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绿色的春秋古柏

王锦春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日报 2018-09-28 10:13:19 
分享到

大自然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 为什么绿色成为当今的主色调?大至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智慧,小至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绿色动能……绿色是象征?是比喻?是,又不完全是。直到今年见到甘肃天水的一株古树,这个问号消除了。

6月初,参加一年一度的甘肃天水公祭伏羲大典。漫步天水街头,闹市区的古树,随处可见,以国槐、柏树居多。大多几人合抱之粗,或绿冠如云,或老态龙钟,或古树新枝。当地人介绍,天水古树数量之多,在全国位居第二,仅次于江苏扬州,百年以上古树约有2000株,闹市区有300多株。

天水古树多,古树传奇多。最有内容的要数南郭寺古柏,树龄已有2500年,与春秋时期的老子孔子同龄 ,世称春秋古柏。古树有幸,见证了几千年来历史上重要人物和事件。公元759年,古称秦州的天水,迎来了颠沛流离、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在秦州城外的南郭寺,杜甫与那株已近两千年的柏树相遇。树圣、诗圣,两处伟大的力量碰撞,诗圣留下名篇:“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诗圣亲自赋诗,南郭古柏多么地荣耀了。然而,诗仙也来了,秦州乃李白祖籍地。树仙、诗仙,两处超然的力量相惜。诗仙留下了佳作:“佛座灯常灿,禅房花欲然。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据记载,李白在天水写的诗只有这一首,即《南山诗》。 能引起诗圣、诗仙垂青的大树,即便当年,可能也少之又少,生命延续到现在的,遍查国内,也许只有南郭寺的这株古柏了。天水人民感怀这一伟大的文化盛事,在南郭寺建起了杜甫祠堂,让诗圣与树圣日夜相伴。

站在春秋古柏前,肃然起敬。砖砌栏墙内南北欹侧的古柏,黛色霜皮,树干如劈。经实地观察,系一株分出三枝。一枝以45度角倾斜南伸,干长 19.8米,胸围355厘米,树皮大部分脱落,却在树梢顶端生出几枝新绿,远远望去,正如一抹绿色点缀。这片绿色,让人确信几如干柴的树干里,依然流淌着生命的律动。二枝向北伸展,北偏西一枝树冠枝头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绿色,留下几处枝桠绝望地伸向天空,这枝确信已经枯死;另一枝成为春秋古柏的主体,身长18米,胸围360厘米,斜插青霄,树冠绿意盎然,苍翠森严,仍然显现出旺盛的活力。

一树三枝,处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缺少绿色与拥有绿色,后果截然不一。

前来参观拜谒春秋古柏的游客不绝,大多惊叹于它的传奇故事,有的人甚至将其神化,所谓“树大有神”。其实古柏最伟大之处在于, 2500年来它一直绿染枝头,2500年来它一直生生不息。有了绿色,哪怕一缕一点,古柏就有了生命。有了生命,诗圣、诗仙才会与古柏相会,才能写出流传千年的传奇。没有绿色,它早就加入了自然界的物质大循环了。树,就是绿色的制造者,有绿色,就有活力,就有生命,有了生命就有了一切。

人类是渴望绿色的。在春秋古柏2500多年的生命历程中,有过多少劫难,有过多少死里逃生,谁能说得清楚?为了它的绿色延续,人们曾付出诸多努力,也未必能够说得清。确切记载的就有三次。第一次是在清顺治15年(公元1658年),当时向北斜伸的一枝已有倾倒之势,人们立碑于树下,既支撑树身,又记事传之后世。经过300多年,树围加粗出20多厘米,形成树包石奇观,树和石连为一体,不仅是古柏的一个景观,又是历史的见证。第二次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当地政府拨款修砌砖柱,顶在枝干着力的部位。第三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用角钢焊接支架来支撑树身。每次保护,都是渴望大树不老,绿色永驻。

人类也有发昏的时候。古树众多的天水,历史上也有滥砍滥伐的蠢事。在天水人的记忆中,与春秋古柏相邻的杜甫祠堂内,原来还有棵“九股松”。这棵白皮松胸围三丈,树高百丈,年轮千幅,世所罕见。可惜在文革时被砍伐。据说,十多个汉子赤膊上阵,砍伐了几个月,才将这棵古松放倒在地。现在的天水,拥有众多的古树,市民引以为豪。但是,他们也不忌讳往日的伤痛。当地人对伤害古木的记忆十分深刻,他们脑海中还铭记着更多残毁古木的造孽之举。春秋古柏长达2500年生生不息,成为天水护树的象征。同时,又有多少百年千年古树倒下。春秋古柏是幸运的,但是一株活着的古柏不能掩遮其他问题。呵护了一批古树,又砍下了一大批。这种矛盾的心态是当地人的自省,也给人们提供更深的思考。

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大树,我们能给子孙留下吗?一株树千百年绿色延续,有诸多的偶然。但是,一山大树、一城大树、一地大树的绿色延续,就需要全民动员,需要科学的理念了。古代的中国人倡导天人合一,大树成了生命的一部分。近代以来,人类把自身尊奉为自然的主人,将自然与人相互对立起来,无休止地向自然索取,自然成为人的附庸。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大片森林被无节制地砍伐。以致于有人哀叹:“当人类把天然林的第一株大树砍倒在地,文明便宣告开始了。当最后一株被砍倒在地,文明便宣告结束。”今天,我们站在新时代,绿色发展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优先。尊重、顺应、保护,将人与自然由对立引向“共生”。人养树,树养人,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绿水青山,不能没有树木,生态文明不能没有绿色。

古树是绿色发展的见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档案。春秋古柏仿佛是一座中华民族绿色发展的丰碑,它的最大价值就在于给我们提供了绿色发展的范例。无论人类保护得多好,某一株古树终究会有倒下的那一天。一株古树虽然倒下了,只要绿色发展的理念还在,就一直会有更多的小树、大树、古树。从木到林,从林到森,绿色发展的理念将是最好的保护者。

[ 责任编辑:窦娜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