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李灵:让希望之花怒放

李灵:让希望之花怒放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晚报 2015-04-01 10:56:21 
分享到

李灵在宽敞的教室为孩子们讲课

   晚报记者 宋风 文/图

  第二十五期

  2009年夏天,27岁的原淮阳乡村女教师李灵来到郑州,推着一辆旧三轮车,为由她创建的希望小学里的学生收课外书。一天,郑州下着雨,李灵推着三轮车从一座立交桥经过的一幕,被人拍了下来,并发到了网上。照片中,李灵皱着眉头,吃力地推着一辆三轮车,三轮车前贴着一张印有“高价收购小学生读物、杂志、教辅”字样的牌子,她的衣服和头发被雨水打湿了,看起来很狼狈。

  很快,李灵的事迹被媒体和网络迅速传播开来,引发强烈社会反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位80后乡村女教师。随后,李灵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她也被广大网友亲切地称为最美乡村女校长。

  1

  新校园朝气蓬勃

  采访当日,记者来到位于周口市东新区的李灵希望小学,看到学生们正在教师的带领下做课间操。“今年春季开学,学校招收了近600个孩子。”李灵告诉记者。

  与2009年相比,李灵希望小学的学生人数增加了近一倍,校园也修葺一新。如今李灵希望小学的主教学楼是一栋崭新的3层楼房。李灵告诉记者,这栋教学楼可以容纳18个班级、1000多名学生。另外一栋正在建设的教学楼,预计今年秋季完工,这栋在建教学楼将用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

  李灵出名后,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加上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及大批爱心人士的无私帮助,李灵希望小学因此得以蓬勃发展。

  从小就有教师梦

  李灵告诉记者,她从小就有教师梦。之所以想当教师,是因为她父亲李丙兴是一名教师。“小时候,我跟着父亲去学校,看到父亲身边围着许多学生,我很羡慕。”

  小学一年级时,李灵的背部长了一个疮,由于伤口疼痛,行动不便,李灵的父亲将她送到学校后,她的老师李桂英便把她抱进教室。为方便照顾李灵,李桂英把她安排坐在教室第一排,这让李灵觉得很幸福,别的同学也很羡慕她。“从那时候起,我就想今后要做一名像李桂英老师一样的教师。”李灵说。

  2

  职业生涯第一步

  中学毕业后,李灵考入了淮阳师范学校。求学期间,一到周末,李灵就会回家,带着村里的十几个孩子一起唱歌、跳舞、画画……

  “你不知道我带着那几个女孩子跳舞的时候,她们有多么兴奋,我教给她们的东西,她们以前连见都没见过。”李灵说,让她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有一次,她教女孩子们跳舞,给她们扎了辫子,化了妆。到了第二天,她看到一个孩子的脸上还带着妆,就问她:“为什么不洗脸?”结果这个孩子说:“洗了就没有了。”这件事让她意识到,村里的孩子是多么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啊!于是,她每个周末都会从学校回家,用她学到的知识,给村里的孩子带来快乐。

  3

  创办希望小学

  从淮阳师范学校毕业后,李灵选择回到家乡,因为她知道,村里的孩子在等着她。

  回到家乡的李灵,决心要办一所希望小学,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到她的学校里接受正规教育。

  2002年,李灵创办了一所希望小学。当时希望小学的教室是两间民房,办学的5万元钱,一部分是李灵从亲友手中借的,一部分是她从银行贷的款。

  希望小学创办之初,只有两个班级,分别是学前班和一年级,一共只有28名学生。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到李灵创办的希望小学上学,她又租了8亩地,借钱陆续盖了7间瓦房做教室。

  李灵的父亲李丙兴告诉记者,自从建校起,李灵就没打算盈利。在农村基础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推行前,学校每个学生一学期只收100元学费和30元书本费。2004年,学校的收入不仅难以维持日常开支,还欠了教师半年的工资。为此,李灵曾想解散学校,把校舍租赁出去做厂房或者门诊。但正当她为难的时候,一部分教师找到李灵,说:“李校长,你办学校也不容易,工资我们不要了,不能让孩子们没学上。”

