 实习生 马莎莎 通讯员 邹志远 文/图

    青年必须要有渴望成功的需要。有了这种需要,才会有积极的心态。积极心态不能保证事事成功,但有了它,肯定能改善方方面面的生活。但过度渴望成功反而成了一种社会性心理疾病,甚至需要整个社会来矫正。

    近日,记者在河南省周口监狱采访青年犯罪动机时发现,处于人生黄金季节的不少80后,犯罪的源头在于过度渴望成功的压力,而这些压力的根源在于他们各自扭曲的成功观。

    窃贼的“事业理想”

    黎肖鹏2014年的核心目标是:力争在五一劳动节前后实现入狱以来的首次减刑。如果这个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就意味着他在漫长的服刑生涯中能实现3次减刑,每次减刑的幅度要是都能达到理想状态,也许可以提前3年结束原判刑期,重获自由。那时他还不到40岁,还有机会实现人生成功的理想——如果那时还有理想的话。

    入狱前,黎肖鹏在老家商丘有一份较为体面的工作:某物业公司保安部经理。3000元的月薪虽然不算高,但绝没有人生失意、生活窘迫的情况。他的妻子年轻漂亮,5岁的女儿聪明可爱,父母都在某行政机关工作,职业体面、人脉广泛。但年过三十的黎肖鹏却越来越烦恼:漂亮的妻子掰着手指掐算着,儿时的伙伴谁谁又换了豪车,某某“屌丝”这两年发达了,摇身一变成了“土豪”,搬进新买的连体别墅……这让当年的“高富帅”焦虑,连以前最热衷的同学聚会也让他很煎熬——谁知道又有哪位同学“咸鱼翻身”,摇身变为成功人士呢?

    黎肖鹏对小区的有钱业主们也很不满:仗着自己有钱,对保安呼来喝去,时不时还威胁他到上司那儿投诉,这让黎肖鹏对自己的职业没有丁点儿自豪感。他有时甚至想:还不如到有钱人家里“干一票”,掘出第一桶金,然后转型经商做生意。

    这个想法就像一块寂寞的沃土种上一颗生命力过盛的种子,很快在黎肖鹏心里长出参天的邪恶大树。2011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小区一位富有的业主开着豪车呼啸而出,差点将巡逻中的黎肖鹏撞倒在地,可业主连个道歉的话都没说一句,扬长而去。黎肖鹏气愤的心里有个声音在不停地叫喊:就偷他!就偷他!

    那天夜晚,黎肖鹏带着作案工具悄悄撬开这位业主的家门,将保险柜里的22万元现金和价值3万多元的首饰席卷一空……

    黎肖鹏提心吊胆煎熬了整整一个星期,等待东窗事发。可奇怪的是,失主竟然对失窃事件没有任何反应。联想到社会上流传的“贪腐分子怕小偷,丢了东西也不敢报案”的传言,黎肖鹏对失窃业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再次悄悄溜进这位业主家,在业主家里装了一只摄像头。以后的日子,他整天窥视业主家的动静,里面发生的故事让他越来越兴奋……

    一个月后,黎肖鹏想要把业主收受贿赂和婚外情的视频资料“卖”给业主,他开出的价格是100万元。黎肖鹏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有了100万元,就有了创业的启动资金,自己的努力加上父母的人脉,几年后,自己未必不能由“青蛙”变成“王子”。谁知那位业主竟然那样“傻”,采取了“两败俱伤”的方式向警方报了案。最后,这名业主被纪委请去“喝茶”,黎肖鹏也因盗窃和敲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其实我不是很贪图享受,我的压力主要来自和同龄人的攀比,面子光鲜、里子受罪,是我的‘理想’害了我。”如今,在省周口监狱服刑的黎肖鹏回想起犯罪的经历,肠子都快悔青了。

    乡村教师的“一念之差”

    捕前系周口某县乡村教师的张所,也许他从来就没想过自己竟有一天会离开学校的讲台,在世人鄙夷的目光中锒铛入狱。在世人眼里,乡村教师不算什么好职业,可也是个“铁饭碗”;在张所眼里,自己的“铁饭碗”无异于“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按理说和坑蒙拐骗等不道德行为沾不上边,但张所却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和同学聚会时在酒店偷了相邻包间一名顾客的手机,丢尽了全班同学的脸,也给他带来了3年的牢狱之灾。

