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从学徒工到董事长

从学徒工到董事长

——走近北京海联力通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学力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日报 2015-03-04 08:28:03 
分享到

   

“出彩周口人”大型系列采访报道团成员在北京与张学力(中)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 刘彦章

  29年前,张学力从郸城老家,来到首都北京,在亲戚的帮助下,进入一家汽车修理厂当学徒,经过多年奋斗,如今他已经成为北京一家大型汽车贸易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北京郸城商会的常务副会长。

  谈起自己多年来的创业经历,虽然年代久远,但他回想起来,依旧历历在目。

  进城务工想改善生活

  张学力是郸城县虎岗乡人,1986年初中毕业,当时外出打工对许多人来说,还是个比较新鲜的时髦词儿,虽然人们外出务工的意愿并不如当下那么强烈,但已经有不少人跃跃欲试。

  “我毕业时,县里组建了一个施工队,属于河南三建公司。村里有许多人报了名,我的父亲也是其中一员。”张学力说。那一年张学力的父亲要跟随建筑队到北京务工,当年18岁的他也随着父亲一起到了北京,希望在这里找个工作,改善一下今后的生活。

  最初,张学力来到一处砂场,工作就是装车,抡着硕大的凹形大铁掀,沉重的砂铲甚至能把他拧巴成麻花儿。一天下来,他累得东倒西歪,但能赚3元钱,他感觉很有成就感,毕竟第一次用钱买到了饭吃。但由于人小力薄,没人愿意跟他搭伙儿。父亲也心疼孩子,就打起了另外的主意。而这个主意,却奠定了他一生的道路。

  当上学徒与汽车行业结缘

  之后,张学力经老乡介绍,进入一家汽车修理厂上班。从此,张学力与汽车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今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逐渐在北京的汽车行业里站稳了脚跟并逐步发展壮大。

  “那家汽车修理厂是个校办企业,属于北京113中学,是学校与其他企业合作的第三产业。”在父亲的带领下,张学力见到了汽车修理厂的负责人,负责人留下了他。

  没有学过汽车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没有工作经验,张学力进入汽车修理厂后,只有从学徒做起。做学徒没有工钱,学校只提供住宿。因为当时的校办企业很少接收外地务工人员,张学力是这家修理厂中唯一一个外地人。“刚来的时候,我的心里特别兴奋,也有点害怕,兴奋的是终于在北京找到工作了,害怕的是我对这个工厂里面的人一点都不熟悉,担心作为一个外地人,跟北京人接触时语言不通,交流困难。”张学力说。

  好在修理厂的师傅们对这个年轻的外地小伙子关照有加,在教授业务时也很有耐心,让张学力在一个新环境中安下了心。张学力说:“起初跟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师兄弟们在一起交流时,还有点隔阂,但是一个月后,这种感觉就逐渐消失了。”至此,他把自己融入到了这个团队中间。

  学徒时期全靠师傅救济

  作为一个刚入行的新人,张学力深知自己的“短板”在技术方面。他说:“既然不懂技术,那我就多干点力气活。工厂里面比较脏乱,因为吃住在厂里,我每天上班前,老早起来先把长100多米、宽十几米的场地打扫一遍;那时候冬天没有暖气,我就按照工厂里的要求,每天提前把车间里的煤火炉子生起来放好,到了吃饭的时候,我就拿着师傅们从家里带来的铝饭盒,放到炉子上给他们加热。”

  张学力的厚道和实干,得到了师傅和师兄弟们的认可。“师傅和朋友们给我了很多指导和帮助。”张学力说。

  做学徒的8个月期间,张学力没有收入,全靠别人救济,为了省钱,每天只能吃开水煮挂面。“一斤的挂面可以吃两顿,平时没有油水,一个月不碰菜也是正常的。师傅们带来的饭菜,有时候会扒给我点,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不好意思要,后来就习惯了。”

  对于曾经得到的帮助,张学力至今仍心存感激,他告诉记者,他当年的师傅们如今仍在世,目前还能联系上的有两名,已经到了八九十岁的年龄,张学力每年都要去看看恩师。

  积累经验为发展做好铺垫

  8个月的学徒期满后,张学力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第一个月厂里给了我40块钱工资,把我高兴坏了,当时特别有成就感,觉得自己能照顾自己了。”