  在李灵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2009年,李灵创办的希望小学已经拥有7个班级、300多名学生,生源来自周边的15个行政村。

  4

  资料图:李灵在郑州收书

  孩子们需要课外书

  希望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务工,孩子们的教育存在一定缺失。然而,仅凭学校日常使用的教材,很难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需求。

  “有一次,我去周口市区买了几本课外书,回来读给孩子们听。从每个故事,孩子们都愿意听好几遍,我就感觉他们真的很需要一些课外书。”李灵说,“但当时,农村很少有人愿意花十几块钱,给孩子买一本课外书。”

  李灵手中也没有多余的钱给孩子们买大量课外书,于是她想到利用闲暇时间,到周口市区收二手课外书。“对于二手课外书,我不在乎新旧,只要能看就行。”李灵说,但收了几年,她连学校的一个书架也没收满。

  5

  外出收书遇到好心人

  2009年7月,李灵决定去郑州收书。第一次到郑州收书的时候,李灵找来一辆三轮车,还花了1元钱,到复印店印了两张写有“高价收购小学生读物、杂志、教辅”字样的牌子,贴到三轮车上。“一开始,有些人不明白我的意图,甚至有人怀疑我1块钱1斤收来的书,回去以后能卖好几块钱。”李灵说,后来,一些郑州市民得知她是为农村留守儿童收课外书时,对她投以赞许的目光。有一次,她到郑州大学路某小区收书时,小区里的一位老太太得知她收书的目的后,从家里搬来一大摞课外书给她,老太太不仅没有收她的钱,还在小区里帮她吆喝。了解情况后,一些小区居民也免费送她课外书。

  很快,来自周口的李灵骑着三轮车,到郑州为留守儿童收课外书的消息,在郑州一些小区流传开来,热心的郑州市民有人捐书,有人帮忙吆喝……李灵收书一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更多的人向李灵伸出了援助之手。回想起那段往事,李灵仍心存感激地说,在郑州的一个多月里,她收到了两三千本课外书,绝大部分是郑州市民免费赠送的。

  带着好心人赠送的两三千本课外书,李灵回到了她创办的希望小学。孩子们听说李灵从郑州回来的消息后,早早便到校门口等她。看到李灵带回满满一车课外书,孩子们围在她身边,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李灵告诉记者,看到那一幕,她感觉很满足。

  6

  7

  获封“感动中国人物”

  李灵在农村办希望小学,去城市为留守儿童收课外书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不仅引起强烈社会反响,更唤起了人们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

  2009年12月,由相关媒体推荐,经过金庸、冯骥才、崔永元、贾平凹、于丹、喻国明等35名各界名流组成的“感动中国”推举委员会甄选,李灵被推举为中央电视台“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首批30名候选人。经过网络投票和“感动中国”评委会的共同评选,李灵最终获评“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李灵说,当选“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后,她并未因此感到压力,荣誉带给她更多的是动力,她不断提醒自己要摆正心态,记住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小学校长。

  8

  关注留守儿童学前教育

  正如李灵所说,出名后,她依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小学校长,然而,她带领留守儿童所走的道路却变得更宽广了。

  2013年,在政府部门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周口市东新区许湾乡李灵希望小学一栋3层高的教学楼建成并投入使用,与之配套的还有办公楼、宿舍楼、操场和标准化餐厅。

  在学校硬件得以改善的同时,教学质量也变得越来越好。“去年我们学校有一批学生参加了周口市文昌中学的摸底考试,其中8人超过了分数线,1人拿到了奖学金。”李灵说,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也发现孩子性格变得开朗了。

  如今,附近村庄的家长更乐意把孩子送到李灵希望小学上学。今年春季招生时,李灵希望小学招收了近600名学生,有的年级还出现了“大班额”(班里学生超过了60人)。

  李灵告诉记者,近几年,她越来越关注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她希望农村的孩子,可以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学前教育。

[ 责任编辑:金鑫鑫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