    2012年的农历正月十六,80后乡村教师张所和往年一样,到县城某酒店参加高中同学集会,和同学谈笑风生间,张所几乎不敢掏出自己的手机。与同学们超大屏幕的智能手机相比,他5年前花了一个月的工资购买的按键式诺基亚手机,简直就是一只丑小鸭。

    张所近年来越来越感到做一名乡村教师的寒碜:工地上一名普通泥水匠一天都能挣300元工钱的今天,上班已5年的他每月工资不到1500元。虽然在父母资助下付了首付在县城买了一小套房子,但每月1000元的分期付款把他压得喘不过来气。所以,智能手机对他来说仍是一件奢侈品。

    由于心情郁闷,那次聚会张所喝得有点儿多,上完洗手间后阴差阳错走进了相邻的包间,恰好那桌客人也都喝得东倒西歪,一个手包随意放在椅子上,包里露出iPhone4。张所强忍住内心的激动,蹑手蹑脚地把手包“顺”走。没想到这一切都被酒店的监控设施拍下,更不幸的是,那个手包里还有近万元现金。这一下张所丢人丢大了:张所父母探监时告诉他,直到今日,同学提起他都摇头叹气,他因一时贪念惹来了3年牢狱之灾。

    后悔莫及的张所至今也没想明白,自己当时为什么对一件并不必需的东西产生那么强烈的贪欲。“可能是把它(iPhone4)当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有了它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有钱人,或者说更像一位成功人士。”至于那份“桃李满天下”的教师职业,从来没有给他带来归属感和尊重,更不用说自我实现了。

    与黎肖鹏和张所一样,同为80后的单光似乎与监狱没什么缘分。甚至可以认为,这位33岁的青年曾是命运的宠儿——上高中时曾被某县推举为全县唯一的中学生“新长征突击手”,17岁时考上国内某名牌大学,21岁考入河南某市法院。大学同学及老师几乎都认为走入仕途的单光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国内著名的法官”或手握权柄的法院领导。可命运仿佛同单光开了个玩笑,十余年过去了,他还在原地踏步。相反,和他一同入职、文凭普通但处事低调的同事们纷纷走上中层领导岗位,让这位心比天高的青年法官越来越感受到成功的压力。

    2010年5月的一个夜晚,郁闷的单光与朋友在一起吃饭,由于心情不佳,借酒消愁,单光很快喝得醉醺醺的。回到本单位职工家属小区,酒驾的单光被小区保安拦下,二人发生激烈的争执。争吵中,一名对单光有所了解的保安说:“你牛什么牛,不就是个永远也得不到提拔的小法官吗?”这句话像一把刀子捅进单光的心里,他猛踩油门驾车冲向保安,把保安撞成重伤,也给自己带来11年的有期徒刑。

    记者在省周口监狱采访80后犯罪现象时发现,绝大多数80后青年犯罪与成功的压力有关。省周口监狱副监狱长崔应召说,每个年龄段的罪犯都有自己的犯罪特质,如90后多发“激情型犯罪”、“教养欠缺型犯罪”,这与90后年龄尚幼,心智没有成熟有关。40后、50后多发“财产型犯罪”,多因工作不佳、家庭贫困、生活无着。而80后的青年处于人生的黄金季节,一般都有丰富的阅历、成熟的工作经验,也都有较为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生存压力最小。同其他年龄段的公民相比,80后青年最渴望出人头地,渴望社会尊重和认可,渴望事业成功。但受社会不良成功观的误导,多数80后罪犯对成功的认识非常狭隘,认为成功就是有钱、有权、有地位、从事体面工作。

    用成功观教育打开心锁

    崔应召告诉记者,青年渴望成功没什么错,是社会前进的原动力,但过度渴望成功也是一种社会性心理疾病,需要整个社会更新观念来矫正。对于走上犯罪道路的80后青年,监狱主要的任务是纠正他们扭曲的观念和急于求成的心理,把他们的行为拢入法律许可的框架。

    针对“成功病”不断攀升现象,省周口监狱开设了“科长讲堂”、“巾帼大讲堂”、“国学讲堂”等,采取课程招标的方式让一些生活阅历丰富、国学基础深厚的警察教师加强研究,制作课件,开设相关的讲座,灌输正确的成功观、事业观,同时加强对80后罪犯进行法制教育和创业培训,既要使青年罪犯出狱后依然保持创业信心,又不至于急于求成、违法违纪,重走犯罪的弯路。(本文服刑人员姓名均为化名)

[ 责任编辑:李欣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