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砥砺奋进的五年】脱贫摘帽 兰考张庄的发展之路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2017-05-19 11:50:40 
分享到

开栏的话

  成就辉煌,篇章壮丽。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在中国、在河南发展史上,留下的是极不平凡的刻画。

  五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东风劲来,千帆竞发;筑梦路上,足音铿锵。

  五年来,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深入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努力打好“四张牌”,着力打造“三区一群”,奋力打赢“四大攻坚战”;河南在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历史征程中,建设经济强省,锐意改革创新,构筑叠加优势,一路高歌,一路向前。

  河南的发展势能壮大了,地位形象提升了,影响力扩大了;上学更容易了,购物更方便了,出行更快捷了,看病更省钱了……一亿河南人明显增强的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为五年变迁写下了一个个鲜活注脚。

  天地始交万物秀,千钧重任再启程。今日起,本报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融媒体形式记录五年巨变。百余名党报记者将遍走中原大地,访民情、听民意、传民声,或“工笔刻画”、或“泼墨写意”,小故事反映大变化、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小视角折射大时代,全景展示河南砥砺奋进的辉煌成就,生动讲述百姓生活发生的显著变化,充分反映广大干部群众迎接党的十九大的实际行动和热切期盼,共同描绘一幅恢弘壮阔的中原画卷!

  张庄之路

  【砥砺奋进的五年】脱贫摘帽 兰考张庄的发展之路

  ▲5月17日下午,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由老房子改造的“梦里张庄”民宿酒店里,村民在修剪草坪。本报记者史长来摄

  【砥砺奋进的五年】脱贫摘帽 兰考张庄的发展之路

  ◀张庄村改造前的老房子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童浩麟

  初夏,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前村后到处都是成片的树林,座座村舍掩映其中,麦地里长着排排泡桐树,生机勃勃。

  “这是一处普通的乡村风光,但又不普通。”5月17日上午,站在村南头奥吉特菌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建设工地,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申学风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张庄,是焦裕禄当年找到防治风沙良策并首先取得成功的地方。”

  也是在这里,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民家看望,同干部群众座谈。

  “当时,我就坐在总书记的左手边。”申学风回忆说,“座谈会上,我们村‘两委’向总书记郑重承诺,总书记来到张庄,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我们有信心作出新的成绩,保证在三年内摘掉贫困村帽子。”

  “这是对总书记的表态,更是对全体村民的承诺。”申学风说。

  2014年,711户2963口人的张庄,在册贫困户207户754人。

  2016年底,张庄和兰考县其他114个贫困村一样,如期脱贫:207户贫困户脱贫194户,目前还有13户25人没有脱贫,贫困发生率为0.86%,低于国家要求的2%。全村硬化了70条道路,安装了245盏路灯,铺设了5800米下水管网。

  “脱贫摘帽,发展产业,5年来张庄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申学风表示,“我们的产业发展有着与众不同的元素。”

  产业的红色元素——50多年前焦裕禄来张庄实现成功防风治沙,这是张庄独特的资源;张庄地处黄河大堤,村舍有着典型的豫东民居特色,“红色”乡村游大有可为。

  走进挂着“梦里张庄”大牌子的农家大院,记者坐在厚实的土坯房里的大炕上,透过古色古香的窗棂,欣赏乡村美景。“我们闲置了10多年的老屋,经过‘包装’,已经让1000多名游客品味过张庄的独特魅力啦!”59岁的农家院经营者卞跃进说。

  目前,张庄的“红色”乡村游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产业上游有占地120亩的“焦裕禄精神体验基地”,产业下游则有已经投入经营的农户31家,一院一景,有茶馆、有民宿,更有农家乐。

  产业的集体元素——村委通过“四议两公开”,转包土地115亩,建起77座哈密瓜种植大棚。建设了一个杂果采摘园。两个作为张庄“红色”乡村游的配套项目,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增加集体收入,让张庄基层组织建设更有活力。

  产业的资本元素——2016年12月,张庄有了属于自己的“准”上市公司:已成功登陆“新三板”的奥吉特菌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张庄注册。这家投资8600万元的菌业生产和加工企业,让300多名张庄人在家门口就业。

  “2012年,我们人均收入仅3000元,去年脱贫时达到8600元,今年我们要突破12000元。”申学风对张庄的发展信心满满。

[ 责任编辑:戚永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