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鹿邑乡村教师王志伟的国学情缘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2018-09-19 17:37:19 
分享到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李瑞才

一年时间内,父亲离世、母亲遭遇车祸截肢、两次高考失利。在他最迷茫痛苦之际,一本父亲遗留的《道德经》无意间闯入他的视线,他开始细细品读参悟,并与国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毅然走上国学公益巡讲、趣味国学推广之路……近日,在鹿邑县赵村乡一所普通的学校内,记者见到了这位颇具传奇的乡村老师王志伟,看到了由他撰写、著名传记作家陈廷一作序的专著《趣味国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太美》,听到了他与国学的机缘巧合之事。

王志伟说,2002年大年初一,当千家万户都在欢度农历春节之际,一个晴天霹雳却降临在他的头上,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亲因突发心梗而离世,突发的变故让一个16岁的懵懂少年茫然无措。失魂落魄的他处理完父亲的后事,便浑浑噩噩地投入到半年后的高招备考之中,结果可想而知。在家人和同学的鼓励下,他选择了复读,在一切都在慢慢转好之际,灾祸再一次降临到这个还未从悲痛中解脱的不幸家庭头上,在父亲去世后的整整一年后,2003年的腊月三十(除夕),他的母亲又遭遇了严重车祸,被送进手术术,生死未卜……

不幸中的万幸,死神与母亲擦肩而过,没有让他成为一个孤儿。母亲的命是保住了,但由于伤势过重,大腿股骨粉碎性骨折,医生建议转院到郑州。在母亲近半年的康复期,挑起家庭重担的他是鹿邑、郑州来回跑,自然又耽误了高考备考,2004年的高考他再次失利。

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本父亲遗留的《道德经》在他最迷茫痛苦之际,无意间闯入他的视线,在读到第二十三章时,其中一句“飘风不终日,骤雨不终日”让他孤独的灵魂找到归依、重拾起生活的勇气,踏上了再次复读的征程。经过一年的调整和努力,2005年他顺利考入信阳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大学前两年,他便开始潜心研读国学经典,从经典中汲取营养和能量。考虑到未来自己的职业--历史教师,如何在未来将枯涩难懂的国学知识生动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成了他新的研究课题。从大三开始,他又着手趣味国学方面的研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并把研究心得写了下来。

2009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项城二高并担任班主任,期间将自己在趣味国学方面的研究运用到教学和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上,效果显著,所带班级在历次考试中名列前茅。后来,由于母亲移植的股骨出现了坏死,迫不得已,做了高位截肢手术。为了照料母亲,2010年他不得不回到了老家,在一所乡村中学任教。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像自己一样从国学中受益,同时也为了扩大趣味国学的影响力,从2017年5月4日,把心得整理成书的他开始了自己在全省范围内的国学公益巡讲之旅,周口三高、鹿邑三高、鹿邑一高、项城二高、周口文昌中学、周口育新高中等数十所学校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趣味国学也在老师、学生和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并成为多所学校的校本教材。腾讯网、凤凰网、新浪网等数十家中央及省市媒体对他的国学公益巡讲活动进行报道转载。

付出总有回报。鉴于在普及国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和影响,今年6月20日他受敦和基金会和书院中国邀请参加了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举办的“致敬国学”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高峰论坛;7月17日,他的国学公益巡讲项目正式入围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卓越传播奖”;8月2日再次受邀参加由书院中国、敦和基金会、凤凰网和新浪网在北京通州举办的敦和莲子计划优秀传统文化项目扶持基金的终评暨研讨会,与北师大徐勇教授、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一组就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行探讨交流。

“往大了宏观的说,是为了国家的文化复兴和文化的自信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往小了微观的讲,是让无趣的事变得有趣,让有趣的事变得有意义。”王志伟在采访结束时表示,国学公益巡讲之旅虽然荆棘难行,但他会一直走下去,只为圆自己心中的梦。


[ 责任编辑:马月红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