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周口首座污泥处置工程上马

预计年内完工试运行 污泥将变废物为资源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晚报 2017-01-20 10:06:10 
分享到

中心城区污泥处置项目效果图

        □晚报记者 彭慧 文/图

        随着春节临近,中心城区的很多工地或已经停工,或尚在筹划新一年的建设计划,但在周口经济开发区许寨的一处工地却是一派繁忙场景。1月17日上午,周口晚报记者在该工程施工现场看到,100多名工人正紧张施工,厂区及厂房均已初具规模。这里就是周口中心城区首座污泥处置工程施工现场。

        传统填埋将成过去式

        据了解,由于我市中心城区缺少污泥处置工程,中心城区沙南、沙北两座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100多吨市政污泥无处可去,只能依靠寻找空余场地堆放和填埋。这样不仅容易造成安全危害和环境污染,而且远远不能满足污水处理的发展需要。

        结合我市排水区及污水处理厂的规模等特点,市政府敲定,在五一南路、009乡道北侧、沙南污水处理厂西侧,建设中心城区首座污泥处置工程。项目总征地面积79亩。建成投用后,该工程日处理污泥规模可达200吨(含水率80%),将主要处理市区和商水县、淮阳县、西华县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

        污泥处置工程上马

        污泥处置工程被列入今年我市“十件民生实事”工程之一,更是我市“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程之一。经过市城管局和下属公用事业污染物处置管理中心积极努力,多方协调,顺利完成了征地安置补偿,同时按建设程序采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确定了供应商,并签订了投资协议,由周口北控博联圣绿生物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控环保”)具体负责中心城区污泥处置工程的建设与后期运营,并于2016年7月25日签署特许经营协议,特许经营权为30年。

        该工程于2016年8月上马动工。据悉,项目投用后,中心城区的污泥处置水平将大大提高,彻底避免了污泥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持续排放,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处理后 污泥变废物为资源

        据“北控环保”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处理工艺采用高温好氧堆肥的工艺技术,通过CTB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温度和氧气等参数的实时在线监测和反馈控制,促进堆体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卫生化、无害化所需温度,并维持国家标准规定所需时间,以迅速产生大量热量,从而带走污泥中的水分,杀灭病菌和杂草种籽;将后热发酵产物干燥、筛分,部分调理回用;筛分后的污泥发酵后可以直接制作营养基质有机肥。

        对于污泥处置工程的效用及循环利用方式,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李建华告诉周口晚报记者,目前,中心城区两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量约20万吨,污水接受净化处理后产生约120吨污泥。项目建成投用后,污泥处置工程保持日均消纳脱水市政污泥200吨的水平,加入辅料和返混料后,将污泥的碳氮比和水分调节到适宜范围,经过高温好氧发酵,物料含水率大幅降低,有机质部分分解,充分腐熟后物料含水率降低到40%左右。每天物料腐熟后重量约为187吨,腐熟的物料每日回流100吨,剩余约87吨成品往外运输。

        腐熟的物料被运到哪里去?曾经危害环境的污泥在此变身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堪称“化腐朽为神奇”。这些物料被资源化利用,将“摇身”变为营养基质土,全部运往市园林管理处,可作为绿化营养土,用作园林绿化,也可成为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原材料,用作工业土壤修复。

        年内将完工试运行

        据了解,为加快项目进度,市城管局与公用事业污染物处置管理中心多次协调投资方、设计方、施工方,对临时用电、用水、地勘、文物勘探、设计基础等问题进行沟通、确定;对项目的设计图纸分批审核,成熟一批、审核一批,分步施工,加快项目进度;同时与开发区管委会和太昊路办事处积极协调,及时解决施工阻挠等问题;另外,还多次召开项目现场协调会,共同商定确保项目节点目标完成的相关措施,要求施工单位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加强人、财、物的投入,在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行24小时施工制,加班加点抢工,并提前做好严寒天气下的施工预案,并制订相应的处罚和奖励措施,。

        截至目前,项目正在全面建设,其中综合办公楼已浇筑封顶,生物除臭滤池已浇筑完成,综合处理车间基础浇筑已全部完成。同时相关手续正在积极完善。预计项目将在2017年3月底之前完成土建主体封顶,2017年6月完成设备安装,进入调试试运行阶段。

[ 责任编辑:叶明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