  张学力告诉记者,当时的汽修厂采取的是传统的修理方式,以修为主。“现在汽车零部件坏了,直接换新的,但是那时候条件与现在不同,汽车零件需要自己加工,或者是从报废车辆上拆下可以使用的零件,换到需要维修的汽车上面。”张学力说。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他在汽车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

  张学力还记得,1987年的冬天,师傅带着他在一辆报废车上拆零件时的情景:“那辆报废车在雪地里,我用麻袋垫着,躺在车身下拆件,车上的螺丝钉已经生锈,太难拆了,十几个螺丝钉,我用了4个小时的时间才把它拆下来,当时腿被冻木了,但是脑门上却出了很多汗。”张学力认为,在汽车修理厂工作的这段经历,对他今后在汽车行业中的发展是个铺垫。

  独立创业看好汽车市场前景

  在修理厂上班期间,张学力认识了一名姓夏的客户,这名客户是跑运输的,为了多拉快跑,需要到张学力所在的修理厂对货车进行改装,久而久之,张学力和这名客户成了朋友。

  1988年年底,夏姓客户开始做汽车玻璃生意,拉张学力加入,经过考虑后,张学力离开了原先的汽车修理厂,来到夏姓客户的店里。“当时我们的店只有两间门面房,主要是做汽车玻璃生意,也承接汽车修理、轮胎修补业务。”张学力说。与在修理厂相比,此时张学力的收入高了许多,每个月能拿到一百五六十元的工资,与当时的国有企业相比,已经算得上是高收入。对于张学力来说,这段时间里,收获最大的是,他已经能够开始独立接活,尝试着学习一些管理经验。

  1992年,张学力攒下了6000多元钱,“手里有6000块钱的时候,我还为自己暗自惊喜了一把,因为觉得我已经离‘万元户’不远了。”因为对汽车行业已经有所了解,并且看好未来的市场走向,张学力决定和朋友一起创业。

  “当时跟两个朋友一起,我们三人每个人出4000块钱,租了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门面房,经营汽车修理店。为此我们还办了一个个体户的经营执照,这是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执照。”张学力说。

  业务量上升经营走向正轨

  创业初期,有活干的时候,张学力会觉得很有成就感,但如果连续两三天没有顾客上门,张学力就会觉得心慌,“因为客户比较喜欢找熟悉的人修车,新开的点通常顾客不是很稳定”。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两个月后,店里的业务量开始上升,张学力也对修车店的经营有了信心。

  1993年至1996年期间,修车店的生意红火,每年都有10万元以上的盈利。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他们还分别在1994年和1995年陆续新开了两家汽车修理店。

  1996年,张学力与合作伙伴分家,开始独立经营。在朋友的引荐下,张学力来到了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做汽车改装生意。“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是全国最知名的一个汽车交易市场,当时朋友帮我联系了一个位置比较好的门面房,做汽车装饰、贴太阳膜、改装汽车音响业务。”

  在张学力看来,能够进入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与新车销售商直接接触,对他的事业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和转折。因为在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很多客户购车后,需要对新车进行装饰,市场潜力非常大。进入市场后,张学力开始与汽车销售商进行合作,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张学力和一些车商建立了联系,生意开始进入良性轨道。

  与在街面上经营相比,汽车交易市场内利润相对要低一些,但是业务量比较大,薄利多销,每年都有几十万元的利润。“那几年在亚运村市场经营的同行有好几十家,在同行中,我们的业务量算是不错的,与我们合作的公司有120多家。”张学力说。

  成立公司生意越做越大

  1997年,张学力注册成立了北京海联力通经贸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并在1998年进军汽车销售市场,陆续申请了上海汽车、一汽红旗和一汽大众汽车的销售权,其后为了整合资源,张学力放弃了上海汽车和一汽红旗的销售业务,主营一汽大众汽车。

  目前,张学力的北京海联力通经贸有限公司已升级为海联力通集团公司,在北京拥有3家汽车4S店、一个钣喷中心、两家汽车租赁公司,在天津拥有2家汽车4S店、两家汽车租赁公司,在河北省三河市拥有1家汽车4S店,并涉足酒店和餐饮的经营。公司总资产2亿元,年销售收入十几亿元,共有员工650余人。

  随着北京治理雾霾力度加大,购车限号,眼下,他正谋划公司业务调整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 责任编辑:孙艳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