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说文解字新谭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晚报 2018-09-05 09:25:37 
分享到

■策划 王彦涛 李建成 ■作者 王殿卿 刘彦章 王亦兵

济jǐ

“济”,在六书中属形声字,从水,齐声。《说文》:“济,水。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泜(zhī)。从水,齐声。”

从“水”,表明“济”的意思与水有关。“水”是河水、流水,水具流动性、趋平性、包容性、忍让性。“齐声”,既标声,又表意。标声,表明“济”字读音为齐(qí);表意较为复杂。“齐”字的甲骨文是一个整齐的麦穗形状,本义为整齐、齐整、整整齐齐,引申为整治,如《大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又引申为相同之意,如齐心、齐名。还引申为看齐、一齐。“水”“齐”为“济”,“济”指“经济”,即“经国济民”。有了发达的经济实力,就能实现国富民强。“济”中有“齐”,“齐”为看齐,发展经济就要向发达国家看齐。“齐”为整齐,发展经济,就是让百姓齐头并进,共同富裕。先富带动后富,东部支援西部,实行宏观调控,实现平衡发展。“济”从水,水向洼处流;资源、资金、人才等哪里缺补向哪里,哪里需要调到哪里。“济”为“调剂”,调丰补欠之谓也。

“济”字是个多音多义字,笔者谨此摭(zhí)谈三音数义。

“济”,其一读 jǐ ,义为古水名。一是指汉代济水,隋改称白沟,元明叫涕水,今名午河,在河北省赞皇山一带。二是指源于河南,流经山东,注入渤海的济水。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皆因济水而得名。济水下游屡经变迁,多次改道,后因黄河改道而被淹没,现在的河南部分及以下的黄河河道就是原济水下游河道。济水是古代“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之一,其源出于王屋山,向东穿太行山,伏地潜行百余里,至济源市分为两个源头,西为龙潭,东为济渎池,双源齐并而发,顺流南行,横贯黄河,终至渤海,故曰“齐水”,又名济水。“济”又义为州名,一是指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所置之济州;二是指五代周所置之济宁州(后称郓yùn州);三是指金置吉林农安县之隆州。“济”还义为过滤,指古时酿酒采用的一种方法(详见《齐民要术·笨麹(qū)并酒》)。“济”亦通“挤”,排斥、废弃之意。《方言》卷十三:“济,灭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济,假借为挤。”“济”,还作姓氏。《广韵》:“济,姓,出《姓苑》,襄城人也。”《通志·氏族略三》:“济氏,以所居近济水,故以为氏。襄阳有此姓。见《姓苑》。”

“济”,其二读jì,义为渡过。《广韵》:“济,渡也。”唐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沧海”就是渡过沧海的意思。朱德《游闽江》:“老小同舟欢共济,谆谆细语话家仇。”“济”,又义为渡口。《诗经·邶(bèi)风·匏有苦叶》:“匏(páo)有苦叶,济有深涉。”郑玄笺(jiān):“匏叶苦而渡处深。”“济”还义为越过、度过。《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西济关谷,或降或升。”这里的“济”字就是越过、度过的意思。“济”亦通“跻”,登上、到达之意。《从事武梁碑》:“大位不济,为众所伤。”黄公渚注:“济,读为跻(jī),登也。”蔡邕(yōng)《陈太丘碑》:“大位未跻。”“济”亦为贯通、畅通。《管子·白心》:“自知曰稽,知人曰济。”郭沫若等集校引张文虎曰:“济,当为‘齐’。‘齐’,速也。即徇通之义。”“济”有停止意,《广韵·霁韵》:“济,止也。”《诗·墉风·载驰》:“既不我嘉,不能旋济。”毛传:“济,止也。”“济”有成就、成功意,《尔雅·释言》:“济,成也。”“济”有救助、拯救意,《字汇·水部》:“济,赒(zhōu)救也。”“济”有增加意,《尔雅·释言》:“济,益也。”“益”就是增加的意思。“济”还有发挥、弥补、齐备、充足、忧愁等意思。

“济”,其三读qi,义为古代祭祀仪容。《集韵》:“济,济济,祭祀容。”“祭祀容”意为古代祭祀时的仪表容貌。


流liú

“流”字,在六书中属会意兼形声。

先说“会意”。“流”字,从水,从云,从川。“水”,是江河湖海的统称;“云”,为云朵、云彩,在空中飘动,行走;“川”为水流河川。水、云、川,三根会意为:水蒸发后变成气,气聚汇在一起变成云,云遇冷变成雨,雨落地聚汇变成川。“川”即流水,流动之水也。许慎《说文解字·水部》:“流,水行也。”故“流”之本义为水如云般行走,或曰水之流动。《说文》:“巟(huāng),水广也,从川,亡声。”《说文》:“惑(下半部分为川)(huò),水流(也)。从川,或声。”

“流”表水之流动,在古典文学中随处可见。《诗经》有“如川之流”,是说像河水一样流动。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意为峨眉积雪夏天融化,流入长江三峡。当今,许多词语用到这个本义的流,例如成语有“沧海横流”“细水长流”“不塞不流”“对答如流”“倒背如流”“川流不息”等。合成词则有流动、流泻、流转、流畅、流荡、流毒、流芳、流光、流连、流落、流淌、流行等。“流水对”是古典文学中对偶形式之一,多见于唐诗,被视为对句珍品。如“山中一夜雨,树林百重泉”“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这种对偶上下两联顺接成句,内容紧相衔接,有如行云流水。“高山流水”更是我国十大古曲之一。典出《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乐曲高妙。

“流”还扩大用为水以外液体之移动,如:流泪、流汗、流血、流鼻涕等。诗词里喜用“流翠欲滴”,写山林青蔚,翠润欲流。流动的沙,叫“流沙”;流水之年华叫做“流年”。似流水般过去之光阴叫做“流光”;转瞬即逝的星星,叫做“流星”;飘落水上的花,叫做“流花”;液体食物如牛奶、汤饭,叫做“流食”。其他还有流云、流石、流萤、流弹、流矢等。若再扩大使用,便有了“人口流动”“人才外流”等词语。

“流”还指江河之流水,如上流、下流、支流、主流、逆流、暗流,等等。有时也比喻像河流、江河的事物,如人流、客流、电流、暖流、寒流、气流、热流等。

“流”还可以表示品类、等级,如“社会名流”、花中第一流、“三教九流”。三国时,魏按官员地位高低,分为九品,九品内之官员叫做“流内”,未入九品者称为“流外”。

“流”还有流传、传播的意思。“流芳百世”,就是好名声流(留)传百代。

“流”由奔流之意引申指放纵、无节制。“风流”指放荡不羁,也形容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古时把犯人放逐到边远之地也称“流”。《诗·周南·关雎》:“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此处“流”作动词,是采摘、择取之意。


[ 责任编辑:马月红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